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微
中圖分類號:D267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674-1145(2016)09-000-01
摘 要 本文結合國有企業紀檢監察工作的現狀進行淺析,針對紀檢監察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提出解決的基本思路,以促進國有企業紀檢工作的高效推進。
關鍵詞 國企 紀檢 監察 問題 措施
一、國有企業紀檢監察工作存在的問題
(一)紀檢監察工作外部環境制約。有些干部對紀檢監察工作不夠理解的現象依然存在,尤其是涉及到個人利益時,總覺得紀檢監察工作在找他們的“麻煩”,挑他們的“刺”,造成對紀檢監察工作更是不夠配合和支持,致使紀檢監察工作難于推進。
(二)制度建設有待提高,執行力有待加強。目前,雖然國企都在不斷完善制度建設,但紀檢監察方面的制度跟不上企業發展需求,而且往往存在操作性不強、重制度輕執行等問題。另外紀檢監察工作所需配備辦案工具和辦公設備有待完善,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工作效果。
(三)紀檢監察工作方法守舊。紀檢監察工作滿足于上傳下達的陳舊工作方法和思路,創新意識不強,創新思路不寬。習慣于以會議貫徹會議、以文件落實文件,不能主動深入基層開展調查研究,摸不準基層的真實情況,對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提不出有針對性的對策,在一定程度上束縛了思想,影響工作的深入開展。
(四)紀檢監察效果不佳。企業有的領導認為紀檢監察機關有權威,重要工作有紀檢監察機關參與就能保證廉政安全和效率,所以在企業管理中哪里阻力大,哪里問題多,哪里就讓紀檢監察機關去抓,致使紀檢監察工作存在“事事牽頭、樣樣主抓”,有時還充當了“開山斧”、“沖鋒隊”的角色,這種“包打天下”的現象屢屢發生,造成紀檢監察工作重心偏離,這與“三轉”要求明顯不符,工作職責明顯錯位。工作中還存在“對上級不敢監督,對同級不好監督,對下級懶得監督”的情況;據悉,紀檢監察機關參與事中監督現象居多,存在事前不告知,事后不反饋,只是事中需紀檢監察機關作擺設的現象居多,導致紀檢監察效果不佳。
二、問題產生原因剖析
(一)紀檢監察體系設計不夠完善
國有企業紀檢監察部門是企業黨政領導下的一個內部機構,是領導與被領導的關系,部門業績考核、人員晉升由企業主導,具體工作歸企業及上級紀委雙重指導,有時存在具體工作與企業領導思路不相符時,紀檢監察工作開展起來就處于尷尬,缺少深入開展工作的動力。同時,由被領導者去監督領導者,工作往往得不到深入,流于形式,部分國有企業紀檢監察部門也就自甘清閑,“不惹事”,“做乖孩子”,致使監督無法達到理想的效果。
(二)國有企業考核指標設置不夠合理
目前,國有企業經營自主權相對較大,上級監督越來越少,對國有企業的考核主要看生產經營指標,看經濟數據,看企業創造的利潤與產值,淡化了對企業管理隊伍廉潔性建設的要求,忽略了紀檢監察工作在企業長遠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三、對策措施
(一)加強廉政文化建設,培養廉潔自律意識。一要加強反腐倡廉宣傳教育。大力宣貫《國有企業領導人員廉潔從業若干規定》和《工作作風效能建設行為問責暫行辦法》等黨紀法規相關內容教育學習,進一步筑牢企業領導干部拒腐防變的思想觀念。二要開展豐富多彩的廉政文化活動。使黨風廉政建設工作做到寓教于樂,并有機地融入到企業文化之中;定期開展喜聞樂見的文體活動,豐富職工健康向上的精神生活,形成風清氣正的工作氛圍。
(二)健全紀檢監察制度,確保工作有章可循。通過不斷完善紀檢監察制度,健全紀檢監察工作程序,確保工作開展有章可循,有據可依。同時,制定制度時,要在企業決策層、管理層、監督層之間構建相互切割、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相互監督的架構,以防止紀檢監察部門陷入無休止的過程監督泥潭,并避免國有企業領導干部既當“裁判員”又當“運動員”,導致腐敗問題滋生。
(三)加強紀檢監察隊伍建設,確保隊伍能征善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一支過硬的隊伍就是紀檢監察工作順利開展的前提條件。要做到這一點,一要科學配備紀檢監察干部,努力打造一支業務能力強、知識水平高、年齡結構合理、責任心強、心理素質好、作風正派的干部隊伍;二要加強紀檢監察人員學習培訓,使之不斷學習和更新財務、法律、審計、造價等方面的知識,確保能有效投入工作。
(四)鼓勵紀檢監察工作創新,保證工作維持活力。紀檢監察工作要想維持活力,必須結合實際,鼓勵創新。一要樹立創新意識,鼓勵拓展新思路,研究新辦法。二要樹立敢于借鑒創新的觀念,把其他企業的成功經驗和做法與自身實際相結合,為我所用。三要敢于嘗試技術監督新手段,實現制度監督與技術監督有機結合,使監督更科學、更嚴密、更有效。
四、結語
紀檢監察工作在國有企業的發展中具有重要地位,我們要充分認識紀檢監察部門對促進企業穩定發展、保證國有資產不斷增值負有重大責任。為使國有企業獲得更加長遠發展,需從上至下正視企業內部紀檢監察工作存在的問題,使紀檢監察部門在增強企業核心竟爭力和改善企業內部環境方面真正發揮重大作用,不斷推動國有企業向規范化、法治化管理水平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