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春會
【摘要】數學源于生活實踐,又服務于生活實踐,在我們的周圍,在我們的生活中隨處都可以看到涉及數學的問題,到處蘊含著數學知識。在小學數學課堂的實施上,更多地倡導“做中學”的學習方法,動手實踐,優化教學。做到學習數學知識是為生活服務,要回歸生活,去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關鍵詞】動手實踐 自主探索 合作交流 創新能力 實踐能力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9-0132-01
數學源于生活實踐,又服務于生活實踐,在我們的周圍,在我們的生活中隨處都可以看到涉及數學的問題,到處蘊含著數學知識。《小學數學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使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所以,在小學數學課堂的實施上,更多地倡導“做中學”的學習方法,動手實踐,優化教學。下面以“一師一優課,一課一名師”中的北師大版二年級《需要幾個輪子》教學案例來談談。
一、聯系生活導入新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豐富多彩的現實世界正是數學賴以生存和發展的源泉。學生對數學的感知首先是從自己的現實生活開始的,同時學生在現實生活中積累的直接和已有體驗又成為他們進一步學習數學的重要資源。
教學片斷一: 在新課伊始,我出示了孩子們最熟悉的三輪車圖片,問:小時候騎過這種車嗎?它有幾個輪子?(3個)因為有三個輪子,所以叫它“三輪車”。1輛三輪車有3個輪子,那么2輛、3輛直到8輛、9輛各有幾個輪子呢?
選擇學生身邊的、感興趣的事物,提出有關的數學問題,使學生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無形中誘發了學生主動參與探究的心理意向,使新課課題的出示水到渠成。
二、動手操作,體驗知識形成過程。
數學知識是抽象的,而小學生的思維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的,顯然,數學學科的特點與小學生的思維特點是矛盾的。要解決這個矛盾,就要重視直觀演示和動手操作。重視動手操作,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有利于讓學生學會自主學習,還可以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團結協作的精神,是發展學生思維,培養學生數學能力最有效途徑之一。
教學片斷二:動手擺一擺,填一填。
(PPT出示表格)兩人小組,合作填寫表格。要求:分工明確,一人動手擺,一人執筆填寫。老師巡視,填完后小組匯報。師:從這張表格中,你發現了什么規律?生:輪子隨車輛的增加而增加,每多一輛車就增加3個輪子。
這樣的操作活動,讓學生建立三輪車與輪子的圖形表象,并通過表格直觀,感受三輪車有幾輛與輪子有幾個之間的對應關系,發展學生的數感。
教學片斷三:1.依據表格,寫出相應算式與結果。師:能根據上面的表格寫出乘法算式,并表示出積嗎?學生獨立完成后匯報,師結合PPT中車輪圖進行驗證。2.依據算式編寫口訣。師:你能根據上面的算式編寫相應的3的口訣嗎?學生獨立編寫口訣,實物投影展示學生作品。大家齊讀一下,看看有沒有不妥的地方?(糾錯)
利用表格直觀,給學生充足的時間,放手讓其自己編制口訣,讓學生在知識探索的過程中發現結果,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使課堂由“關注知識結果”轉向“關注學生活動”。
三、聯系實際問題,提高應用知識能力。
堅持從學生生活的經驗和世界引入數學知識,再把獲取的數學知識回歸到生活中去,才會顯示數學的價值,展示其魅力。使學生感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唯有如此,才能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教學片斷四: 1.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這段三字經共有多少字?解決問題后結合這段話進行思想教育。2.找朋友游戲。全體同學拿出課前老師發給你的算式卡片,請快速找到計算時所用的口訣朋友,就可以到操場上去開心的活動了。
學生的智慧都集中在他們的手指尖上,兒童的思維是從動作開始的,看到的不易記、聽到的容易忘,只有動手做才能學得會、記得牢。學生總是相信自己體驗過的東西,因此只有讓他們動手做,才能真正地投入到學習中去。一切真知都源于實踐。讓數學課堂由“學會”走向“會學”。
參考文獻:
[1]《新課程怎么教》《新課程課堂教學技能指導與訓練》
[2]《行走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