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孟杰(許昌學院 河南許昌 461000)
?
學校與社區體育資源對全民健身實效性的有效整合研究①
喬孟杰
(許昌學院 河南許昌 461000)
摘 要:90年代初期階段,國外發達國家已經在開展社區建設以及學校體育場館設計的過程中,充分考慮到學校與社區體育資源共享問題,注重兩者協調發展,使其處于一種自然開放的狀態。轉而看當前我國學校體育的發展,體育資源基礎設施建設已經取得一定的發展成就,但公共體育基礎薄弱,學校體育資源與社區資源無法實現共享,阻礙全民健身的開展。基于此,本次旨在探索學校體育與社區體育資源的有效整合,真正發揮出對全民健身的推動作用,打破全民健身體育活動的“瓶頸”。
關鍵詞:學校體育 社區體育 全民健身 實效性 整合
經濟水平的提升,人們不再單純地滿足于傳統體育運動與競技運動所帶來的健身價值,而是對日常的體育健身具有更高的要求,想要真正實現科學、高效以及專業化的健身。但由于受到現階段社區體育資源的限制,導致這一需求無法真正得到滿足。在這一基礎之上,現階段學者逐漸將研究重點放在兩者體育資源的有效整合層面。研究的根本目的是為了彌補社區體育資源不足的相關問題。研究重點的傾斜,根本原因是為了探索一個全民健身發展路徑,這一點在《全民健身計劃(2011-2015)》當中也有所體現[1]。
對體育領域關注度的提升,國家體育總局已經高度關注。并且在開展調查的過程中,影響全民健身發展進程以及社會體育發展因素中,超過80%左右是由于體育資源缺乏的影響。同時,在最新的全國體育場地的普查報告當中,學校體育場地占比已經達到65%以上。學校體育的開發、開放已然成為現代體育需求及全民健身的基礎,為全民健身的實現提供堅實基礎。
反觀社區體育資源狀況,與學校體育資源相比較而言存在較大差距,資源內容相對匱乏。本次結合河南省體育資源實際分配情況,得出相關數據。將社區體育活動歸類為5種。在社區管轄范圍內開展體育互動的人群占比達到52%;集中在廣場活動的比例達到21.5%;公園活動的占比20.7%;企業、體育場活動人數占比3%;學校活動人數僅為2.8%[2]。可見,學校體育資源并未得到利用。大量的體育資源閑置不用,社區體育資源無法滿足全民健身發展要求,導致兩者矛盾的產生。
近年來,國家為了充分滿足全民健身的要求,已經能夠在社區開展體育場地建設與體育器材的安置,但真正在實踐與應用過程中,顯然無法填補這一缺口。并且出臺一系列的措施,旨在增強體育場地的開放性,但這種開放率僅僅保持在30%以下,全天開放的體育場館僅有13.5%。特別是針對學校體育方面,開放率嚴重不足,大多處于一種閑置狀態。體育資源本身的價值無法真正發揮,學校體育與社區體育不能夠得到全面整合。
總而言之,為保證全民健身背景下群眾性體育需求得以滿足,則應該將戰略性發展眼光為導向,將體育資源實現分類整合,尋求兩者的互通點與共享性,在多層面形成互通機制。這樣的方式,不單單能夠增強學校資源利用率,增強其使用強度。還能夠有效填補社區資源不足狀況,展現出全民健身價值。
針對現階段我國全民健身背景下,體育資源的不足并且無法充分利用已然成為關鍵的阻礙因素。基于現階段學校體育與社區體育的發展現狀也可以發現,我國學校體育資源與社區體育資源的有效整合已經迫在眉睫,下面進行資源整合路徑探索。
2.1 強化政府、教育行政部門扶持
針對調查狀況限制,現階段河南省學校體育與社區體育資源整合并不十分良好,阻礙全民健身的開展。相關的政府部門應該發揮出引導的價值,對全民健身提高應有的關注度,真正意義上將學校體育資源與社區體育資源進行規范,運用相關規范引導體育資源的有效整合。同時,財政部門加強對體育場館的維護投入,為全民健身奠定堅實基礎與保障。教育行政相關部門,應該學校體育與社區體育融合看作是一次體育教育改革的發展契機,將其作為一項重要的課題,納入到學校體育工作的要求當中。傳統體育教育的模式,通常基于單一的模式下開展,教育實效性與創新性不足。如果學校體育與社區體育資源進行全面融合,能夠讓學生感受到全新的體育魅力,接受不同體育文化的本質內涵,加深對現代體育的深入理解。可見,政府以及教育行政部門扶持,是實現全民健身環境下學校與社區體育資源整合的根本。
2.2 建立健全學校與社區體育資源共享機制
共享機制的建立,本質上是資源的全面共享。當然,共享機制需要通過多機制共同構成。第一,協調機制。為保證與增強兩者協調性,可將社區領導與學校領導兩個主體進行全面融合,共同組建管理委員為,將體育資源需求與實際情況進行融合。可采取協調會的方式,解決資源共享相關問題;第二,安全保障機制,安全是體育資源融合的前提條件。對于體育資源開放過程中可能涉及到的人身安全問題,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以便于真正意義上在安全的環境中實現資源整合。社區可積極與保險公司開展合作,購買社會保險,解決賠付問題;第三,成本補償機制,學校資源開放供全民健身需求運用,對社區當中的中小學生可采取免費使用的狀態,而對于社區居民可由社區代為收取低廉的費用成本;第四,獎勵機制,學校體育資源在全民健身背景下向居民開放,針對個性化的服務形態,社區可以采取考核的方式對表現優異的學校給予獎勵,進而保證與實現良性循環。可見,資源共享機制的建立是實現全民健身環境下學校與社區體育資源整合的核心。
2.3 學校與社區體育活動項目融合
學校體育經過多年的發展與完善,經過專業化的指導,已然成為一種全新的發展模式,具備科學化、專業化的發展特點。但受到不同區域體育文化差異的影響,學校體育發展需要針對性做出改革,以便于適應社區體育的發展,體現出兩者共通點。真正意義上做到兩者的全面融合,為全民健身內在價值延伸提供保障。另一層面,明確學校、社區、體育三者之間的關系。學校開展運動會、體育節等體育運動項目,可邀請社區體育組織參與,在交流與探索中,實現體育價值內涵的深度探索,展現出全民健身價值[3]。當然,社區也應該完善服務體系,強化服務意識。通過對學校體育發展的學習,汲取專業化的體育鍛煉方法與手段,做到科學健身。可見,學校與社區體育活動項目融合是實現全民健身環境下學校與社區體育資源整合的關鍵手段。
如今,體育已經成為人們日常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特別是在當前全民健身的背景下,做到學校與社區體育資源的有效整合,已然能夠有效緩解現階段公共體育場地利用不足的問題,增強學校體育資源利用率。本次在研究中,結合實際情況并開展調查,通過現狀分析探索融合路徑,在多層面實現兩者的全面融合,推進全民健身計劃的發展。研究結果表明,學校與社區體育資源有效整合,不單單能夠展現出體育資源的健身價值,更能夠為社會體育的全面發展提供保障,發揮出全民健身實效性。
參考文獻
[1]程慎玲.學校體育與社區體育一體化發展研究[J].體育文化導刊,2010(4):96-99.
[2]朱小平.學校體育與社區體育資源的共享與拓展[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10(6):93-96.
[3]王美.高校與社區體育資源共享長效機制研究[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15(6):44-46.
作者簡介:喬孟杰(1979—),女,漢,河南周口人,碩士,職稱:講師,研究方向:體育教學與訓練。
課題來源:①河南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課題名稱:全民健身背景下河南省學校與社區體育資源共享問題研究,課題編號: 2015-GH-386。
DOI:10.16655/j.cnki.2095-2813.2016.05.106
中圖分類號:G807;G81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6)02(b)-01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