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高等教育大眾化、國際化和現代化的發展背景下,傳統封閉的教研室工作模式與職能定位,難以適應現代教育教學改革發展需要,厘清教研室工作職責,對于提升教研室工作水平,提高高校教學質量乃至大學內涵建設水平,都具有重要的意義。論文對我國高校教研室工作的9個職能進行了分析探討,以期對我國高校教研室工作的職能定位提供參考。
【關鍵詞】高等學校 教研室 工作職能 分析
【Abstract】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popularization, internationalization and modernization, the traditional closed working mode and function positioning of teaching and research sections are difficult to adapt to modern education and teaching reform. Clarifying the job responsibilities of the departmen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work and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also to raise the level of university connotation construction. This paper analyzes nine functions of the teaching and research section in our country,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function of the teaching and research sections of collages and universities in our country.
【Key word】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eaching and research section; working functions; analysis
【項目來源】武漢工程大學校級課程綜合改革項目(項目編號:8和40)。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9-0177-02
高等學校教學研究室(簡稱教研室)是高校根據學校建設和發展需要,按照學科、專業、課程而設置的教學與科研相結合的基層教學、研究與管理組織[1-3]。高校教研室是高校“校、院(系)、教研室”三級教學管理體系和內部治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4];是大學治理的邏輯起點和大學實施內涵建設的關鍵[5-6]。隨著高等教育的大眾化、國際化和現代化的發展,社會對高校人才培養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4],厘清教研室工作職責,對于提升教研室工作水平,提高高校教學質量乃至大學內涵建設水平,具有重要的意義。高校教研室的工作職能與職責,涉及高校教育教學工作的方方面面和高校內涵建設與發展的主要領域,主要包括教學工作、科學研究工作、人才培養工作、管理工作,以及專業建設、學科建設、師資隊伍建設、課程建設、實驗室建設等多個方面。
一、教學工作
教學工作是高校的工作中心和靈魂,是高校的本質要求和核心工作,高校的教學工作,主要包括教學工作計劃、教學工作組織、教學工作監控和教學研究與改革等方面。
1.教學工作計劃。教學工作計劃,是教學工作的綱領、教學組織的依據和教學監控的標準。主要包括:(1)教研室建設發展規劃與年度工作計劃;(2)師資隊伍建設計劃;(3)教材與講義的編寫與選用計劃;(4)課程建設規劃與課程教學大綱的編寫與修訂計劃;(5)實驗室建設計劃;(6)教學研究與改革計劃;(7)教學監控與考核評估計劃;(8)專業與學科建設發展計劃;(9)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和人才培養計劃等。
2.教學工作組織。教學工作的組織,是教學計劃實施和教學目標實現的重要保障。主要包括:(1)教學工作任務分配與實施。(2)教學文件編寫和審核,如教學日歷、教學大綱、教案等。(3)教材的編選和審定,包括教參、教輔材料。(4)實踐教學的組織與實施,包括實驗、實習、課外科技活動、社會實踐活動等。(5)實習實踐基地的建設與管理。(6)畢業設計論文的組織,包括題目征集審題、師生雙向選擇、開題與研究、答辯與評分等。(7)考試的組織,包括試卷、標準答案、評分標準的審核,組織閱卷,試卷成績分析與總結等。(8)教學過程組織,抓好備課、講課、答疑輔導、批改作業等課堂教學環節的組織,以及實驗、實習、課程設計、畢業設計論文、社會實踐等實踐環節的有序開展,平時做好教師調停課審批備案、上課紀律檢查、課程補考、試卷裝訂上交等工作。(9)教學評估的組織,收集整理各類教學檔案,參與各級各類教學考核與評估工作,確保教學評估與考核結果真實準確。
3.教學工作監控。教學工作監控,是對教學計劃實施的監督。主要對教學過程、教學內容、教學質量,進行檢查、監督、考核、反饋、總結,確保日常教學運行順暢有序、教學質量穩定提高。教學工作監控的重點,主要有如下四點。(1)監督教學工作的規范性,檢查監督教師的備課、講課、輔導、作業,以及實驗、實習、畢業設計論文等工作開展的規范性。(2)監督教學紀律,對教學過程的各個環節的教學紀律的執行情況,進行全程監督,防止教學事故發生。(3)監督教學質量,組織領導聽課、同行聽課,學生評課,征求學生和教師對教學的建議與意見,不斷改進教學方式方法和提高教學質量。(4)監督教學考核評價結果,對檢查監督的教學情況,進行分析、總結、反饋,作為教師教學工作質量的重要依據和年終考核評價的重要指標。
4.教學研究與改革。教學應該建立在教學研究的基礎之上[7],教學研究是高校特有和必不可少的研究領域,通過教學研究,用教育理論武裝自己,進而指導教育教學實踐,可以減少教學工作的探索時間,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學質量[8]。要通過深入的教學研究與改革,促進高校教學工作,形成特色化的課程體系、規范化教學管理、現代化教學條件、多樣化教學手段、高效化教學團隊、優質化教學效果。(1)教學研究,重要的是更新教學思想觀念,優化人才培養模式,研究教學實踐中存在的問題,提出解決措施與對策,把先進的教育教學理論和教學方式方法運用到教學實踐中,提高教育教學質量;(2)教學改革,主要是優化教學內容,更新教學手段,改進教學方法,提升教學水平;(3)教研活動,關鍵是進行經常性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方法研究,組建教學研究團隊,申報教研項目,開展理論聯系實際的教學研究與改革,組織示范教學和集體備課,交流教學心得、教改成果和教書育人經驗,參加和舉辦教研學術研討會,提高教學研究與改革水平。
二、科研工作
科學研究工作是國家賦予高校的四大職責之一,也是教研室工作的重要職責之一。科研有利于豐富學科內涵,拓展學科知識,提高學術水平,活躍學術氛圍。教研室要組織教師開展科學研究工作,組織學術活動并吸收學生參加,活躍學術氣氛,組建老中青結合的科研梯隊和團隊,提高教師學術水平和綜合素質。科研工作的內容,主要包括,科研方向與團隊建設、科研平臺與條件設施、科研項目及級別、科研經費與進展、科研成果與獲獎、科研論文與專著、科研應用與學術活動等方面。高校人才密集、實驗設施完備,教研室學科專業課程相近,具有科學研究得天獨厚的條件,有利于凝練科研方向,組織協同攻關,取得科研成果。
三、人才培養工作
人才培養高校的最重要的使命,也是教研室工作的應盡之責。教研室人才培養工作,主要有如下四個方面工作。(1)組織教師加強專業建設和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改進教學方式方法,促進教學質量提高。(2)重視實驗、實習、課程設計、畢業設計論文等實踐教學,引導學生開展課外科技活動和社會實踐活動,產學研結合,促進學生綜合素質和實踐動手能力以及創新創業能力的提高。(3)關愛學生,因材施教,關心學生的學習生活以及考研考級、就業創業、職業規劃等,促進學生健康成長,人人成才。(4)教書育人,以德樹人,把傳授知識同啟迪思維、陶冶情操、塑造心靈結合起來,培養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和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
四、管理工作
教研室是高校與課程、專業、學科密切相關的基層組織,是教師的歸宿地,業務學習交流常住的,業務工作相近,交流比較容易和方便,教研室成員之間只有加強協作、互幫互助、齊心協力,才能有長遠的發展與進步。教研室要通過科學規范的管理措施,支持教師參與教學事務的決策與管理[9],釀造和諧人際關系,調動全體教師的工作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增強教師的榮譽感、尊嚴感、幸福感、獲得感,提升教學質量和管理水平,促進教育教學全面發展。教研室的管理工作主要包括如下5個方面。
1.加強組織建設。組織建設,是教研室管理的組織保障。主要有三點。(1)建設一支精簡高效、結構合理的學術團隊和教學團隊;(2)選配好具有辦事公正、作風正派、愛崗敬業、團結同志和豐富的教學管理經驗、較高的學術水平與奉獻精神的教研室正副主任;(3)把黨支部建設在教研室,加強思想政治工作與黨的建設,強化師德師風教育,充分發揮基層黨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
2.加強制度建設。制度建設,是教研室管理的制度保障。要實現教研室管理規范有序和有章可循,離不開科學規范的管理制度,通過制定教研室工作條例,修改完善教研室工作制度,使教師工作的任務與目標、過程與環節、職責與權限、考核與評估、獎懲與分配,以及教研室工作的責權利等,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教研室管理制度,涉及方方面面,主要包括教研室活動制度、教學研究制度、科學研究制度、檔案資料管理制度、教學監控制度、集體備課制度、聽課試講制度、導師制度、教書育人師德師風制度、政治學習制度、考勤與考核評估制度、獎懲制度等等。
3.加強檔案管理。檔案管理,是教研室管理的基礎。教研室檔案,是教研室發展的原始材料和考核評估依據[9],對教研室和教師今后的教育教學發展都具有一定的借鑒參考價值,教研室檔案,主要包括教學、科研、學科、課程、專業等檔案,以及教師教學檔案、學生學習檔案、教研室活動檔案等等,要分門別類收集、整理、著錄、歸檔,建立高質量的紙質與電子檔案。
4.加強行政管理工作。行政管理工作,是教研室管理的支撐。教研室要根據上級組織對教育教學管理要求,及時傳達并落實上級組織對教研室的業務工作與政治思想工作的指示精神,同時,積極反映教研室教師對學校工作的意見與建議,做好上傳下達工作,確保政令暢通和集思廣益。
5.加強日常管理工作。日常管理工作,是教研室管理的支柱。通過工作計劃制定與實施、人員調配與組合、任務分配與落實、工作檢查與監督、年終考核與獎懲,以及專業學科建設與評估、課程建設與資源利用、科研組織與學術交流等各個方面,強化教研室的日常化、規范化與科學化管理,提高管理水平。
五、專業建設
人才培養離不開專業和學科的發展,專業建設和學科建設成果是人才培養的重要保障。專業建設主要有三項重要工作。一是根據國家對專業發展的要求和學校教育教學條件,制定科學化、規范化、特色化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專業標準、專業建設規劃;二是優化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創新人才培養方式方法,提高人才培養質量;三是根據國家經濟產業發展狀況和專業人才培養需求,創新專業人才培養思路,注重實踐能力培養,走差異化、特色化、品牌化專業發展與建設道路。
六、學科建設
要根據國家的科技發展趨勢和需要,結合學校專業和學科優勢,整合專業和學科力量,建立跨學科跨專業的創新人才培養平臺,促進教學科研與學術融合,為培養復合型創新性人才服務。學科建設工作主要有四點。一要根據學校學科發展狀況,制定學科建設和學位點建設規劃;二要凝練學科方向,整合學科力量,組建學術團隊;三要加強科學研究,注重學科體系優化,強化優勢學科建設;四要加強研究生培養與學位建設布局,提高學位培養質量。
七、師資隊伍建設
師資隊伍建設是教研室工作的重要職責,有利于人才梯隊與教學大師的形成[4]。清華大學梅貽琦校長有句名言“大學之大,不在大樓,而在大師”,這充分說明了高校師資隊伍建設的重要性,而高校師資隊伍建設的落腳點在教研室。教研室師資隊伍建設工作,主要有如下四點。(1)根據學校專業、學科和課程發展需要,制定師資隊伍建設規劃。(2)加強師資隊伍素質和能力培養提高工作,通過各種有效措施,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與能力。如:鼓勵教師進修、讀博、出國培養,實施教師傳幫帶制度,加強教師的引進力度,支持教師產學研合作,以及合理配置師資組建教師團隊等等,使師資隊伍的職稱、年齡、學歷、學位、學緣和知識結構合理,教學科研學術梯隊完整,教師教學科研水平大幅度提高。(3)加強青年教師培養,提高其政治和業務素質。指定有經驗的老教師進行傳幫帶,以老帶新,互幫互學,把優秀的教學經驗和教學成果傳下來,提高青年教師的教學科研業務水平和思想政治素質。(4)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德乃師之魂,教師的思想覺悟、道德品質、文化素養、人生觀、價值觀和治學態度,無不對學生產生教育和影響作用,教師必須重視自身的道德品質修養,提升自己的知識水平和人格魅力,高標準、嚴要求,做好表率,教書育人,以德樹人,不斷提高自身的思想覺悟、政治素質與道德情操與品質。
八、課程建設
課程建設是一個系統長期的動態過程,是高校教學建設中永恒的主題,需要不斷地經驗總結和改革創新。課程建設主要包括如下五點。(1)開展精品課程建設。以科學先進的教學思想與理念為指導,優化課程體系與課程結構以及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手段,跟蹤學科前沿,建設具有專業特色的精品課程。(2)開展課程建設專題研究與實踐。在課程教學的諸多方面,如:質量與標準、教材編寫與應用、教學過程與技巧、教學內容與方法、教學基礎與條件、教學效果與評價、雙語教學與考試改革、多媒體應用與微課、慕課等網絡教學手段運用等,開展課程建設專題研究與實踐,提高課程教學水平與課程建設水平。(3)實施課程質量標準化工程。要編寫規范的課程教學大綱,統一課程教學質量標準,確保課程教學質量。課程教學大綱和課程教學質量標準的內容,主要包括課程信息、課程簡介、教材與參考資料、課程教學要求與質量保障、課程教學內容與難點、課程考核要求與成績評定、學生學習建議、課程改革與建設等等。(4)實施教材建設工程。要編寫適應教學需要、水平高、具有特色的教材和教學參考資料。(5)彰顯課程教學特色。隨著科技的進步發展,交叉學科與綜合學科不斷涌現,學科界限不斷模糊,課程既要保證學科知識的完整性與系統性,又要打破學科傳統知識結構,重視學科知識的綜合性、靈活性、職業性、人文性[4],鼓勵教師將個人學術興趣、研究成果、人文素養與教學結合,形成個人教學特色和課程教學特色。
九、實驗室建設
實驗室建設是實驗教學和科學研究的基礎工作,對學生實驗動手能力和科研能力培養具有重要作用。實驗室建設的重要工作有五點。一要對實驗室的建設與改造更新工作進行規劃與實施,內容主要包括,實驗室名稱與地址、實驗項目與設備、試劑與耗材、人員與技術、經費與分配、設施與管理等;二要加強實驗室管理,確保實驗室高效運行;三要保證所開實驗數量和質量,提高實驗儀器設備使用率;四要加強實驗室安全工作,對實驗室的水電氣以及危險腐蝕爆炸物品,按照實驗室安全管理規范,進行操作處理,確保實驗室安全;五要開展重點實驗室建設工作,提升實驗室建設水平。
參考文獻:
[1]李玉平,李琰,莊世宏,等.高校教研室建設與發展思考[J].高等農業教育,2012,(3):56-59.
[2]張鎖龍,裴峻峰,卓震.積極發揮教研室在教學科研管理中的作用[J].化工高等教育,2006,(2):69-71.
[3]徐蕓,王婷婷,戶佳.地方院校教研室建設的困境與對策研究[J].山西建筑,2015,41(19):230-232.
[4]王懷勇.高校教學基層組織建設的改革與實踐[J].高教探索,2015,(2):75-79.
[5]楊亮,雷世鑫.教研室工作是高校內涵建設的基礎[J].甘肅科技縱橫,2015,44(3):87-88.
[6]白彥滿都拉,張立軍,任宏寶,等.當前高校教研室發展現狀調查研究[J].民族高等教育研究,2014,2(3):22-28.
[7]楊道武.加強高校教研室建設的思考[J].大學(學術版),2011,(5):37-41.
[8]劉愛英.高校基礎教研室建設思考[J].中國高教科技,2011,(8):44-45.
[9]孫慧敏.教研室職能研究[J].今日中國論壇,2012,(3上):203-205.
作者簡介:
韓新才(1963-),男,碩士,教授,湖北仙桃人,碩士研究生導師。從事生物技術教學與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