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威
摘 要: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善于使用繪本讀物,組織閱讀活動,使語文課堂“活”起來。巧用繪本,對于學生語文素養的提高有重要意義:降低閱讀難度,引導學生“悅讀”;留白與猜測,拓展學生想象空間;挖掘閱讀深度,觸動學生創作靈感。
關鍵詞:繪本教學;閱讀教學;想象能力;寫作能力
繪本讀物采用通俗易懂的圖畫書語言,不僅生動簡練,而且簡單易懂,非常適合小學生閱讀。有效組織繪本閱讀活動,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同時可以激發學生的想象力,為學生提供創作靈感。在閱讀活動中,教師要有選擇地為學生推薦繪本書籍,充分發揮繪本讀物的積極意義,為學生插上一對想象的翅膀,激發繪本讀物的生命,讓閱讀“活”起來。
一、繪本的概念與定義
“繪本”一詞在中國的出現始于20世紀初,英文意為“Picture Book”,指的是一種繪畫和語言相結合的藝術形式,在日文中稱之為“繪本”,我國有時也稱作“圖畫書”。繪本讀物集連貫性的圖畫、簡潔的文字內容和精美的書籍設計為一體,對于兒童學知識、講故事具有重要的建構意義。20世紀70年代隨著繪本讀物在我國的普遍流行,越來越推崇繪本教學。
繪本教學,指的是閱讀指導課教學過程中,教師依據學生的接受能力和欣賞能力,組織學生閱讀以擬人、夸張、對比、循環反復等手段為表現模式的圖畫書,激發兒童的閱讀興趣,培養小學生的閱讀能力。
在國外,繪本已經有100多年的發展歷史,是發達國家兒童首選的讀物。繪本讀物具有鮮明的形象性、直觀性和美觀性,在歐美等發達國家一直備受推崇,被公認為是兒童早期教育的最佳讀物。繪本教學符合兒童審美需要和心理特點,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
二、繪本教學對小學生閱讀活動的重要意義
1.降低閱讀難度,引導學生“悅讀”
在低年級段的閱讀教學組織活動中,繪本閱讀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對于低年級段的學生而言,由于識字積累有限,在組織閱讀活動時,教師在讀本的選擇上會受到一些限制。此階段向學生推薦中華書局、商務印書館出版的圖書顯然不切實際。在引導學生讀好“人生第一本書的”的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嘗試繪本教學,利用通俗易懂的繪本讀物,降低學生閱讀難度,引導學生快樂閱讀。
對于低年級段的學生,教師可以推薦《格林童話》《安徒生童話》《伊索寓言》《一千零一夜》等繪本讀物。這些初級讀本不僅配圖生動形象,而且色彩搭配活潑鮮明,非常契合低年級段學生的閱讀趣味。同時,這些初級繪本所講述的故事都比較簡單,蘊含的道理直接鮮明,對于低段學生而言,閱讀這些繪本,可以有效克服知識水平干擾,激發學生閱讀興趣。
針對小學生開展閱讀活動,首先需要讓學生讀懂文本,理解文本所要表達的內容,講述了哪些情節。如果讀本中出現大篇幅的生字,不僅會對學生造成閱讀障礙,同時也打擊了學生的閱讀興趣。簡單形象是繪本讀物最大的特點,組織學生閱讀繪本,充分迎合了小學生的閱讀習慣,為激發小學生閱讀興趣、順利開展閱讀活動掃除了障礙。
2.留白與猜測,拓展學生想象空間
繪本讀物以簡潔的語言、豐富的插圖受到廣大兒童喜愛,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利用繪本留白想象的特點,組織學生對繪本故事進行猜測遐想,可以有效激發兒童的創造力和想象力,對于學生語文素養的培養非常有益。
例如在《龜兔賽跑》寓言故事閱讀活動中,教師利用繪本上的插圖,引導學生根據生活常識以及圖畫,推測烏龜和兔子哪個會先到達終點?學生積極踴躍發言,教師組織學生推測正文,并用自己的語言將所猜測的情節敘述出來,講給班級同學聽一聽。教師安排學生將所推測的內容與故事原文進行比較,仔細想一想為什么烏龜反而先到達了終點,這個故事告訴大家什么道理?
想象是繪本讀物的一大特點,學生的想象千奇百怪,包羅萬象。在閱讀過程中,教師選擇最富想象的片段,讓學生自由遐想文字以外、圖畫以外的內容,比如:看了插圖,猜測故實情節;讀了故事開頭,猜測結尾;讀了上段,猜測下段。這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還能培養學生的語言思維能力,提高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在不知不覺間升華語文素養。
3.挖掘閱讀深度,觸動學生創作靈感
閱讀與寫作兩項基本能力的培養應該是齊頭并進的,只“讀”不“寫”或者只“寫”不“讀”都不是明智的做法。在高年級段的閱讀活動中,教師應有意識地利用繪本閱讀活動,幫助學生獲得寫作素材,激發學生用語言文字進行創作的欲望。
例如,在閱讀了《人魚公主》的故事之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續寫、擴寫、改寫原文:如果你是小美人魚,你會怎么做?小美人魚變成泡沫之后,王子和公主就能幸福生活在一起嗎?將自己的想法用文字寫下來,與同學相互交流,欣賞彼此的作品。
蘇聯著名的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兒童的智慧在他們的指尖上”。在閱讀活動中,教師要充分調動學生的閱讀感受,幫助學生發現自我表達的世界,將靜態的物變成一幅幅鮮活的畫面,為學生習作活動鋪墊美好的情感底色。隨著學生年級段的增長,繪本閱讀活動的深度和廣度得到了更為廣泛意義上的挖掘。對于高年級段學生而言,繪本閱讀不僅僅是出于降低閱讀難度和激發興趣的需要,教師要引導學生在閱讀活動中,將自己的閱讀感悟融入習作中去,激發學生的創作欲望,提高寫作素養。
在國外,繪本已經有100多年的發展歷史,是兒童的首選讀物。我們經常會說這樣的笑話:中國學生智力在世界排名第一,但想象力卻是倒數第一;美國學生智力或許不是頂尖,但其想象能力卻是一流。這種噱頭感十足的研究固然有失偏頗,但反思教育社會現狀,眾教育工作者不得不承認的事實在于,當前小學階段的教育仍然殘留部分應試教育的痕跡。語文學科的學習是學生所有課程學習的基礎,語文素養沒有得到良好培養,對于學生一生的學習都會有遺憾。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深入開展對繪本教學的研究,使得小學生語文課堂的教學充滿濃厚的童真、童趣和童心,讓學生感受到閱讀的快樂,達到“悅讀”的效果。
參考文獻:
[1]張科燕.低年級繪本閱讀的誤區及修正策略[J].小學語文教學,2010(11).
[2]康長運,唐子煜.圖畫書本質特點研析[J].現代出版,20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