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東
(南京審計大學金審學院 江蘇南京 210023)
高校女生耐久跑團隊練習與考評的教學實驗研究
楊東
(南京審計大學金審學院 江蘇南京 210023)
大一新生體測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增強了社會對高校體育的重視程度,增加了學生自主參與體育鍛煉的熱情、時間和運動量。但近幾年來,學生“為考而練”的思想依然存在,尤其是耐久跑項目,使得高校女生在體育教學中局限在800 m的練習范圍。同時教學形式與方法的單一也使得學生鍛煉逐漸失去了興趣,致使有氧耐力跑的健身價值達不到體育教學和會考的最終目標,學生終身體育意識不能很好地培養和體現。因此,為了更好地落實“健康第一”和“終身體育”的教育思想,充分調動高校女生耐久跑鍛煉的熱情與興趣,改革耐久跑教與學的形式與方法已成為必然。
高校女生 耐久跑 團隊練習 單元教學
根據《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中培養學生“社會適應目標”的需要,筆者借鑒現代管理中“團隊建設”的方法對“終身體育”的內涵進行拓展,針對高校女生耐久跑教學進行改革與研究,以探求耐久跑育人和教學的新方法、新途徑,提高高校女生耐久跑練習的積極性、主動性。該文提出“團隊練習與考評”的單元教學,旨在創設一種富有活力、自主、寬松與和諧的教學氛圍,滿足學生的需求,重新激發高校女生耐久跑的主體參與意識和鍛煉興趣,提高女生健身意識與能力,培養團隊協作能力。
(1)開展該課題的目的,培養學生團隊意識,提高學生團隊精神。
對于大學生來說,進行團隊精神的教育則更為重要,因為從高校走出去將會面對更廣闊的社會空間,他們需要具有團隊精神以支撐起自己生存與發展的能力。開展該課題的研究正是以耐久跑練習為平臺,將學習的過程(真正的知識)=(理論知識)+(體驗)+(思考)+(指導)+(實施)以體育教學的形式真正傳授給學生們,逐步提高學生的團隊意識,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即認識健康,學會健身,體驗快樂,實現價值。
(2)制定“團隊練習”的單元教學計劃與“考評”辦法。
在國外中小學教學中,團隊教學(team-teaching)是一種教學形式,也有團隊學習,一般指學生的合作學習,后又譯為小組教學和小組學習。該課題研究團隊可指合作練跑的組織形式,也可指代組織應具有的精神。這就和單純的小組學習不一樣了,這個課題重視教學內部評價,由教師和學生自己做評價,是教學過程的主要部分,具有使教學過程積極化的作用。為此,以學生之間情感為基礎,自由組合成為一個教學組織團隊,自我選擇隊長,確定隊名、隊歌、隊訓、展示方案以及練習最終目標,選擇每次課的練習內容并分工,這有利于其內部的管理與評價,有利于團隊精神的培養和學生鍛煉興趣與成績的提高。
(1)學生自由組合成團隊,情感與體能進一步磨合,提高了學生的練習興趣。
對實驗班的女生進行團隊精神的教育后,本著學生自愿選擇的原則進行了教學分組,共形成27個學習團隊,平均6~7人為一組,最多10人,最少5人。經教師觀察和詢問,由于是自愿結合,彼此情感相通,體能也相差不大,十分符合進行教學實驗研究。通過3次教學課的團隊磨合,學生基本按照研究計劃和要求逐步彼此適應,并明顯感到學生參與練習的人數和積極性好于過去和往屆學生,見習生的人次減少較大,并且得到其他任課年級教師的好評:“這樣的練習形式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練習熱情”“高校女生走的現象明顯減少了”,這是一個好的開始。相對應的幼兒教育專業學生,沒有進行團隊教學,仍然按過去耐久跑教學8次課安排進行練習,教學組織是先集體后分層練習,統一練習同一教學內容,以最后800 m測驗成績為耐久跑評價。由于面臨體育測試,第一次課學生表現相對較好,但練習的努力程度還不夠。
(2)學生按教學考評要求和練習內容提出練習目標,并根據所掌握的耐久跑健身知識自由選擇練習手段、支配時間和運動量,提高學生練習的科學性。
在3~8次教學課時中,經過教師耐久跑方法和評價方法的介紹和各團隊的嘗試練習,學生團隊基本掌握了練習規律和評價原則,于是各團隊都有針對性地依據教師提供的練習內容進行了選擇和修改,制定了該團隊6次耐久跑練習的方案。由隊長分別安排了計時員、記錄員、領跑員、協助員,每次的時間都以最后一名隊員通過終點停表,以該成績與計劃比較,教師指導團隊隊員找問題、尋辦法,摸索合理控制時間和運動量的途徑與身體感覺,科學有效地提高耐久跑成績。
(3)學生情感交往,進一步協作互助,耐久跑成績進一步得到提高。
在對實驗班的團隊練習與考評過程中,由于學生意識的轉變,注重了整體練習和測驗的實際效果,各團隊成員都積極鼓勵,相互幫助。不僅表現在跑動中那親切的語言,友好的拉帶,還時常看到在準備活動時集體娛樂和游戲,練習后進行團隊自評互評的場景,到處是笑語歡聲。就連過去跑完后許多學生坐在地上喘氣的現象都很少,取而代之的是攙扶與按摩。這就是團隊所營造出的交流互動氛圍,就是課改后的校園體育文化。
通過對實驗班的課題研究和安排學生制作相關課件,許多學生從中了解到更多的體育知識與常識,如,女生如何科學鍛煉身體和日常合理膳食達到有效減肥的效果,如何處理常見的運動損傷等。正如學生們所說:“經過這段充實的體育鍛煉,我更喜歡運動了,因為多運動可以減緩我學習的壓力”“一個月我體重就減了6斤”“常參加打籃球,我的頸椎也不疼了”;很多學生都養成了較好的體育鍛煉習慣,按她們的話講“每天不出來活動就渾身發緊”。同時對大部分女生隨課走訪都取得了共識:真正的快樂來源于集體的體育運動。
其實,學生的感情是最為豐富的,因為她們天真和純潔。不像成年人要么麻木、要么有心計。在教學中,學生不光是要與教師交流,更多的是學生間彼此的接觸。關愛是情感中的主角,只有相互情感交流才會調動出每一個人的激情,就好比學生在自創的“劉翔”團隊展示自己創作的隊歌《最平凡的奇跡》那樣,因為團隊的力量更能激發出每一個隊員的才華;也像常日默默不語、看起來柔弱文靜的同學們,一旦打起籃球就好比猛龍過江,勢不可擋;或是平時難見的笑臉也終于在1 200m跑完掩飾在汗珠后含蓄地綻開等等。這就是體育的魅力,是其他學科可觸不可及的。
(1)“團隊練習法”單元教學適合高校女生的心理特點和心理價值傾向,能滿足她們的“友誼感、親屬感”,有利于團隊協作意識的形成。使她們在較枯燥的耐久跑練習中,通過隊友相互間的鼓勵與幫助,使每個學生自覺克服了怕苦、怕累、怕羞、嬌氣等弱點,積極投入到耐久跑健身活動中,并在其中體驗快樂。在增強情感交流與互動的同時,不僅提高了學生的社會交往能力,還通過創編隊名、隊歌、隊訓及團隊展示,提高學生自我表現力、創新力、審美力等,逐步形成了課改后的校園體育文化。
(2)“團隊練習法”單元教學培養了學生科學健身的意識,提高了學習能力。隊員通過共同參與健身知識的學習和課件制作,不僅掌握更多健身知識的途徑與方法,使健身科學化;還為團隊榮譽的展示獻技、獻策,反復演練,提高了團隊實踐操作能力,使鍛煉效率明顯提高。
(3)“團隊練習法”單元教學有效地調動了學生體育鍛煉的熱情,進一步提高了學生耐久跑成績和心肺功能,促進了學生成功感和自信心的提升,保證了體測的順利通過。
(4)“團隊練習法”單元教學將過去耐久跑的教學方式與內容擴大與延展,特別是對大一學生心理因素的考慮,使其更富有人性化、社會化,擺脫了課堂教學注重體能訓練而忽視學生健康意識與適應能力的培養,即對“育人”更廣泛的培養,使教師單一主導形式的耐久跑練習向學生自主選擇、自我約束、共同協作與提高的方向引導與轉變,達到了較好的實驗效果。
(5)在“團隊練習法”單元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評價內容與方法更加多元化,從注重結果評價轉化為注重練習過程的評價,從注重個性評價轉化為注重團隊評價,從注重教師評價轉化為自評和他評,這有利于學生“團隊意識”的培養。團隊間的“比拼評”能夠使學生正確地認識自我,更適合大一學生社會生存與發展能力的培養,有利于促進與他人情感的交往和自身優勢的發展。
[1]朱慧芳,覃文輝.對高校女生800米跑畏懼心理的分析及對策研究[J].體育世界:學術版,2011(2):52-54.
[2]梁峰,李影,馬強,等.提高高校女生對體育課興趣的對策與研究[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0(5):136.
[3]劉國紅.高校女生體育意識弱化的成因分析及解決對策[J].教育與職業,2010(33):191-192.
G8
A
2095-2813(2016)12(c)-0054-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6.36.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