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銀
【摘 要】面對新教學改革的形勢,農村小學的資金不足、教學條件有限以及師資力量不足等問題嚴重制約了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在這種形勢下,農村小學要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需要在分析學生學習心理和現有學習資源的基礎上,結合農村小學的特點和數學學科的特殊性進行授課,以豐富的教學活動、靈活的授課方式建立起農村小學低年級數學的高效課堂。
【關鍵詞】農村小學;低年級數學;高效課堂
0引言
受教學條件和教學思想的限制,當前的農村小學的數學課堂教學仍以傳統的教學方式為主,由于缺乏高效的課堂教學方式,加之數學學科的抽象性特點,學生的學習難度大,對于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效率較低。加上農村的學習環境較為惡劣,導致學生喪失了學習的興趣和信心。在這種情況下,提高當下農村小學低年級數學課堂教學質量成為迫在眉睫的問題。
1構建農村小學低年級數學的高效課堂的必要性
教師在進行低年級數學的教學實踐過程中,除了教授學生關于數學的基本知識和技能之外,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發現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低年級數學的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需要將課本的知識講授出來,更要積極引導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切實高效地完成教學目標。
近年來農村小學的教學設備有了很大的改善,但相較于城市小學來說,其教學條件仍處于劣勢,部分學校存在著老教師無法高效運用多媒體等新型教學設備的情況,加上農村學習條件有限,存在著不能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和條件的問題,家庭學習過程中缺乏有力的指導和監督,這就導致了農村低年級學生學習過程中的產生的難題不能得到及時的解決,同時也不利于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在這種條件下,構建農村小學低年級數學的高效課堂就顯得尤為重要。以形式多樣的教學活動豐富學生的學習生活,增強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培養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同時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設置的教學目標,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彌補農村學生學習條件和環境的不足。
2農村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2.1農村低年級學生的心理分析和學習條件分析
對于農村低年級的學生來說,數學學科存在的抽象性和邏輯性的特點在學習過程中成為較大的難題,加上低年級學生在家庭學習過程中缺乏及時有效的解疑答惑,極易造成學生對數學學習的畏懼和逃避心理,影響數學學科的學習,基礎建立不好極易造成后續學習的難度。
從心理方面來說,低年級學生的精力不易集中,上課極易走神,而且對枯燥和抽象的數學學習缺乏持久的興趣。一旦出現問題得不到及時的解決,就容易產生畏難和逃避的心理,導致對數學學科學習失去興趣。部分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較差,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不同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的時間存在著差異,這就打擊了部分領悟和反應較慢的學生數學學習的積極性,產生焦急或消極的學習心理狀態。從學習條件來看,農村學校的教學設備近年來雖然已經加大的建設的力度,但目前的有效使用效率仍不高。學生在家庭學習過程中,缺乏有效的監督和指導,這就導致學生的問題在短時間內無法得到及時有效的解決。
2.2農村教師教學方法和效果分析
新課程改革的實施對教師課堂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效的課堂教學不僅僅是提高學生對課本知識的掌握以及提高學生的應試能力,而是切實提高學生對知識的遷移和運用能力,這需要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提高學生的獨立思考的能力和發現、提出問題的意識。就目前農村教師的課堂教學來說,課堂教學過程中灌輸式的教學方式導致的學生學習興趣低下是小學課堂的常見問題。以課本知識的掌握和應試能力的提高為目標的教學方式仍是大部分農村教師課堂教學的目標,在這種條件下,學生的知識技能和知識遷移運用的能力得不到培養和發掘,自主學習的意識和能力有限,不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應用。以乘法口訣表的記憶為例,傳統的“一一得一,一二得二,二二得四……”口訣的死記硬背并不能使學生短期內就對乘法知識完全理解,遇到實際問題時,學生還需要在背誦一整排或者更多的口訣才能記起具體的結果,不利于學生知識的遷移和應用。同時,部分教師由于過于偏重知識的講授而忽略了課堂氣氛的調整,這就導致課堂的沉悶無趣,降低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3如何構建農村小學低年級數學的高效課堂
3.1利用兒歌進行教學和引導記憶
根據低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巧妙地運用兒歌的形式對抽象的數學知識促進學生對知識的記憶,加深了對掌握知識的印象。兒歌具有內容淺顯、篇幅較短、便于記憶和理解的特點,合理地改編兒歌能夠加快學生對知識的記憶和理解。同時課堂上朗誦兒歌能夠活躍課堂的氣氛,增強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和信心。例如在教授數字時可以同時利用肢體動作和兒歌來教授,加深學生對數字的印象。“1像鉛筆細又長”,在教授兒歌的同時,雙手合同,手臂伸至頭頂,這樣有利于學生加深對數字形象的記憶。類似數字兒歌式的教學方法在加深學生對知識的記憶的同時,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同時活躍了課堂氛圍,在數學學習的初級階段是一種較為有效的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方式。
3.2結合當地資源,進行實物教學
農村小學雖然在教學設備的建設存在著缺陷,但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利用當地的資源能夠有效解決這方面的問題。農村學生可能沒有足夠數量的小棒來進行加減的運算,但是可以通過數豆粒等進行替代,而且方便易得。同時在農村小學課堂教學過程中,生活中可以利用和解決的數學問題和情景數量非常多,例如,一畝地里面使用60斤種子進行播種,那么5畝地需要多少斤種子?這樣的問題有助于學生進行知識的遷移和運用,加深學生對課堂知識的掌握和應用,同時培養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發現問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3調節課堂氛圍,培養動手能力
數學學科存在著抽象性和邏輯性的特點,在進行課堂教學過程中,需要通過學生的動手實踐來加深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和提煉。在圖形的認識這節課上,通過讓學生自己畫、自己拼和擺等動手實踐活動來直觀地認識圖形。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將自己的實踐和思考結合在一起,將操作和思維結合在了一起,既提高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同時通過動手實踐解決了實際問題,有效提高了學生學習的信息和興趣,培養了學生的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無論采用兒歌教學、實物教學還是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的教學方式,都需要從不同角度去引導學生的思考能力,激發學生的創造性,同時采用一種寬容的態度來保護低年級兒童的學習的積極性。對于學生不會或者回答錯誤的情況,也要采取鼓勵的態度,學生積極思考和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才是課堂教學的重點。
4小結
無論采取怎樣的教學方式,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都應該注重學生學習能力和學習習慣的培養,同時注重學習興趣的培養和引導。尤其在農村小學的教學過程中,讓學生養成觀察生活、從生活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習慣,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將知識轉化成解決生活問題的實際能力,在未來的學習生活中產生良性的推動力。
參考文獻:
[1]潘淑琪.從老師抓起——淺析當今教育形勢下東西部地區教學質量差距造成的原因[J].新課程(下),2011(02).
[2]賴文學.淺談小學生數學自學能力的培養[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3(03).
[3]潘欣欣.構建小學數學“快樂課堂”的實踐與探索[J].小學科學(教師版),20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