朱順玲
(襄陽職業技術學院附屬醫院,湖北 襄陽 441021)
?
慢性腎衰竭西醫藥劑臨床應用探討
朱順玲
(襄陽職業技術學院附屬醫院,湖北 襄陽441021)
摘要:慢性腎衰竭的患者最常見的臨床表現為酸堿平衡紊亂和水電解質紊亂,可能并發有高鉀血癥、鈉水潴留、代謝性酸中毒、高鎂血癥等,常用碳酸氫鈉、呋塞米、鈣劑等西醫藥劑進行治療。貧血常用西醫藥劑為重組人類紅細胞生成素、維生素B6、葉酸、鐵劑等西醫藥劑。慢性腎衰竭患者并發心力衰竭時,常采用硝酸甘油、硝普鈉等擴血管藥物和多巴酚丁胺、多巴胺等正性肌力藥物治療。慢性腎衰竭患者采用西醫藥劑臨床路徑治療,治療效果較好,且減輕了患者的治療費用和經濟負擔,縮短了住院時間,值得醫院推廣使用。
關鍵詞:慢性腎衰竭;西醫藥劑;臨床應用;貧血;水電解質紊亂
慢性腎衰竭是指患者因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而出現的腎實質受損,導致腎臟功能萎縮,臨床癥狀表現為酸堿、水電解質失衡、代謝產物潴留等并發癥,具有較高的病死率。慢性腎衰竭的患者的最佳治療方法為透析,雖然透析的治療效果好,但是其費用比較昂貴且周期短,給患者帶來巨大的經濟壓力和身體疼痛。因此,非透析的治療方法例如西醫藥劑等逐漸流行起來,西醫藥劑在改善患者腎功能的同時,還可以推遲慢性腎衰竭的患者進行透析的時間,從而提高慢性腎衰竭的療效。因此,研究慢性腎衰竭西醫藥劑臨床應用對改善患者愈后至關重要。
一、慢性腎衰竭西醫藥劑臨床治療方法
(一)維持水、電解質及酸堿平衡。
慢性腎衰竭的患者最常見的臨床表現為酸堿平衡紊亂和水電解質紊亂,可能并發有高鉀血癥、鈉水潴留、代謝性酸中毒、高鎂血癥等,需要醫生及時發現和糾正。
1.糾正水鈉潴留。
需要給患者服用保鉀利尿劑例如呋塞米、丁脲胺等,水腫程度較高的患者或者是并發有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患者,應該限制水和鈉鹽的攝入,每天食用的食鹽量不可以超過三克,并且遵循補液原則對患者進行補液。
2.糾正高血鉀。
高血鉀會引起心率失常甚至會導致死亡,因此,慢性腎衰竭并發高鉀血癥時,可以通過靜脈滴注碳酸氫鈉、胰島素等藥物,或者是靜脈注射葡萄糖酸鈣,此外還可以通過口服降鉀樹脂進行高血鉀癥的治療。
3.糾正代謝性酸中毒。
慢性腎衰竭患者由于腎臟功能降低,其對酸堿度的調節能力降低,導致患者出現代謝性酸中毒的癥狀,一般服用碳酸氫鈉進行治療,口服劑量為每天三克到六克,每天服用次數為三次到四次。倘若慢性腎衰竭患者酸中毒比較嚴重,則可以將藥物服用途徑從口服改為靜脈滴注,同時根據血氣分析等輔助檢查和臨床表現,適當調整碳酸氫鈉的劑量。
4.糾正鈣、磷代謝紊亂。
慢性腎衰竭患者常可以出現鈣、磷代謝紊亂,從而并發低鈣血癥、高磷血癥,其常用西醫藥劑為鈣劑,鈣劑除了可以提高患者體內鈣的濃度,還可以與胃腸道內的磷相結合,隨著糞便從體內排出,從而降低患者體內磷的濃度,起到治療高磷血癥的作用。此外,治療高磷血癥的西醫藥劑還有氫氧化鈉凝膠。長期患有低鈣血癥,會引起患者并發有甲狀旁腺亢進,繼而出現腎性骨營養不良。為了防治腎性骨營養不良等臨床表現的出現,患者可以使用l.25(OH)2D3。
(二)貧血。
腎性貧血是慢性腎功能衰竭最常見的臨床表現,促紅細胞生成素減少、尿毒癥、造血物質缺乏等因素常引起腎性貧血。治療貧血的首選西醫藥劑為重組人類紅細胞生成素,給藥途徑為皮下或者是靜脈注射,注射劑量為50—100U/kg,為了避免出現藥物依賴性,重組人類紅細胞生成素需要從小劑量開始注入,逐步增加。同時,患者還可以服用維生素B6、葉酸、鐵劑等西醫藥劑提高紅細胞數量,糾正貧血癥狀。
(三)心力衰竭。
慢性腎衰竭患者心力衰竭的類型一般為充血性心力衰竭,主要是由于腎功能衰竭,尿量減少,患者有效血容量和心臟容量負荷增加。患者除了要限制水、鈉的攝入和保鉀利尿劑例如呋塞米、丁脲胺等之外,還需服用硝酸甘油、硝普鈉等擴血管藥物,降低回心血量。此外,還可以服用正性肌力藥物,例如多巴酚丁胺、多巴胺、洋地黃等,從而改善心功能。需要注意的是,洋地黃藥物在患者體內代謝時間較長,并且患者酸堿代謝紊亂,為了避免洋地黃服用過多而引起中毒,需要醫生根據肌酐清除率確定其服用劑量。
二、慢性腎衰竭西醫藥劑臨床治療方法的觀察指標
1.治療效果為顯著的評價標準:慢性腎衰竭的患者惡心嘔吐、嗜睡、腎損傷、貧血等臨床癥狀明顯改善,內生肌酐清除率升高,其升高的幅度大于20%,血肌酐濃度下降,其下降幅度小于20%。2.治療效果為有效的評價標準:慢性腎衰竭的患者惡心嘔吐、嗜睡、腎損傷、貧血等臨床癥狀改善,內生肌酐清除率升高,其升高的幅度大于10%,血肌酐濃度下降,其下降幅度小于10%。3.治療效果為無效的評價標準:慢性腎衰竭的患者惡心嘔吐、嗜睡、腎損傷、貧血等臨床癥狀改善不明顯或者是無改善,嚴重者會發生惡化,內生肌酐清除率略微升高,其升高的幅度小于10%,或有明顯下降,血肌酐濃度略微下降,其下降幅度小于10%,或有明顯的增加。
三、慢性腎衰竭西醫藥劑臨床治療方法的療效
慢性腎衰竭是因多種原發或繼發性腎臟疾病晚期出現的一種疾病,慢性腎衰竭會引起心血管系統、神經系統、胃腸道等系統的功能。雖然透析治療效果較好,但是透析費用高,副作用比較大,隨著醫學的不斷進步發展,臨床越來越多的采用西醫藥劑進行慢性腎衰竭的治療。據統計可知,慢性腎衰竭西醫藥劑臨床治療有效率可達63.2%,與透析相比,住院時間較短且平均總住院費用較低。醫生根據患者的輔助檢查結果和臨床表現,制定詳細的西醫藥劑服用計劃,確定服用藥物的種類、劑量和次數、給藥途徑等等,評估可能出現的問題,并提前做好防護措施。
綜上所述,慢性腎衰竭患者采用西醫藥劑臨床路徑治療,治療效果較好,且減輕了患者的治療費用和經濟負擔,縮短了住院時間,值得醫院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金容哲.慢性腎衰竭西醫藥劑臨床路徑的應用[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3,4(13):21-22.
[2]李羅德,晏子友,藍家榮.腎衰方治療慢性腎衰竭非透析患者微炎癥狀態30例[J].江西中醫藥,2013,(10):22-24.
[3]張建榮,耿燕,孫長麗.慢性腎衰竭繼發性甲狀旁腺功能亢進合并退縮人綜合征的臨床分析[J].中華臨床醫師雜志(電子版),2013,7(23):139-141.
[4]朱利峰. 對慢性腎功能衰竭患者進行臨床路徑治療的效果分析 [J]. 當代醫藥論叢, 2015,(2) .
[5]劉玉梅. 西醫藥劑腎衰竭路徑在慢性腎衰竭中的應用 [J]. 大家健康(下旬版), 2014,(6) .
中圖分類號:R692.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6)04-015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