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琴(河北省唐縣羅莊鄉南羅莊小學,河北 唐縣 072350)
?
創新思維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
李琴
(河北省唐縣羅莊鄉南羅莊小學,河北 唐縣072350)
摘要:新時期,在新一輪的教育改革過程中,將擴大技術性教育的培養,縮小高校學術型人才的培養。在推進素質教育、柔性教育的大環境下,具體的教育學科面臨更高的教學要求,其中創新能力格外突出。
關鍵字:創新思維;小學語文;應用
學習是學問和研習的結合,也是創新能力的基礎建設。在此背景之下,我國教育提出五大發展理念,即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和共享。當代教育學者將學習與研究所取得的知識成果稱之為“學問”,做好學問是獲得創新靈感的必經之路,有計劃、有秩序、有意識地培養和研究創新意識的建立,是推動小學生語文創新思維的關鍵所在。本文主要就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進行探討,提出一些實用的對策,望對小學語文教學有所貢獻。
小學語文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往往是板書授課模式,學生的學習范圍被限制在教室內,思維也會受到空間地域的局限。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需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加入時代的元素或者大自然的風光,目的在于打破時間、地域以及思想的局限性。只有開放性的學習環境與學習氛圍才能夠打破思維的局限性。因此,教師在日常的教學中可以改變傳統的授課方式,將創新性實踐引入教學課堂中,帶領學生到操場去,到田野去,在風中、雪中、雨中、在溫暖抑或強烈的陽光下感受自然,獲得內心情感的生活。語文源于生活,是生活的生化,通過對自然與生活最真實的接觸能夠引發學生的幻想。使其更能夠懂得課文的意思。
創新思維對小學生來說是一種抽象的,細化于學生生活中的事物。小學語文真正創建能夠激發小學生的創新意識需要創設情境教學,打破傳統教學的思維模式,保護學生的發散思維與閃光點,實現教學方式上的標新存異。
小學生對文字理解較弱,但是圖畫卻能夠生動而鮮明的為學生講述故事的由來。小學生的好奇心是強大的,圖畫豐富的色彩以及多樣的形狀能夠激發小學生的學習的樂趣。創新思維意在打破原有的思維模式,小學生的各式各樣的學大教師在按照不傷害小朋友心理的原則上都要為其做好回答,并給予鼓勵的話語。比如在《五彩池》這一課程中,文中說五彩池像葫蘆、鐮刀、盤子、蓮花等等。當前的孩子有的并沒有見過葫蘆、鐮刀、盤子、蓮花的樣子,教師可以將五彩池的圖片展示給大家,并將蓮花、盤子、鐮刀等圖片展示給大家觀賞,并引導學生引用并列句的句式造句,打開孩子的想象空間。教師還可以利用生活中的圖像,比如天空中的白云,操場的樹林等等,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展開想象的思維,增強自身的語言表述能力。除此之外,積極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看圖寫作的教學環節中,改變傳統圖文教學中直接根據圖像進行知識灌輸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在自我思考的過程中形成新的知識點和學習方向,實現教學相長。
質疑是創新的先導,要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首先要掃除心理障礙。教師和藹可親的態度,熱情的鼓勵,必然有助于消釋師生間的心理障礙,讓學生有足夠的安全感,形成和諧、平等的交流氛圍。其次,創造一種全面、和諧、寬松發展的條件和良好的課堂氣氛。師生間自由地交流,會讓學生感到親切溫暖,使學生能主動地提出問題,自由地發表自己的看法,形成一種自由探討的氣氛,變“不敢問”為“敢問”。即便是學生提出的問題教師認為不能稱其為問題,也應該加以贊揚鼓勵,教師還要鼓勵學生多讀書,提出的問題要有價值,要愛動腦筋。即使我們認為學生提出的是傻問題,也不要嘲笑他,因為傻問題中往往閃爍著孩子的智慧火花。愛迪生小時候不就曾坐在雞窩里孵小雞嗎?正是這種探索的精神和行為使他后來成為偉大的科學家。所以,欣賞學生,使學生感到自己被重視,可以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大膽去實踐。另外,教師在課堂中努力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大膽探索、大膽質疑,這也是培養學生創造思維能力的重要途徑之一。
教師是小學生接觸時間較長的人群,對學生態度、思想價值等方面的影響較大,學生希望能夠獲得教師的優秀評價,因此教師在評價學生思考能力的鑒賞的同時需要掌握語言的表述范圍,不能只延續自身的喜好對學生的作品進行評判。積極的、正面的評價能夠樹立學生自信心與向上的心態。當然,針對學生的評價體系可以采取多種形式進行,比如學生與學生之間、教師與學生之間等等。課堂中給予學生充分表達自身想法的環境,讓學生在頭腦風暴中逐漸增強對世界的感悟,增強自身的思考能力,進而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教師要尊重學生的異想天開與獨具一格的創新意識。
活躍的課堂氛圍建設是激發學生創新思想的必要條件,如果課堂是呆板的,學生的思想也不會有多少波動。教師將創新作為教學目標要求學生或取得很好的效果。比如,將學生的創新意識的表達記錄在冊,按一定比例計入學習成績中。這樣可以從根源上促進學生學習態度的進步。客觀的評價能夠幫助小學生在學習與開發思維的過程中獲得巨大的收益,既能夠學會又能夠創新。
綜上所述,教育是一項艱巨的任務,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是我國社會發展的需求,是我國社會主義本質的要求,也是推動我國經濟、政治、文化進步的重要因素。多年來的教學實踐表明,意識的培養是教學任務中最重要的,也是最艱難的。創新意識首先需要教師具有變革精神,其次才能做好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的工作。學生的靈感來源需要扎實的小學語文基礎知識,創新意識的實踐需要豐富多彩活動區域,這都需要教師和學校共同合作,為學生營造具有創新精神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養成創新意識,實現國家教育方針對小學語文的要求。
參考文獻:
[1]錢嬋.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互動意識培養策略探討[J].考試周刊,2014,12:5-57.
[2]劉峽.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語文創新教學的實施策略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1.
[3]李敏.新論小學語文創新意識教學的培養[J].教育學術月刊.2009,06:47-48.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6)06-026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