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博寧
摘 要:會計基礎課程是中等職業學校財務會計專業的一門專業基礎課,具有抽象、專業、操作性強的特點。在教學中,如果只按照傳統的教學方法,學生對會計理論、計算公式、會計科目很難理解,更無從做到熟練運用。針對學生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學習難、理解難、操作難“三難”現象,筆者在教學過程中,將PBL教學法引入會計基礎課程教學中,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參與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和教學效果,實現了“做中學、做中教”的教學目標。本文以財產清查為例,介紹了如何對PBL體驗教學進行具體設計。
關鍵詞:PBL教學法 會計基礎 教學
隨著社會的發展,社會對會計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高、中等職業學校均開設這類專業。培養會計人才的中等職業學校要想贏得市場就必須適應市場需求,加強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作為會計專業的基礎課程,會計基礎是學習成本會計、管理會計、財務管理和審計等課程的基礎。在教學中,如果只按照傳統的教學方法,將不利于教學目標的實現。在中職學校財務會計專業會計基礎課程教學中引入PBL模式,將能更好地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自主學習的能力,有助于培養高素質的復合型人才。
一、PBL教學法
基于問題的學習法(PBL)是由美國神經病學教授Barrows提出的。基于問題的學習法(PBL)是一種以學生為主體的典型教學方法。PBL強調通過設置問題情景,把學習置于有意義的問題情境中,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以小組為單位,通過討論、合作和自主學習形式,共同解決復雜、實際的問題,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和終身學習能力的發展。
PBL教學法的基本操作流程一般包括組織學習小組、設計問題、自主探究學習、學習成果展示、多元評價和反思總結6個環節。
二、會計基礎課程的教學特點
會計基礎是會計專業的入門課程,也是財務會計專業的專業基礎課,是學習財務管理、成本會計、管理會計等專業課程的基礎。對于其他相關專業的學生來說,學習本課程能更好地完善學生的專業知識結構,有利于擴大學生的知識面。該課程具有以下教學特點。
1.理論教學與操作教學并存
會計基礎作為中等職業學校財務會計專業的專業基礎課,既包含會計基本假設、會計要素、會計科目、會計賬戶、復式記賬法等理論知識,又包含原始憑證的填制、記賬憑證的填制、登記會計賬簿、總賬分類賬與明細分類賬平行登記、錯賬的更正、編制試算平衡表、財產清查等等操作技能培養項目,課程內容具有較強的理論性和操作性。
2.對學生職業能力和學習能力的培養并存
中等職業學校的學生普遍具有以下特點:他們知識基礎比較差,對理論學習熱情不高,缺乏鉆研精神,缺乏積極的學習動機,學習目標不明確,學習上得過且過,但智力素質并不差;他們思維敏捷,動手能力較強,對新事物、新觀念容易接受,適應性強。
針對學生的特點,如果在教學過程中,按傳統的講授法進行教學,將無法把學生分散的注意力吸引到學習上。為此,在會計基礎課程教學中,不能只重視各種理論知識和操作過程的講解,更應注重將理論教學與操作技能訓練的教學內容置于有意義的問題情境中,通過小組合作的形式共同解決復雜、實際的問題,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促進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提高,更好地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終身學習能力。
三、PBL教學法在會計基礎教學中的應用設計
下面,筆者介紹PBL教學法在會計基礎教學中的具體應用,以財產清查為例。
1.準備工作
針對會計基礎的教學特點,運用傳統的講授式教學法(LBL教學法)雖然可以節省教學資源,傳授知識具有準確性、系統性和連貫性,對學生基本能力要求低,但不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和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學生對知識的運用能力較差。學生對LBL教學法非常熟悉,而對于PBL 教學法比較陌生,所以在會計基礎課程教學中應用PBL教學法,要注意做好以下準備工作。首先,老師要向學生詳細介紹PBL教學法的基本概念、基本要素和操作流程,引導學生逐漸適應和配合老師完成教學內容。其次,老師在教學實施前要遵循PBL教學法流程安排學生收集學習內容的基本知識。比如在“財產清查”教學模塊中,在課前為學生列出與財產清查相關的基礎知識:造成賬實不符的原因;我國現行的財產盤存制度;財產清查常用的方法;財產清查需要填寫的資料;財產清查的操作流程等,讓學生收集這方面的信息資料。
2.成立學習小組
PBL教學法是老師組織學生通過學習討論、合作和自主學習的形式,共同解決問題,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在教學中,可以將一個班的學生分為4個學習小組,每個學習小組約10人,由學生自愿組合(也可由老師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分組),每組確定組長1人,負責組織小組成員的學習和討論工作,另設記錄員1人,負責記錄小組成員日常完成學習任務的情況、學習問題的解決思路和方法。每個學習小組的組長和記錄員可以采用輪席制,讓每位學生都有鍛煉的機會。
3.設計并提出問題
問題的提出和設計是PBL教學法的起點,問題的設計直接影響著學生學習的效果和整個教學過程。PBL教學法要求老師把難以理解的學習內容巧妙地融入問題情境中。在“財產清查”PBL教學中,老師可以設計以下問題:列舉目前企業常見的造成賬實不符的原因;我國企業普遍采用的財產盤存制度是哪一種;企業最常用的財產清查方法是哪一種;請設計出一份盤點表和賬存實存對比表;請設計一套完整的財產清查操作流程圖。各學習小組在小組長的組織和安排下,由各成員利用課余時間檢索和閱讀各種相關資料,可以到書店查閱,可以到圖書館查閱,還可以通過網絡學習的方式查閱各種文獻資料,分析并形成個人觀點。
4.開展組內學習與討論
經過課前對學習資料的收集,上課時各小組長召集全體成員集中討論,各小組成員根據自己收集到的信息資料提出自己的觀點。通過討論的形式,學生們發現自己收集資料的缺漏,知識得到了互補。學習小組也從中整理出本組解決問題的完整方案。各學習小組的記錄員則要記錄好每個成員完成任務的情況、討論時各成員提出的意見和建議以及綜合意見,以此作為老師和小組對各成員學習評價的依據。
5.學習成果展示及多元評價
在各學習小組通過小組成員的討論達成共識,形成完整的解決方案后,由小組派代表向全體學生展示該小組的解決方案,其他小組根據展示小組的方案可以提問、批評和建議。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老師要積極引導學生挖掘更深層次的問題和本質,不能直接向學生表述自己對這一問題的觀點并關注學生完成任務的進程,控制教學節奏。
最后,對該次學習情況進行多元評價,方法是:原設計的每個問題都給予一定的分值,同時還對協作能力、課堂表現、語言表達、工作態度、個人的學習心得及反思都給予一定的分值。通過學生本人自我評價,小組對學生評價和老師對學生評價三方評價后,計算出平均得分,就是這個學生在這一教學模塊的學習成績。
四、在教學中采用PBL教學法應注意的問題
1.教師的角色要發生轉變
PBL教學法是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為目標的教學方法。在教學過程中,老師應做好運用新教學法的心理準備,將傳統的以教師的教為中心轉變為以學生的學為中心,做好對問題的選擇和設計,實現從傳統講授法的講述者向教學活動組織者、協調者、引導者、促進者和監督者的角色轉換。
2.對教師的專業素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PBL教學法中,老師雖然只是組織者、協調者、引導者、促進者和監督者,但并不等于對老師素養要求的降低,相反,對老師綜合素養要求更高才能使PBL教學法正常開展。因此,老師要融會貫通,全面理解和掌握會計基礎課程的教學內容,掌握較全面的會計基礎理論知識和會計工作操作技能,了解當前企業對會計專業學生的新要求,才能根據中等職業學校學生的具體情況,選擇恰當的內容作為PBL教學主題,設計適宜的問題。老師如果因個人素質原因而設計了不適宜的教學情境和問題,將會影響PBL教學法的實際教學效果。
3.采用多元評價方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
由于在教學過程中是以學習小組為單位進行互助學習的,學習成果的展示也是小組派代表進行展示的,因此為了充分調動每位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在對學生考核評價方面,可以采用多元評價方法評價學生的學習情況。評價的項目可以細化到每位學生在每個問題解決中的表現,還包括團隊協作表現、紀律表現、表達能力表現和工作態度等方面。
綜上所述,基于會計基礎課程的特點,采用PBL開展教學,不但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還能更好地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團隊協作能力,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符合會計基礎課程提高會計專業學生職業能力和綜合素質的課程培養目標。當然,教有法,教無定法。一些傳統的教學方法在會計基礎課程教學中都各有其特點,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結合學生的實際,在合理改善傳統教學方法的同時,抓好每個教學環節,恰當地使用PBL教學法,從而更好地提高教學質量。
(作者單位:廣西南寧高級技工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