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紅杰
【摘 要】隨著教學體制的不斷改革,提高課堂效率和教學水平越來越成為高中學校教師關注的重點。高中歷史是高中階段的重要學科,也是提升學生文化修養的重要環節,然而傳統的灌輸式教育方法已經不能適應社會的需要,教師必須結合情境教學的方法,為高中歷史教學開辟一條新路。本文將具體探討情境教學法的相關理論,以及其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實踐方法。
【關鍵詞】高中歷史;情境教學法;理論與實踐
目前我國的課程改革持續推進,高中歷史學科也不例外。創設情境教學法越來越成為高中歷史教師喜聞樂見的教學方法。高中歷史由于學科的紛雜性和知識的豐富性,在沒有使用趣味性教學方法的情況下,很容易使學生遇到學習困難,降低學習熱情。因此,高中歷史教師應當在具體教學中采用創設情境的教學方法,讓學生進入具體的歷史情境之中,提高學生對知識的掌控能力,從而提升課堂效率。
一、高中歷史教學結合情境教學法的理論
1.情境教學法的內涵
所謂的情境教學法,是指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創設與課本有關的具體情境,將學生帶入情境之中,獲得情感體驗,深入了解課本知識。將情境教學法應用于高中歷史教學,是指教師在講授歷史課程的過程中,創設出當時的歷史情境,使學生感同身受,在具體的歷史階段中掌握專業知識。
2.情境教學法的作用
首先,情境教學法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因自己的興趣而學習,會充分調動自身積極性,提高課堂的教學水平。創設情境可以使學生的思維達到興奮狀態,學生在此狀態下充分發揮想象力,開拓思路,激發學習的興趣,有利于自主探索新知,培養創新思維能力。
其次,情境教學法可以促進師生之間的交流。老師在創設情境的過程中,必然要做到吸引學生注意力。學生在進入情境之后,投入到老師的講解之中,與老師達成思想上的共鳴,有利于建立友好的師生關系,保證課堂的順利進行。
再次,情境教學法可以豐富學生的聯想空間。在學生時代,創新性的想象是最應該得到提倡的。只有豐富想象,才能提高創新能力,適應社會對創新型人才的需求。教師創設具體情境,學生在情境之中要自主展開聯想,這樣有利于擴展學生的想象空間,保持思維的活躍性。
二、高中歷史教學結合情境教學法的實踐
1.主要形式
(1)多媒體再現。隨著網絡技術的不斷發展,教師在課堂上越來越多地使用多媒體方式進行教學。多媒體再現方法是情境教學的重要方法。高中歷史由于學科特殊性,有大量的網絡歷史材料作為教學資源。教師可以把這些資源帶進課堂,吸引學生更快地進入情境。比如,在講秦朝統一六國時,可以先用多媒體的音頻、視頻等進行背景介紹。教師找來秦統一的歷史視頻,如紀錄片、資料片、影視劇片段等,在課堂上進行播放,讓學生先進入當時的歷史情境中。在視頻播放完畢之后,教師引入課本中的內容,幫助學生快速進入課堂之中。
(2)角色演繹法。角色演繹是指教師在講解時,創設相關情境,讓學生作為歷史中的重要人物,進行符合歷史身份的思考。學生在對歷史人物的演繹過程中,能深切體會到當時的歷史事實,獲得情感上的共鳴。比如,秦朝在文化上采取了“焚書坑儒”的措施。為了達到思想上的大一統,秦朝摧毀了大量的儒家經典,也殺害了大量儒生。教師可以創設一個具體情境,并讓學生以秦始皇的身份進行思考。如果學生站在秦始皇的立場,會不會和他一樣,采取“焚書坑儒”的舉措來維護統治。學生在對角色的思考中,對史實的把握能更加深刻。
(3)問題探究法。問題探究法是讓學生充分發揮主動性的重要辦法。在傳統的高中歷史課堂上,教師口傳身授,學生被動式地學習,極大地壓抑了其學習熱情,不利于專業知識的建構和能力培養。而情境教學法采用問題探究的方法,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動性。比如,教師在講王陽明的心學時,可以提出相關問題。學生對心學的理解是什么,所謂的心學在現代心理學上指的是什么,心學的作用和局限性等。學生在具體的思考中,把心學和自己了解的知識結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套較為完備的知識體系,對以后的學習大有裨益。
2.具體應用
(1)課程導入。高中歷史教學中,首先要進行的就是課程導入工作。情境教學法在課程導入的過程中會讓學生進入到具體的情境中,從而有效提升課堂效率。比如,在講五四新文化運動的過程中,教師首先可以利用多媒體展示胡適、魯迅、李大釗等畫像,向同學介紹新文化運動的發起者和參與者。同時,教師讓學生辨認自己熟悉的面孔,將學生迅速代入課堂。
(2)介紹背景。在課程導入結束后,教師要向學生介紹這一節課的相關背景。教師可以繼續利用多媒體的形式進行介紹,具體包括政治、經濟、思想文化等方面的背景。比如,以五四新文化運動爆發的背景為例,教師先展示幾張巴黎和會的照片,引出運動爆發的政治背景就是巴黎和會的外交失敗。接下來,教師可以介紹伏爾泰等思想家的相關言論,并介紹運動爆發的文化背景,人們受到了當時啟蒙思想的影響。在大致的介紹背景之后,教師引導學生詳讀課文,找出運動中的重要代表、主要思想、活動陣地等等,加深學生的理解。
(3)講解主要內容。在介紹背景之后,教師可以對課本中的主要內容進行講解。在講授過程中,教師應當繼續采用情境教學法的方式,讓學生始終保持在歷史的情境之中,更好地理解當時的史實。比如,五四新文化運動提倡科學,反對蒙昧,教師向同學們展示傳統文化中的“裹小腳”、女子三從四德等內容,讓學生充分體會到封建落后文化給人們造成的危害。五四新文化運動提倡新道德,反對舊道德,教師在此時可以讓學生聯想魯迅先生的《狂人日記》,指出封建道德的本質就是“吃人”。五四新文化運動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對比,在文言文和白話文的對比中,領會白話文的語言交際優勢。此外,教師在具體講解中必須提出重點問題,如“打倒孔家店”的口號是否準確,這一口號有怎樣的歷史局限性?!按虻箍准业辍痹诋敃r的具體環境中起到一定的積極作用,具有反封建的性質,有利于打破封建束縛,促進新文化運動的發展。但是這種口號顯然不適用于今天。傳統文化中雖然有糟粕,但也有許多優秀思想值得現代人借鑒和學習。通過設定問題,引導學生自主思考,提升邏輯思維能力。
高中歷史教學是培養學生全面素質的必要環節,由于高中歷史知識非常豐富,學生在具體的學習中會出現乏味的情況,為避免出現這種情況,教師必須在具體教學中采用情境教學法。情境教學法有利于學生充分掌握專業知識,促進學生全面素質的提高。同時,情境教學法也能提高課堂效率和教學水平。教師應當進一步挖掘情境教學的方法,為促進高中歷史學科的發展而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李克靖.高中歷史教學中情境教學法促進情感教育實施的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5.
[2]曾伊欽.高中歷史教學結合情境教學法的理論與實踐[D].福建師范大學,2015.
[3]朱夢怡.論“情境教學”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運用[D].南京師范大學,2015.
[4]郭建勛.論高中歷史教學中情境教學與情感教育的結合[D].福建師范大學,2012.
[5]祁金莉.課程改革背景下高中歷史課堂情境教學研究[D].蘇州大學,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