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燕 黃海峰
?
基于慕課視角的大學體育課程教學改革研究
□趙燕 黃海峰
摘 要:普通高校體育課程的教學多沿用傳統教學模式,過分強調教師的位置,忽略了學生的主體地位,缺乏師生間的交流,壓制了教師和學生的教學和學習熱情。慕課具有顛覆傳統教學模式的能力,卻實施難度較大。借鑒慕課教學模式,使用微信公眾平臺和傳統教學模式相結合,解決傳統教學模式的同時可以避開開設慕課的難點,有利于提高教學效果。
關鍵詞:慕課;大學體育;教學改革
我國《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年)》明確指出:“教育信息化的發展要以教育理念創新為先導,以優質教育資源和信息化學習環境建設為基礎,以學習方式和教育模式創新為核心”。2012年“慕課元年”以來,慕課正醞釀著一場教育界顛覆性的革命,沖擊著我國高等教育,使其面臨著一次前所未有的挑戰。
1.1傳統教學模式的理論基礎沒有突出學生的主體性
我國傳統教學模式的理論基礎為赫爾巴特的四段教學法以及凱洛夫的教學理論。赫爾巴特教學模式將教師的教學活動放在教學的中心位置,而忽略了學生的主體性。在凱洛夫教學理論中,其格外強調教師的地位和作用。他認為學生只要聽教師的指示就夠了,學生只需配合教師的教學活動。我國的教育工作者多使用凱洛夫教學六個環節教學程序,其教學過程僵化、不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過分地注重教師的作用,容易引發不和諧的師生關系。
1.2傳統教學模式壓制了教師和學生的教學和學習熱情
在傳統教學中,教師設定學生期末成績的比例,將優秀成績控制在30%左右。這種預先設定的教學目標不利于教師的教學潛能和熱情的揮發,不利于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由于傳統的教學模式本身的局限性,它將教學目標過分地限定于系統知識的傳授而忽視了學生其他能力的培養與發展。單一地注重知識的傳授這種做法忽視了獲取知識時所使用的過程和方法,也忽略了在傳授知識的同時對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這樣做的后果無疑就是將知識變成生硬死板的教條,將教學變成“填鴨”。
1.3傳統教學模式缺少師生互動
傳統教學操作由組織教學、復習舊課、講授新課、鞏固新課和布置作業六個步驟,傳統教學模式中,教師在課堂中課上講授新的知識,留下學生需完成的任務。心理學理論指出,知識的學習主要有三個過程:知識的領會與獲得、知識的鞏固與保持、知識的提取與應用。由此看來,傳統的教與學過程似乎不夠合理,最容易的環節在課堂上和老師一起花費大量的時間精力,而課后完成作業時,很容易遇到難點和棘手問題。傳統教學模式容易造成學生學習動機不足、學習積極性不夠、缺乏合作探究性學習,學生遇到問題不能及時的得到解決,大大減少了在課堂上有針對性地解決每一個學生問題的機會,導致了有的學生會因為問題得不到很好的解答而造成學生在知識學習過程中的后顧之憂收不到良好的學習效果。
2.1慕課有利于增強學生的主體地位
慕課突出“以學為本”的特點,其核心注重的是“學”,就是學生的“學習”。慕課的核心理念旨在突出學生的主體性,學生不再必須將一位教師的講授作為唯一,不再必須坐在教室里作為一個容器被不斷注入所謂的知識。可以看出,慕課將“以學為本”的教價值取向詮釋的淋漓盡致。這就迫使教師們摒棄“學問是用來教的”的固有觀念和“填鴨式”的教學方法,充分認識到“教師的‘教’是為了學生更好的‘學’”,深入研究教與學的過程及其規律,努力探索新的課堂教學方式.
2.2慕課轉變學生學習中的角色
慕課進一步拓展了學習的時間和空間,學生可以自由安排學習時間、自由掌握學習進度,真正成為學習活動的主體,促使學生從“要我學”向“我要學”的積極轉變;再者,慕課強調網絡互動和學生與教師、學生之間、學生與知識系統的溝通,實現了學習的及時反饋,提高了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從而提高了學習效果。
2.3慕課有助于提高學習效率
心理學有關研究顯示,人的最佳專注時間在15—20分鐘,每節慕課課程視頻正是在若干15分鐘左右的短視頻避免學生在學習過程發生“走神”現象,能夠很好的激發學生持續性學習,提高學習效率。
3.1慕課課程自主性強,學習者無人監管
MOOC的首要表征便是它的“大規模”(Massive),這就直觀、通俗的揭示了MOOC課程的學習者不受數量限制,學生自己制定學習進度,設定學習時間并規劃學習計劃,無人監管完成課程的程度。我國大多數大學生學習習慣決定了其在無人監管的前提下難以完成課程。
3.2慕課對技術性的要求高
慕課而是通過一定信息技術手段,學習者可以實現與教師在線問答,與其他學習者互動交流等,將整個教學過程搬到了網上;其間充斥著許多必須回答的客觀題,系統及時評價,回答正確才可以繼續學習;慕課以云計算平臺為核心的技術運用,實現了海量課程資源的存儲與共享;慕課基于大數據的技術手段實現了個性化教學服務。這就需要高級網絡型人才的管理,一般教師難以實施。
慕課帶來的沖擊,決定了我國大學教學改革的必然性和迫切性。然而,開設慕課所需經費多難度大,缺少對學生的有效監管,難以在大學體育課程中開展。因此,本課題嘗試將慕課形式與傳統課堂教學結合,尋求適合大學體育課程的線上微信平臺學習和線下課堂學習相結合的開放式課堂教學。
4.1微信已在大學生中普及
中國社科院發布的《2014年新媒體藍皮書》中指出,微信注冊用戶量已達6億,其中大學生占主體地位,微信是高校學生學習、生活和人際交往中不可重要的APP。微信在社會經濟領域呈現欣欣向榮的繁榮態勢,但在教學領域,卻沒有的發揮它的功效。
4.2微信公眾平臺有利于教學改革
教師借助微信公眾平臺發布課程視頻,學生可以根據自身實際需要線上自主學習,學生在教師的教學計劃引導下,最少完成某一課時的自主學習,鼓勵全學期課程的學習。線上學習包括看課程視頻、學生間簡單碰撞交流、師生間及時反饋學習中的信息等。有利于提高大學體育教學的趣味性、學生學習求索性、積極性和開創性,進而促進傳統教學方式的革新。
借鑒慕課的教學模式,推動應用微信公眾平臺與傳統課堂教學結合,進行大學體育的教學改革,形成以學生為主體、師生互動、課堂翻轉、引導學生注重課下學練的課堂教學模式,一方面有利于將以教師為主體的“填鴨式”教學模式改變為以學生為主體,另一方面,有利于將知識學習過程整體上從課堂、課后移為課前、課堂,課堂上老師同學一起互動探究共同完成,解決學生的問題,有效提高學生運動技術技能;此外,還有利于調動學生課下學習的積極性,達到鍛煉身體提高體質的目的。
參考文獻:
[1]朱慶峰.我國高等教育“慕課”發展的困境及理路選擇[J].教育發展研究,2014.2.
[2]余孟輝.基于“慕課”視野下的大學生學習研究——兼論大學教育如何以學生為中心[J].學術論壇,2016.3.
[3]卜彩麗,孔素真.現狀與反思:國內翻轉課堂研究評述[J].中國遠程教育,2016.2.
[4]李瑞杰.微信促進高校體育課堂良性互動的可行性分析與路徑探索研究[J].體育文化導刊,2016.3.
(華南農業大學體育部,廣東廣州510642)
中圖分類號:G807.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6.03.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