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連九
【摘 要】現代社會對人才素質有更高的要求,良好的口語交際能力已成為現代公民的重要素養。目前小學教學的現狀,最被忽視的就是“說”的訓練。為了夯實母語訓練、提高語文素養,我大膽地將課前三分鐘演講作為一種教學組織方式引入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課前三分鐘演講;口語訓練;新課標;作用
在新一輪課改中涌現出一種新的課程理念——要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教學課堂。在當今社會,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和交往日益密切,思想文化、科學技術的交流日益廣泛、知識、信息的傳播日益頻繁,在這種形勢下,一個思想平庸、知識淺薄、口齒不清的人根本無法適應時代的飛速發展;就算是一個品德高尚、學識淵博、技巧超群的人,如果不善言談,也是無法充分發展自己全部聰明才智的。所以作為現代人,我們必須時時注意訓練自己的口才,訓練自己說話的能力,讓自己會說話,說好話,適應時代的飛速發展。
說話能力的訓練同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的培養,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占有同等重要的地位,然而,目前的語文教學中存在著嚴重的輕說現象。當前,素質教育對語文教學對語文教學作了積極有益的探索和大膽的改革,但大多數老師還是圍繞書面能力的培養進行的,致使很多學生說話能力差,講話語無倫次,沒有中心,也不注意語言的條理性,更無法談及語言的準確嚴密,這就嚴重影響了學生思維能力的提高。“能言善辯”的口頭表達能力是增強競爭能力的重要工具。在當今的語文教學中,教師們又往往只注重“聽”、“讀”、“寫”能力的培養,而忽視了“說”的能力訓練。在語文教學中開展“三分鐘課前演講”活動,讓每個學生都到上面來演講,對學生“說”的能力訓練等方面有許多好處。
為了讓學生在演講中有話可說,我不斷豐富和完善課前演講的內容和形式,主要有:
(1)介紹作家作品或背景資料。即緊扣近期語文課堂教學內容,講些與課文有關的東西,如作家作品常識、創作背景、寫作意圖等。這類內容的演講,把口語訓練和課堂教學緊密聯系起來,促進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
(2)誦讀優秀詩文。內容可以是班上同學的優秀習作,也可以是課外讀物中的優秀詩文,將其誦讀出來和大家一齊欣賞,并進行簡要的分析,以加深大家對文章的理解。這樣,既提高了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也培養了學生的閱讀興趣,擴大了閱讀面,提高了閱讀量,聽的同學也受益匪淺。
(3)故事演講。搜集和閱讀成語故事、歷史典故、神話故事、童話故事、中外名人故事、中外各民族民間故事等,并將它們生動地講給大家聽。
(4)名言警句賞析。名言警句源于生活,是對生活的高度概括和總結,對人們的生活起著鼓勵、警示和鞭策作用。我要求學生講他們最喜歡的或是他們感受最深的名言警句,除了要講出句子外,還要他們結合生活實例,談認識、談感受、談啟迪。同學們為了作好演講,搜集閱讀名言警句,進行思考、重組,從中受到不少教益和啟迪。
(5)廣告詞賞析。隨著商品市場化的加速,廣告以各種形式進入了人們的生活。我要求學生先從報刊、電視、廣播等媒體中搜集廣告詞,演講時先向同學們展示廣告,再對廣告詞從語文的角度進行分析。通過對大量廣告詞的學習,許多同學懂得了對偶、雙關、諧音、排比、用韻等語文常識在生活中的運用。既豐富了他們的語文知識,又引發了他們學語文、用語文的興趣。同學們不但會表演廣告,還會自編自創廣告。
(6)課本劇表演。在學習了一些課文后,我組織學生根據課文內容設計表演。
(7)即興演講。在課前幾分鐘告訴學生演講主題,學生通過精力高度集中、思路高度活躍的思維活動,在極短的時間內調動起積極的思維,使所有的精力和心思都高度集中在演講的題目或講說的中心上,迅速組織好演講的內容。 采用這些變化多樣、趣味橫生的課前演講形式,每一次課前演講都能使同學們激情迸發。
下面就具體談談我對小學語文課前三分鐘演講的看法。
(1)鍛煉了學生的膽魄。很多學生第一次上臺是畏首畏尾,現在是爭先恐后;開始是無話可說,現在是滔滔不絕;開始是忸怩拘謹,現在是聲情并茂;開始是不知所措,現在是瀟灑自如。
(2)訓練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三分鐘課前演講”活動,是學生在課上的一種有組織的活動,是一種表現個人能力,特別是語言表達能力的嘗試活動。在這個活動中,教師是配角,是指導者、是聽眾,或者說是導演,學生是主角、演講者、演員,雖是短短的三分鐘,但他們要把一個故事、一個成語或一句名言完整地準確地表達出來,需要課前充分的準備活動:查找資料、組織文字、熟記于心等,因此,課前演講是系統而行之有效的口語訓練。
(3)豐富了語文知識的積累。剛開始開展演講活動時,學生缺乏足夠的勇氣,只是有幾個較大膽外向的同學主動要求出來演講,而且還是帶著講稿在讀。這個階段,我積極首肯這些同學的發言,并稍稍提出一些中肯的方向性的建議。經過幾次課前小演講后,其他同學的積極性也開始被調動起來。為了臺上那短短的幾分鐘能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學生花費了大量的課余時間去搜集材料。學生在課余時間查找演講的材料,這本身也是一個學習的過程。從而啟發了同學們的心智,豐富了語文知識的積累,開闊了同學們的視野,擴大了同學們的知識面,提高了同學們的語文素養。
(4)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如果按傳統的教學方法,每人每學期寫作文八篇,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效果總是不甚明顯。通過“課前三分鐘演講”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因為學生要想三分鐘演講取得較好的成績,必須演講前要組織好材料,查閱資料,選擇摘抄。因而說的過程,也是寫的過程,要想說好必須做好選擇性閱讀和選擇性摘抄的前期工作,不能應付,這樣就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經過一個學期的訓練,學生的作文水平大有提高。
(5)促進了學生之間的競爭。我們處在一個高速發展的社會,激烈的競爭在所難免。課前演講正是提高學生競爭意識的有效途徑。每學期一個人的演講機會至多只有三次,大家都非常珍惜,也仿佛在比賽中看誰新穎,看誰成功,看誰有“語不驚人誓不休”的韌勁兒。有一個學生這樣告訴我,第一次走向講臺,聽到同學的熱烈掌聲,內心真是激動,決心一定演講好,這次不行,下次一定要行,決心向班級中幾個演講好的同學學習,一定趕上他們。演講使班級形成了你追我趕的良好氛圍,個個身上好像都有使不完的勁。
(6)有利于調節課堂氣氛,實現師生互動。短短的三分鐘小演講,不但不會浪費上課時間,反而極大地活躍了課堂氣氛。在全面推行素質教育的今天,要求改革基礎教育的課堂結構模式,變傳統的授課式為課堂多元式,壓縮老師講授在課堂所占的比例,增加學生活動在課堂所占的比重。“三分鐘課前演講”活動,除一位演講者外,師生們都做這個小老師的忠實聽眾,課堂上多了掌聲,學生的表現欲得到滿足,其他同學看到這種情形都躍躍欲試,正所謂“磨刀不誤砍柴工”。在三分鐘后的上課時間,氣氛活躍,同學們對老師的問題是積極思考暢所欲言,課堂上師生的雙邊活動大大的加強。有些同學說:“假如我課前精神不佳,想睡覺,或情緒不好,欲走神,經過‘三分鐘的熱烈氣氛誘導,好似注了一針興奮劑,情緒馬上振奮,使我能認認真真地上完每節語文課。”
課前三分鐘演講,看似占用時間,但卻激發出了學生的求知欲,創造欲,使學生自己成為了學習的真正主人;同時,也讓我們看到了新課程理念給小學語文課堂帶來的希望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