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寶芬(四川大學學工部,四川 成都 610064)
?
大學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
白寶芬
(四川大學學工部,四川 成都610064)
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包含著中華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深厚源泉。在今天加強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特別是思想素質教育的過程中,重視并發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條有效途徑。為了發現大學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中存在的問題,我們進行了一系列調研,根據調研結果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建議。
為了了解當代大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了解程度,提高大學生對傳統文化的關注,充分發揮傳統文化傳承的重要作用,我們對傳統文化的認知情況進行了調查。調研共發放300份紙質問卷,回收265份。調研反映出:
(一)調研對象對傳統文化的了解一般。調研數據顯示,53.2%比較喜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7.5%的調研對象非常了解傳統文化,18.9%的調研對象比較了解傳統文化,64.1%的調研對象對傳統文化一般了解。說明大學生對中華傳統文化有濃厚的興趣,主觀上喜歡中華傳統文化,但由于存在其他方面的原因,缺乏了解的主動性,導致客觀上對中華傳統文化的非常了解的不多,大多數為一般了解。
(二)調研對象認為有必要加強中華傳統文化教育。針對大學生是否有必要接受中華傳統文化的相關教育問題,調研數據顯示,55.7%的調研對象認為比較有必要,有時間就會參與。針對很多青少年對外國娛樂文化過于迷戀而對我國的國粹無興趣的現象,54.2%的調研對象認為應加強我國傳統文化方面的教育。
(三)調研對象支持大力發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調研數據顯示,55%的調研對象認為中華傳統文化在節日習俗方面體現最明顯。中華傳統文化與學生聯系較緊密的是節日習俗。節日習俗中傳承的文化一直伴隨著學生的成長,習俗文化是學生能切身體會到并可以參與的,抓住習俗文化有重要的意義。針對國外開設孔子學堂,許多外國人爭相學習中文的現象,63.6%的調研對象認為此現象說明中華傳統文化有自己獨特的魅力,我們應將其發揚光大。關于中華傳統文化的發展前景,64%的調研對象認為可能會受到其他文化的影響,但仍能保留本質。全球化時代,各種文化相互交融。如何將傳統文化的學習融入國人的生活中,不斷提高中華傳統文化的影響力,值得我們進一步思索。
為了進一步了解現階段中華傳統文化在校園中的融入情況,我們再次設計了《校園文化中中華傳統文化的融入情況》問卷。此問卷主要是針對課堂外的其他校園文化。調研中,我們共發放500份問卷,回收483份。調研分析如下:
(一)校園建筑中傳統文化的融入情況。關于建筑風格中體現中華文化的必要性,60%的調研對象認為很有必要,因為古典建筑風格體現出中華文化;17%認為沒有必要,現代建筑更適應需求;23%表示無所謂。調研說明,大多數大學生希望校園建筑能展示我國傳統古典建筑的風格。學校對傳統文化的態度也會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對文化的態度。
根據展示效果的不同,調研對象認為中華文化宣傳地點依次排序為圖書館、校園雕塑、過道走廊、宣傳欄、教室、餐廳和衛生間。學校可重點在圖書館、校園雕塑和過道走廊中加強對傳統文化的宣傳。
(二)社團活動中傳統文化的融入情況。針對社團活動能否滿足學生對中華文化學習的需要,38%的調研對象認為能滿足,活動非常有意義,33%的調研對象認為不能滿足,活動少無意義。數據反映出,社團活動的開展應多角度、多形式、并切合不同學生的需求。積極加強社團活動中傳統文化的宣傳度,提高活動的質量和效果,使學生在參與中受益。
(三)校園廣播中傳統文化的融入情況。關于校園廣播能否增進學生對中華文化的學習,30%認為可以并且方便學生隨時學習;14.5%認為不可以,廣播對中華文化學習沒多大幫助。校園廣播可增加對中華傳統文化的介紹,使學生在行走中、在閑暇時,也可學習到文化。
(一)將中華傳統文化的教育內容與大學生的特點相結合。“95后”大學生群體具有鮮明的個性特點,對于傳統文化的現代展示有自己的想法。他們熱愛傳統文化,對傳統文化的學習有極高的興趣,但是卻不喜歡強制式的、灌輸式的教育方式。對傳統文化的學習也不再局限于了解傳統文化知識,而是將其融入到日常的點點滴滴。節日習俗中蘊含著豐富的中華傳統文化,可從節日習俗入手,深度挖掘習俗中的文化,并可在節日習俗中宣傳其他中華傳統文化。
(二)多渠道宣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宣傳應跟上時代的潮流,用學生喜歡的表達方式,在學生常用的交流平臺,如微信、微博等網絡渠道,廣泛宣傳。充分利用校園設施(圖書館、走廊等)進行圖片宣傳。校園活動中找準學生的興趣點,采用文藝表演、演講、特色講座等形式形成一批校園優秀傳統文化品牌活動。在課程設置方面,應開設一批優秀傳統文化當代解讀與傳承的選修課,將傳統文化與現代相結合,真正讓傳統文化“活”起來。在社會實踐方面,帶領學生參觀博物館、紀念館等基地,在參觀中領悟文化的真諦。
(三)在全社會廣泛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宣傳。學生作為一個社會人,其主觀意識、價值觀等受到來自社會、家庭、學校的影響。除學校的宣傳教育外,家庭、社會也應加強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宣傳。家庭中要注意傳統文化的言傳身教,良好的家風在學生的成長中有至關重要的作用。社會中應加強傳統文化的宣傳,并且開放各類教育基地,從而在全社會形成合力,打造全方位的宣傳模式。
參考文獻:
[1]歐陽九根、傅洪健,傳統文化視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徑研究,黑龍江高教研究,2013年第9期
[2]李宗云,傳統文化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價值,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10年12月第26卷第12期
[3]夏傳海,鮑賢杰,利用傳統文化培育大學生的民族精神重在創新,山東工商學院學報,2010年8月第24卷第4期
[4]衛軍帥,李春華,論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與發揚我國優秀傳統文化,武漢船舶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8年第5期
[5]王平川,思想政治教育與中華傳統文化融合的可行性研究,陜西教育學院學報,2010年12月第26卷第4期
本文為2014年四川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一般項目“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項目編號:CSZ14033)階段成果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6)06-0147-01
作者簡介:白寶芬,四川大學學工部,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