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凱娜(河北省唐縣羅莊鄉南羅莊小學,河北 唐縣 072350)
?
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文化素養
王凱娜
(河北省唐縣羅莊鄉南羅莊小學,河北 唐縣072350)
摘要:人文素養是現代社會要求一代人必須具備的一種素質,通過一個人的文化素養可以看出一個人的性格特點、價值取向、道德修養等等。并且,在當代快速發展的今天,精神追求已經成為一種新的時尚,在高校中已經得到了高度重視,通過閱讀教學可以使學生的文化素養得到極大的提高。本文就是對此進行的淺析與探究。
關鍵字:閱讀教學;學生;文化素養
社會的進步和和人類的向前發展都需要人文教育。我國的發展是以人為本,要在各個方面都滿足人的發展和需要,并且要促進社會向前發展,這時我們做任何事的出發點,在滿足人們的物質生活的基礎上,也要不斷的將人們的精神生活帶上新的高度,兩者相輔相成,社會才能正常發展。人文教育是要從小事開始做起、培養的,尤其是在學校的教育上,要通過語文教育,通過閱讀教育來培養學生的文化素養。本文就閱讀文學素養的培養展開討論,在分析素養培養重要性的基礎上行提出了具體的教學措施,希望能夠對文化素養教學工作有所幫助。
1.閱讀教育可以使學生的人文精神得到提高。
閱讀是語文教學的關鍵,是語文學習的主要途徑。閱讀可以分為課上和課下兩部分進行,在課上,老師可以進行詳細的講解,教授我們如何閱讀的方法,課下閱讀是學生的自主行為,在閱讀中學生可以在文章中體會作者的創作情感,對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學生可以從閱讀中深深體會作者的人文精神,從而提高自身的精神境界。
2.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
通過學生閱讀可以使學生的學習氛圍變得更加的優雅,會使學生的外表整體素質得到提高,可以使學生的審美觀不斷的增強,學生之間是需要進行交流的,為了將來在社會上更好的適應,閱讀可以使學生之間的情感交流的感知力得到進一步的提高,這對學生形成正確、健康的人文精神具有非常好的促進作用。
3.提高學生的人格魅力。
文章中是作者對社會的感知與深刻的總結,是作者在生活的時候,對生活闡發的情感抒發,在文章中,學生可以充分的感知社會上的真、善、美與假、惡、丑,真實感受到作者的真實情感,在什么樣的社會背景中生活,使人們形成健全的人格,增強自身的魅力。
1.精神感召,激發愛國熱情。
在語文教材中,選取了大量的愛國主義方面的教育內容,如《狼牙山五壯士》,這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講的是愛國英雄的偉大事跡,通過對任務的分析與剖析,為了愛國主義精神,不顧個人生死的故事,使人在閱讀之后,激情澎湃,不斷的激發人類熱愛祖國的情懷,使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得到不斷的提高。另外還要召集愛國主義的其他資料進行閱讀,對愛國英雄的事跡進行普及,同時在教舉行以愛國主義為主題的演講比賽,通過愛國志士的行動,來感召學生,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當精心提煉語文教材中那些閃耀的愛國主義思想,學生通過學習不僅可以受到語言文化知識的洗禮,認識客觀世界,同時也影響改變著學生的人生觀、世界觀,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熱情。在小學語文教材中有許多含有深刻愛國主義情操的課文,如:《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中國國際救援隊,真棒!》、《一面五星紅旗》等,利用這些故事可以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熱情,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從小樹立堅定的愛國主義信念。
2.通過閱讀使學生的親情感得到提高。
人的文化素養分成許多方面,其中親情教育也是其中的一部分,連自己的父母都不愛的人怎能奢望他去愛別人、愛祖國呢?所以在教育回歸人文性的今天,要想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首先要先提高學親情的呼喚,現在的社會是身份冷漠的,許多人會利用人們的同情心進行犯罪,但是社會上好人還是非常多的,通過閱讀教育是學生感受人間的溫暖,去愛自己的父母,去孝敬自己的而父母,在大量的文學作品中去感受真愛這條主線,抓住人物的對話描寫,讓學生反復研讀、理解“那株如此平淡無奇,真正從內心當中去關心、體貼自己的父母。從而讓學生感受到愛別人就是愛自己,愛能給別人帶來快樂,也能給自己帶來快樂,愛能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愛能讓人間溫暖,讓社會和諧。
3.通過閱讀可以使學生熱愛自然,陶冶情操。
大自然是絢麗多彩的,非常迷人的,是未知且著迷的,學生能感受大自然的奇妙美麗,在大自然中可以使學生免得返璞歸真,在大自然中可以不斷的提高學生自身的而情操,這樣才能使學生對大自然產生敬畏、產生熱愛、產生保護。如《秋天的雨》,課文把秋雨作為一條線索,將秋天的景物巧妙地串起來,從整體上帶出一個美麗、豐收的秋天,讓學生感受秋天的美好,把秋雨人格化,或比喻成生活中常見的東西或事物,很含蓄地抒情,表達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贊美,同時這種感情也深深地打動了學生。同時結合教材讓學生搜集描寫大自然的文章如《鳥的天堂》、《桂林山水》等,學生可以通過文章中的一些詞語去感受自然中的美好,從而為了美的事物而產生保護之情,這也是我們激勵孩子閱讀的最主要原因。再比如《草原》、《美麗的小興安嶺》、《觀潮》、《絲綢之路》、《日月潭》等等。課文中描寫的日月星辰、巨川大山、花草樹木、鳥獸蟲魚等景物,已經融進了作者贊美之情,不再是純客觀的景物,而是一種人化了的自然美。享受課文中美的內容、美的語言、美的畫面、美的情感,對學生無疑是一種熏陶感染,學生會情不自禁的贊嘆祖國之美。這些都能喚起學生熱愛自然的情懷,從而陶冶了他們的情操。
在當代的教育中對學生素質文化的教育至關重要,對學生人文教育的內容非常的豐富,它含蓋人類社會的各種文化現象,是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世界觀、人生觀,將來在不如社會的時候成為你對社會有用的人才,只有這樣,素質教育才能使整整起到了作用,促進學生身心全面發展,為提高全民族素質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陸雯君.在閱讀教學中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J],2014(09).
[2]周艷芝.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提高文化素養[J],2013(07)。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6)06-011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