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健軍(蘭州文理學院社會體育學院,甘肅 蘭州 730000)
田徑運動在高校公共體育中存在的必要性
王健軍
(蘭州文理學院社會體育學院,甘肅 蘭州 730000)
隨著我國體育教學改革進程不斷加快,高校公共體育課程中有著多樣化的體育項目,學生更偏向于選擇趣味性較高的體育項目,導致田徑運動的價值逐漸被忽視,因此高校必須正確認識田徑運動在高中公共體育中的重要性,實施田徑運動改革。
1.1 田徑運動對高校公共體育的重要意義
田徑運動是高中體育項目的基礎內容,然而隨著高校體育教學改革不斷深化,特別是選修課教學制度的產生,使得田徑運動教學受到極大地沖擊,部分高校甚至取消了田徑運動課程。然而田徑運動是體育運動的基礎,是鍛煉學生身體素質的重要途徑,不僅能增強人體的新陳代謝功能,改善人的身體功能,還能培養學生的堅韌頑強的意志品格,具有重要的教育意義。
1.2 田徑運動能增強學生身體素質
根據2010年我國學生體質與健康的調查數據顯示,當前我國高校學生的整體身體素質逐漸降低,身體的爆發力、力量以及耐力等方面有了明顯下降。同時由于廣州國際馬拉松賽中參賽的高校學生猝死事件,高校考慮到學生的安全,逐漸取消了長跑這一項田徑運動項目。然而在2013年廈門大學的“招生簡章”中明確提出,體育測試的成績占學生總成績20%的比重,使得高校逐漸關注學生的身體素質。田徑運動作為所有體育運動項目的基礎內容,其中包括跑、跳、投等運動形式,是培養學生各項身體素質的重要途徑和根本辦法。例如,田徑運動中的短跑能夠提升學生身體的速度及靈敏性,長跑則考驗學生的耐力,跨欄能提升學生身體的協調性,跳躍能培養學生的爆發力素質等。同時,田徑運動中的各個運動項目之間具有緊密的聯系,能夠起到互相促進的作用,因此田徑運動能夠充分培養學生全面的身體素質。在田徑運動技能的學習過程中,學生能充分認識到身體素質的重要性,并學會利用各種手段保護自己的身體,減少在田徑運動中對身體造成的損傷,保證自身的安全。
1.3 田徑運動課程能提高學生的運動技能
田徑運動是人們在長期的身體活動中總結出來的最符合人體發展規律的運動,是所有運動項目的基礎部分。在高中公共體育中開設田徑運動課程能使學生掌握基礎的走、跑、跳、投等運動技能,從而能更好地把握體育運動基礎技巧。當前高校公共體育運動課程中,學生的運動基礎參差不齊,導致出現運動基礎較差的學生感覺“吃不下”、運動基礎較好的學生卻感覺“吃不飽”的現象,不利于高校體育運動課程的順利進行,極大地降低了學生對田徑運動的興趣。而在高中公共體育中開設田徑課程,通過對學生進行走、跑、跳、投等體育技能的訓練,能有效地改善學生的身體素質和運動節能,提高學生身體的協調性,有助于學生進行其他形式的體育運動。例如,學習跳高項目前,進行助跑起跳的訓練,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學習跳高項目的效率,還有助于學生更快地掌握跳躍投籃的技巧。在學習投擲類的項目前,進行肩關節及其周圍組織的鍛煉,能夠提高學生在排球體育項目中上手發球及扣球的學習效果。掌握田徑運動技能,對健美操的學習者具有重要作用,學生通過掌握跑、跳的運動技巧,能增強健美操的學習效果。因此,在高校公共體育中開設田徑運動課程,能夠幫助學生快速掌握走、跑、跳、投等基礎運動技能,從而更快地掌握其他體育運動項目的技能。
1.4 田徑運動課程能使學生掌握正確的身體鍛煉方法
在我國高校體質測試中,大部分學生并未認識到體質測試的重要性,同時許多高校由于時間緊迫的緣故,導致體質測試的內容與形式無法取得良好的測試效果,學生未能掌握正確的測試辦法,使得學生缺乏對身體鍛煉方法的正確認識。在進行體質測試之前,學生未能做好測試前的熱身活動及測試后的身體放松活動,使得學生的體質測試結果無法準確反映學生的實際情況,更有甚者導致學生的身體產生損傷。同時,在過去的高校體育教學過程中,學生常空腹或飲食過度,進行體育運動之前未充分的熱身活動,運動時動作不準確,導致學生常常在運動過程中出現腹痛、肌肉拉傷的情況。因此在高校公共體育中開設田徑課程,應對學生普及體育衛生的知識,并培養學生正確的走、跳、跑、投等基本運動技能,避免出現學生身體出現傷痛的情況,使學生掌握正確的身體鍛煉方法,保證體育運動的教學效果。
1.5 田徑運動課程能培養學生的意志品質
隨著我國高校學生規模不斷擴大,造成教學場地及教學資源出現緊張的情況,許多室外體育運動項目的課時逐漸減少,導致學生的體育興趣無法得到滿足,降低了學生對體育運動的興趣。同時由于學生心理上存在一定的惰性,使得許多學生更偏向于選擇運動量較小的室內體育運動項目,不利于在學生群體中發揚艱苦耐勞的體育精神。因此,需要在高校公共體育中開展田徑運動項目,鼓勵學生進行室外體育鍛煉,與大自然進行親密接觸,增強學生的身體素質。通過田徑運動項目的教學,能夠有效地鍛煉學生不畏嚴寒酷暑的意志品質。例如,進行障礙跑運動能夠培養學生克服困難和障礙的精神,開展長跑的運動能挑戰學生的生理極限,使學生適當地感受復雜的天氣,能有效地培養學生挑戰自我、超越自我的精神品質。
2.1 增強田徑運動的娛樂性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更加重視對精神生活的追求。而傳統的高校公共體育田徑運動項目仍采用單一的教學方式,教學手段千篇一律,使得學生對田徑運動缺乏興趣。因此教師應該在田徑運動項目教學過程中增設具有娛樂性的教學內容,提高田徑運動教學的趣味性。開辟具有娛樂性的田徑運動項目,能極大地增強學生開展田徑運動的積極性,滿足學生對娛樂性的要求,促進高校田徑運動項目的發展。高校田徑運動項目的教師需要不斷提升教學能力及創新能力,創造新穎的田徑運動形式,同時要注意把握娛樂的適宜度,在學生掌握正確的田徑運動技能基礎之上,開展多元化的體育游戲,提高田徑運動教學效果。
例如,田徑專業的教師可以將學生每10人分成1個小組,通過開展“兩人三足”的游戲,讓學生兩兩之間把腿綁起來,設置起跑線與終點線,讓不同小組學生展開競賽。通過這種體育游戲,將競賽與娛樂性融為一體,既有效鍛煉了學生田徑運動技能,還增強了教學的趣味性,提升了教學效果。
2.2 設置合理的運動量
由于田徑運動教學過程中具有較大的運動強度,易造成學生身體負擔,使得學生常常產生抗拒的心理,降低了學生對田徑運動項目的興趣。因此,教師需要在田徑運動教學中設置合理的運動量,尤其在高校公共體育的田徑運動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采取循序漸進的方式,適當降低高校公共體育學生的運動強度和運動量,并針對不同學生的生理差異,實施適當的田徑運動,保證學生在身體得到有效鍛煉的同時,降低學生身體的疲勞,增強學生對田徑運動的興趣。
2.3 簡化田徑運動的規則
在很多田徑運動項目中有復雜的規則,極大地抑制了學生運動能力的發揮,使得學生產生心理上的束縛感,不利于激發學生對田徑運動的興趣和熱情,導致學生的潛能及創新能力無法得到充分發揮。因此高校公共體育田徑運動教師首先要使學生了解正確的田徑比賽規則,并結合學生的特點將田徑運動項目的規則進行簡化處理,鼓勵學生進行創新,對田徑比賽規則進行適當調整,在保證教學任務完成的同時,激發學生開展田徑運動的積極性,使學生感到自己的意見受到尊重,提升學生的自信心。
隨著我國高中體育教學改革事業的不斷推進,高中公共體育中的田徑運動教學必須與時俱進,實施田徑課程的改革和創新,開展多元化的田徑運動活動,增強田徑運動教學課堂的趣味性,并根據學生的身心特點,設置適當的田徑運動量,將復雜的田徑比賽規則進行簡單化處理,從而激發高校公共體育學生對田徑運動的興趣,推動田徑運動體育項目的長遠發展。此外,教師需要注意在田徑運動教學過程中把握好娛樂性田徑活動,保證田徑運動的教學效果。
[1]葛士順.從趣味田徑運動角度探析安徽省普通高校田徑選項課教學對策與改革[D].蘇州:蘇州大學,2010.
[2]吳其偉.福建省高校公共體育田徑選項課邊緣化現狀病理診斷與矯治[D].福州:福建師范大學,2013.
[3]孟毅驍.浙江省高校田徑運動開展現狀及發展對策研究[D].北京:北京體育大學,2012.
G807.4 文獻標識碼:A
1674-151X(2016)01-073-02
2015-12-12
王健軍(1966 ~),講師,本科。研究方向:學校體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