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佑輝,潘紅玲,夏 聰(.湖南省株洲市醴陵市第一中學,湖南 株洲 0006;.長沙理工大學,湖南 長沙 48000)
小學1~3年級體育游戲創編原則與方法分析
曾佑輝1,潘紅玲2,夏 聰1
(1.湖南省株洲市醴陵市第一中學,湖南 株洲 100061;2.長沙理工大學,湖南 長沙 482000)
本文擬從小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小學體育游戲創編的原則等方面進行探討,為小學體育教育提供一定的參考。
1.1 1~3年級小學生生長發育特點
通常1~3年級的小學生一般都在7~10歲左右,在這個階段的小學生生長發育速度很快,每年平均長高4~5cm,體重增加2~3kg,其心率、血壓、肺活量也都在快速成長階段,多數存在不穩定性,且肌肉力量較小,骨骼脆弱容易變形或彎曲,小肌肉群較為發育緩慢,大肌肉群發展速度較快,具有明顯的提高。因此,該階段的學生不宜參加長時間、高強度的體育活動。所以在創編小學體育游戲時,應充分考慮小學生生長發育的特點。
1.2 1~3年級小學生心理發育特點通常1~3年級的小學生一般都在7~10歲左右,這個階段的小學生心理發育通常具備以下特點。
1.2.1 認知能力在逐步提高
這一階段的小學生認知能力在不斷地提高,特別是他們的注意力、記憶力等其他各方面能力相對幼兒園有了迅速發展,且對事物的認知也在逐步地提升,開始對周圍事情有了精確的認識,還能逐步發現周圍事物之間的相互聯系。雖說其注意力在迅速發展,但其注意力時間具有一定的不穩定性,通常他們能集中注意力的時間在30min左右,記憶過程開始從無意識記憶開始向具體印象記憶轉換。
1.2.2 聯想思維在不斷豐富
小學生進入小學時覺得每個事物都是新鮮的,其他思維能力也在進一步發展。這個階段的小學生能將一些模糊的記憶與一些片段記憶,逐步朝向完全正確的方向進行思索。
1.2.3 情感認知不斷完善
隨著年齡的不斷增長,小學生的情感認知也在朝著穩定的目標發展,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能控制自我情緒,但在部分時候也會出現不冷靜的情況,且他們已對自我有了一定的認識,在多數時候他們已經有尊重自我的意識,在教育的過程中需要及時得到他人的認可與尊重。
1.2.4 意志品質不太穩定
在小學1~3年級的時候,小學生生長發育較快,但其自我的控制能力較低,意志力較差,對于一件事情的興趣時間有限,且容易出現沖動以及放棄的情況。所以,在完成某一件事情的時候,往往需要一定的外部壓力才能將其完成。
1.3 小學1~3年級學生能力發展特點
1~3年級的學生各方面的能力都是發育最好的時期。如協調能力,在這個期間學生的身體較為柔軟且脆弱,肌肉力量較小,無法進行高強度與長時間的運動,但對于學生的協調能力確實是最好的鍛煉時機,可通過各類球類活動鍛煉學生的節奏感以及綜合素質。觸覺能力,這個階段的學生對外界事情都存在一定的未知性,對每一個新鮮的事物都會有較強的興趣,且在對待每一個事物時都愿意去摸一摸、碰一碰,因此,這個時期學生觸覺能力有較好的發展。
2.1 符合小學1~3年級階段學生生長發育需要
因在小學階段多數學生正處于生長發育的快速時期,身心發展不夠完善,心理也在不斷轉型與成熟,所以在創編小學體育游戲時,需要考慮小學生生長發育的規律,創編出適合他們的新穎游戲,如具有團體性的、情景較強的、表演性質豐富等相關的游戲。
2.2 關注全體學生的發展需求
體育游戲是面向全體學生所開展的一項教育活動,因此創編小學體育游戲需遵循全體發展原則,科學合理搭配,讓全體學生都能參與其中,特別需要注意弱勢群體的需求,其運動量也需要適中,最終達到該體育游戲能滿足全體學生的運動需求以及對新鮮事物的心理需求,從而讓學生能夠通過參與該項體育游戲擺脫孤獨,提高學生社會交往能力。
2.3 注意合理安排運動負荷
體育游戲需要具備一定的鍛煉價值,需要擁有合理的身體運動負荷,才能有目的地全面發展學生各方面的能力。而小學體育課程由不同的部分組成,所以體育游戲的負荷需要特別注意,其不僅要讓學生達到熱身的效果,還需要讓學生達到鍛煉的目標,并且還能通過該游戲獲得一定的喜悅與滿足。
3.1 鍛煉性原則
在創編小學體育游戲之時不僅僅只是需要考慮游戲的趣味性以及情景性,更多還需要回歸體育本質,考慮體育游戲的鍛煉性的原則。法國著名醫學家蒂素曾說過:“運動的作用效果可以替代藥物,但所有的藥物定不能代替運動。”體育游戲最終的出發點是希望能夠通過參與體育活動,增強學生的體質,鍛煉他們的身體,使其身心健康。
3.2 趣味性原則
在遵循體育游戲鍛煉性原則的同時,更加需要注意該游戲的趣味性。如果一個游戲缺乏了一定的趣味性,那么該游戲就從本質上失去了它原本的吸引力。因此,在創編體育游戲時,應依據體育游戲參與對象的實際情況,如年齡、性格、身體素質等方面創編合理的、適合小學生發展的體育游戲。
3.3 安全性原則
體育游戲不僅具備一定的鍛煉性而且還極具趣味性,導致小學生在參與體育游戲時容易玩過頭。因此,在創編小學體育游戲時需要注重體育游戲各個環節的安全系數,需要確保小學生參與該項游戲中的任何一個動作都是安全的,不會對他們的身體造成傷害,并且盡量避免接觸具備一定危險性或因使用方法不當造成身體受傷的器材。
3.4 啟發性原則與教育性原則
體育游戲是小學教育中一項基本內容,所以在創編小學體育游戲時,除了考慮上述3項原則以外,還需要考慮該項體育游戲是否能夠激發學生積極思考、是否能夠促進小學生的智力發展、是否符合小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是否能讓小學生懂得一定的規則或道理等。
4.1 明確游戲目的與任務,確定游戲素材
小學體育游戲的出發點——促進小學生身體健康發展,增強學生的體質。因此,在創編小學體育游戲時:(1)應明確游戲的目的與任務,讓創編工作具備一定的目的性,再以該目的確定游戲的基本素材。明確該游戲的目的、任務、素材,依據小學生的基本需求,確定游戲方式。(2)審視該項體育游戲的目的是否具備了鍛煉性、趣味性、安全性、教育性等原則,需要讓小學生能夠通過游戲完成一項特定的小學生發展任務,如鍛煉小學生集中注意力、學會基本跑的動作等。
4.2 確定游戲的方法
確定了游戲使用素材以及目的后,則該游戲采用什么方法進行是該項游戲成功的關鍵,這就包含了該項游戲前的準備,其中包括道具準備、器材準備、教具的安放、場地設施的大小等內容。游戲活動形式的準備,其中包括了游戲的進行方式、游戲過程中的分隊、游戲每個隊伍的站位、游戲的過程隊形的變化、游戲路線的選擇等,最終確定游戲的總體布置以及選取合適的游戲方式與方法。
4.3 制訂游戲規則
游戲規則直接影響游戲能否順利完成,小學生能否在游戲中得到一定鍛煉,游戲規則是評定該游戲勝負的一個重要依據。因此,在制定游戲規則時:(1)應明確規定哪些動作是合理的、哪些動作是犯規的、什么樣的結果才是成功、在競賽過程中對方隊員犯規怎么處理;(2)在游戲過程設立相應的保護措施;(3)教師可依據學生參與游戲的態度以及當天的天氣情況,對游戲規則作出靈活變動,不要讓游戲規則定得太死,給學生留出一定空間,激發學生的創造能力。
[1] 魏俊.小學體育游戲的創編及多元效應研究[D].南昌:江西師范大學,2014.
[2] 張培培.小學體育游戲的創編及多維效果[J].當代體育科技,2015,23 (34):31-33.
[3] 韓兵.基于實踐的體育教師主題研修式培訓的構建與實施:以“小學體育游戲創編與教學”研修工作室為例[J].體育教學,2013,24(1):15-19.
[4] 王岐富,潘紅玲.體育游戲在兒童社會化中的作用研究[J].青少年體育,2015,24(2):25-28.
G807.3 文獻標識碼:A
1674-151X(2016)02-081-02
2016-01-12
2014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體育游戲促進孤獨癥兒童社會交往能力發展研究》(編號:14BTY053)。
曾佑輝(1980 ~),中教一級。研究方向:中小學體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