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濤
【摘 要】人們常說“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小學數學在在小學教育中占據著極其重要的地位。學好數學并且將數學知識轉化為生產力是當代素質教育和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學校和老師應從當前實際出發,創新自己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們學習數學的積極性,以此來培養學生們的空間思維和較強的邏輯思維。這是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也是適應跨世紀社會發展的需要。本文就淺談一下小學教學質量的提升。
【關鍵詞】小學數學;創新;興趣;課堂學習
科教興國一直是我國堅持的一項基本國策。而科技人的培養需要從娃娃抓起,而數學就是這一方面的重要體現。讓孩子們從小熱愛數學,鉆研數學是小學數學老師的一項重要教學任務。也是當代教育的基本要求。數學在我們生活中隨處可見,從平時的日常生活到國家的高科技發展都離不開數學的影子。學好數學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是永久深遠的。可以培養我們的邏輯思維能力,開發我們的智力,培養我們的科學文化素質。以及學會獨立思考的能力和克服困難的精神。然而傳統的小學數學教學模式已經不適應當代素質教育的要求學生,過分的注重數學的成績而忽視了一些思維模式的培養。學生們并不是真正的喜歡數學學生,而是被逼著去學,為考試而學。如何讓學生們從“要我學”到“我要學”的轉變,是當代需要考慮的問題。因此小學數學老師應積極的進行教學改革,打造有效的小學數學課堂。
一、培養學生們的學習數學的興趣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對一件事感興趣,才可能真的用心去投入研究和學習。因此老師在備課時要抓住學生們感興趣的地方作為切入口,使學生們迅速的進入到學習的最佳狀態。老師在備課時以及教學時模擬一些數學的場景,讓數學走進生活,走進教室。在培養學生的興趣是我們心中要把握好以下幾個原則:1適應性原則不要盲目的追求所謂的奧林匹克數學競賽,使同學們大呼數學難,不利于培養孩子們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和興趣。2發展性原則,從簡單到復雜,慢慢的引導學生做一些具有探索性和創新性的練習,讓學生們在學習中不感到乏味,既具有成就感又具有挑戰性。從而為以后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實現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成為全面的社會性人才。例如
春游同學們排隊一起學生出發小紅前面有7個同學,后面有5個同學請問我們一共有多少同學?
小明的爸爸給小明十元錢小明買個5個氣球每個0.5元,和三朵花每個一元,請問小明現在手里還有多少錢?
為了激發學生們的計算興趣第一題老師可以找班里的同學按照題目的要求進行排隊看一看到底一共有多少學生答案為7+5+1=13人,通過實際情況同學們參與到了學習中也明白了為什么會是十三而不是十二。第二題老師老師在上課之前可以拿幾個氣球和幾個花瓣,孩子們一看到這些東西就產生了興趣,提高了學習的積極性。然后通過實例來解釋為什么是四點五而不是三點五,這樣學生們既可以理解了題目,也可以得到一些啟發,那就是認真讀題。通過這樣,讓孩子們參與課堂,進入到學習中去,提高了孩子們的學習興趣,同時提高了課堂的教學質量。
二、堅持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
創新是科技的動力,一個民族失去了創新就無法屹立于世界之林。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國家失去了創新就失去了進步的動力,企業失去了創新就失去了生存發展的空間,對于小學數學來說同樣講究創新,通過學生的創新學習和教育,來提高學生們的創新思維,和思維模式,從而達到小學數學教育的一個學習目標和能力培養。因此讓創新走進課堂,在小學的數學教育中占據著重要的作用。在創新的過程中要堅持以下幾個原則:①自主性的原則,要讓學生養成自主學習的能力,通過理解著去學習,學習是一個過程,只有發揮學生的自主性和積極性才能真正的去掌握學習的知識,才能去舉一反三獲得知識和實現發展。②堅持探索性的原則,給學生們一定的探索時間,讓孩子們去討論這類題該怎么去做,以及有幾種方法去解答,換了條件又該如何解答,通過不斷的探索去掌握知識,發現知識。這樣就避免了以往傳統教育的老師講學生聽的大課堂,讓孩子們去發現問題,然后去解決問題,③合作性原則,俗話說“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現在的學習離不開合作,只有通過合作,才能解決更大的問題,老師可以把學生分成幾個組,每個組學員的成績各不相同,老師給出問題,讓他們互相討論,互相合作,最后得到一個統一的想法,然后各組織間在相互學習,相互交流,這樣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提高了學生們的創新思維,以及逆向的思維方法。通過訓練學生可以從多角度的思考問題。以此來培養學生們的創新意識。以后更好的服務于社會例如:1+2+3+7+8+9=?15-3-4=?一臺織布機一小時可以織布500米那么五臺織布機5小時可以織多少米布?這三道題可以有多種的解題方法,此時老師就需要鼓勵老師用幾種方法去解答,而不是只需要一種方法答對就可以了。通過這樣學生,們可以培養多角度的思考問題,培養學生們的創新的思維以及邏輯的思維,同時可以全面的發展。
三、加強交流和評價
平時老師需要多與學生溝通和交流,學會傾聽讓學生去說,鼓勵學生去思考去分析。給予學生鼓勵和思考。學生們只有通過與老師交流才能拉近與老師的距離感,才能遇到問題更加自然的問老師。老師只有通過交流才能發現學生之間的問題,才能去幫助他們解決問題。對于能夠想出新穎性的方法老師要及時的鼓勵,對于成績欠佳的同學老師要適當去鼓勵。讓他們始終保持學習 的積極性。
四、讓數學融于生活及學習方法的多樣性
我們最終學習的知識要用于生活,一切都來源于生活,隨著現在社會的發展,知識不一定之來源于課堂,因此老師就必須將數學知識由課堂延伸到課外真正做到校內和校外有機結合。鼓勵學生通過各種渠道學習數學。并且將學習的知識用于實踐例如:當學生在家中遇到不會做的作業時首先要自己思考一段時間,實在解答不出來可以查詢各種資料,也可以通過網上查詢,不是學生只看答案就可以了而是明白為什么 ,以及這題的解題思路下次要遇到類似的題可以自己解決。又比如學習了銀行匯率的問題,小明的父母想把1000塊錢存入銀行,存款的方式有兩種第一種先存一年利率是5%,到期連本帶利再存一年,第二種存兩年,利率為8%,讓學生算哪一種利潤高。通過這種探索活動既鞏固知識又提高了自己實踐能力,這是素質教育對我們的要求。
五、教師要以身作則,創新教學形式的多樣化
教師這個名稱就決定了教師這個職業的特殊性,老師的行為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學生的發展,比如老師在黑板上寫的字潦草,學生們也會受到啟迪,把字寫的工工整整。教育事業無小事,它關系著祖國的未來和新一代的接班人。所以老師要以身言教,讓同學們養成好的學習習慣。作為老師首先要把課備好,只有做到胸有成竹可可能有自信的給學生講好,認真的鉆研教學大綱,給學生們設計好切實可行的學習目標,讓學生們有目標可追,教師的課堂教學方式也需要多樣化。比如可以采用學生講老師聽,學生們互相討論,最后老師做課堂總結,也可以采用小組合作的教學方法,營造學習的氛圍,同時要緊跟時代的潮流采用多媒體教學,這樣可以使學生更直接的接受知識,總之,老師要做好學生的榜樣。
六、總結
學好數學是小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老師在教學中要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的思維模式,老師通過不斷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們去喜歡數學,參與到數學的課堂當中去,從“要我學”到“我要學”的改變。使學生們真正的掌握理解所學的知識,從而實現提小學數學課堂教育的效率。
參考文獻:
[1]張菊英.認知心理學在概念教學中的運用[J] .小學各科教與學,2009.08:27-30
[2]研制組.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