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博
【摘 要】根據認知心理的基本理論,在高校鋼琴教學中可以通過利用學生們的認知心理來提高教學水平。文章對認知心理的應用從幾方面進行了簡單的討論,希望能夠讓認知心理在高校鋼琴教學中的應用得到合理發展,以提高高校中的鋼琴教學質量。
【關鍵詞】認知心理;鋼琴教學;高校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6)11-0216-01
在現階段我國高校鋼琴的教學中,隨著教育研究的深入,認知心理學已經融合成一種趨勢。根據一些研究結果我們可以發現認知心理在高校鋼琴教學中能夠有效地提高教學水平和質量,因此我們可以站在認知心理學的角度,對其在高校鋼琴教學中的應用進行更進一步的研究。通過在教學中掌握學生們的認知心理讓學生們能夠更好地學習鋼琴知識,以此來提升鋼琴教學的質量。
一、培養學生舉一反三的學習能力
在高校的鋼琴教學課堂上,由于課堂時間有限以及音樂作品的種類豐富,教師應當選擇那些具有代表性的音樂作品來進行引導教學。同時,要通過一定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們舉一反三的學習能力。鋼琴教師在教學時,要指導學生去背誦樂譜,帶領學生分析每一個作品中的拍子和指法以及曲風等內容。不要讓學生一拿到樂譜就急于彈奏,首先應該讓學生對樂譜進行熟悉,之后再進行練習。經過學生們的幾次練習彈奏之后,教師接下來就是指導學生對音樂作品進行研究,像這個作品的主題是什么,一個作者的不同作品有什么類似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同之處,這一段又流露出作者的什么心情?通過學習一篇樂譜,要讓學生們學會用同樣的學習方法去學習其他樂譜。認知結構與認知心理學在這個過程中應該得到教師的充分重視,由于鋼琴學習需要學生們的手、眼、腦三者保持高度的協調一致,每一次新的學習任務要以原來的學習經驗和技巧為基礎,因此要利用學生們的認知心理將新舊知識進行有效聯系。在學習鋼琴作品的時候教師要指導學生對作品的背景以及深層含義進行研究,體會創作者的心境。
二、培養學生的敏銳聽覺和邏輯能力
在目前高校的鋼琴教學中,由于教師甚至是學生都過分注重彈奏技巧而一味追求手法練習,導致他們只關心結果,卻忽視了在彈奏過程中的反思和對自己聽覺的刺激。由于學生的心思在手法技巧上,教師也就只負責糾正錯誤,一旦離開了教師的指導,學生們就失去了鋼琴練習的方向,就算是出錯了也不能發現自己的錯誤所在。因此高校鋼琴教師教學時要培養學生們敏銳的聽覺,利用學生們的聽覺元認知來指導學生們的練習過程。鋼琴學習的過程同樣需要重視邏輯思維能力的訓練。大學生的身心發育趨于成熟,想象力以及邏輯思維能力處于比較活躍的狀態,因此教師要充分利用這個特點,在教學中指導學生認真分析并理解作品中的內涵。在練習彈奏的時候教師要引導學生對不同的曲目風格用心體會,從而慢慢養成自己的風格。通過對作品的理性分析,讓學生們對音樂作品的時代背景進行了解,體會其蘊含的獨特意義,進而在整體上對作品有一個準確把握。因此,認知心理在整個學習鋼琴的過程中需要教師的不斷引導,讓學生們的感性與理性結合起來,全方位把握音樂作品的脈絡。
三、全面兼顧學生的認知特點來吸引學生注意力
大學生的手部發育使得他們在彈奏練習的時候具有足夠的力量,但是手指的靈活度并不足夠也就使得他們在彈奏的時候會出現跟不上樂曲節奏的情況,對此利用認知心理進行分析,由于大學生的心理成熟度較高,認知能力和觀察能力相對中學階段有了很大提升,同時他們的記憶力也處在高度活躍的階段。但事實上大學生具有很強的主題概念,能夠快速地進行思維轉換,因此能夠更快地接受新鮮事物。也就是說在大學階段他們的認知能力在不斷提升,隨著鋼琴知識的不斷積累,自學意識提高,自學能力也逐漸增強。高校鋼琴教師要注意到學生們的這些認知特點來幫助他們學習鋼琴。學生們在學習時的注意力對鋼琴教學效率具有重要的影響,如果教師在進行教學的時候能夠利用學生們的興趣來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則能夠提高鋼琴教學效率。對此,教師對學生認知特點的了解程度決定了對學生們注意力的把握能力。由于每一名學生的認知特點不同,教師要對學生們的表現進行及時肯定,只要沒有原則上的錯誤就應該鼓勵他們。這樣符合他們的心理特點,也就是利用了學生們的認知心理來作用在他們身上,幫助他們提高鋼琴學習能力。鋼琴演奏需要學生發揮聽覺和視覺以及手指的協調作用,只有在有限的時間內充分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才可以讓學生在較長時間的彈奏中減少出錯。
總之,在高校鋼琴教學中提升對學生認知心理的把握進行教學能夠提升其教學水平。由于學習過程涵蓋了認知心理的多重過程,因此在鋼琴教學中要對學生們不同的認知心理進行有規律地利用,爭取全面提升大學生的鋼琴水平。
參考文獻:
[1]洪亮.認知心理學在高校鋼琴教學中的應用策略和途徑[J].成功(教育),2013,(9):109-110.
[2]胡敏.認知心理學在高校鋼琴教學中的應用探討[J].音樂時空,2014,(18):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