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秀英
(遼寧省北票市林業局,遼寧 北票 122100)
北票市大棗產業發展的現狀與對策
劉秀英
(遼寧省北票市林業局,遼寧 北票 122100)
指出了棗樹是北票市的鄉土樹種,有著悠久的栽植歷史,為實現“推進產業升級,建設實力北票”的目標,推進北票市林業產業發展,結合從事經濟林基地建設十幾年的工作實踐,大棗產業無論在栽培面積、經濟效益、對北票地理氣候的適應性和農民群眾的認可程度上都居經濟林之首。分析了北票市發展大棗的可行性,并提出了發展大棗產業的具體對策。
大棗產業;地理氣候條件;營銷管理;北票市
(1)北票市位于遼寧省西部,朝陽市東北部。地處北緯41°20′~42°30′,東經120°16′~121°20′之間。努魯兒虎山橫亙以北,大青山聳立東部,松嶺山連綿大凌河南,東、南、西北三面群山環繞,東北部地勢開闊,中間丘陵廣布。河川沿岸分布小面積河谷平原。自然概貌為“七山一水二分田”,屬低山丘陵地區,北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雨熱同季,年平均降水量350~450 mm,年蒸發量2160 mm,年平均氣溫7.9 ℃, 絕對最高氣溫41 ℃,絕對最低氣溫-27.9 ℃,全年≥10 ℃積溫3534.4 ℃,日照時數2700~3400 h,無霜期135~150 d,年平均風速1.8~4.2 m/s,最大風速18.7 m/s。干旱少雨,降水時空分布不均,光照時間長,積溫高,晝夜溫差大是主要氣候特點。北票市在植物地理區系劃分上以華北植物區系為主,其代表性植物之一的棗樹,具有耐干旱瘠薄的生物學習性,非常適合在北票地區栽植。
(2)北票市栽培棗樹有400多年的歷史。1980年以前,呈零星栽培狀態,栽培范圍僅限于農民房前屋后庭院及村屯周圍。從20世紀80年代后期開始進行棗樹的大面積栽植,當時從河北、山西等省引進了金絲棗,贊皇大棗、 峻棗、梨棗等品種,但由于引進品種不適應當地的氣候條件,所以發展步伐較慢。21世紀初,借助實施退耕還林工程的契機,北票市的大棗產業進入了大發展、快發展的階段。到2012年底,該市的大棗栽培面積達到了50754畝,占全市重點經濟林(不含山杏)面積的50%以上。栽植品種以地方優良品種平頂棗、金絲王棗、金鈴棗、三星棗、水晶棗為主,結果面積已達2.4萬畝,2012年該市大棗產量已達8400 t以上,總產值達到4850萬元。栽植面積2000畝以上的鄉鎮達到8個,其中金絲王棗栽培面積已達11200畝。
2.1 氣候條件的適應性
可以說發展大棗產業既是生物進化中的自然選擇,又是生產實踐中的歷史選擇。北票市地處北溫帶半濕潤半干旱大陸性季風氣候區,在植物地理區劃中屬溫帶夏綠落葉闊葉林帶和暖溫帶落葉果樹帶。由于日照時數長,積溫高,晝夜溫差大,適合各種溫帶水果的栽培。但由于北票市的地理位置緯度偏高,氣候條件干旱少雨,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蘋果、梨、桃等優良品種的種植發展。棗樹具有典型的耐干旱瘠薄生物學特性,野生山棗樹遍布全市各鄉鎮的山地陽坡、溝谷和地邊,在十幾年的棗樹栽培實踐中,該市未發現由干旱造成大棗樹死亡的現象,特別是北票市棗農在長期的生產實踐中選育的幾個優良品種,適應該市大部分地區栽植。
2.2 大棗質量的優良性
北票市特殊的地理氣候條件和大棗耐干旱瘠薄的生物學特性,決定了北票所產大棗果實具有著色好,含糖量高,維生素C和微量元素含量高,甜酸適口的優良品質。做為北票市大棗栽培的主打品種,上園鎮果農寶英杰選育的“金絲王棗”,經農業部果品及苗木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檢驗測試,該果品平均單果重10.92 g,可食率達94.9%,可溶性固性物24%,含糖量22.58%,含酸量8.76 g/kg,含維生素C364 mg/100g,含鈣169.8 mg/kg,含鐵3.78 mg/kg。各項指標均為中國鮮食棗類中的嬌嬌者,可以說是中國鮮食棗類中的“極品”,當地有“吃過金絲王,他棗不想嘗”的說法。并且該品種還具備早結果、早豐產、逐年豐產、適應矮化密植,栽培技術簡單等特點,非常具備推廣前景。
2.3 品種保鮮的可行性
據中國經濟林協會干果委員會主任,河北農業大學園藝學院名譽院長、河北省果樹學會理事長、高級農藝師、碩士生導師曲憲忠提到,中國果品貯存保鮮技術已實現重大突破,投入生產后,可使鮮食棗貯存保鮮期提高到8個月。引進這項技術后,可徹底解決“金絲王棗”不耐貯藏的缺陷,只要能使這一品種的保鮮期提高到4個月以上,就能夠解決這一制約發展的“瓶頸”,為這一品種的推廣和發展開辟更廣闊的前景。
2.4 價值效益的較大性
北票市的“金絲王棗”由于目前栽植面積小,總產量少,很多人沒有吃過,目前還處于“養在深閨無人識”的狀態。只能做為一種“禮品”送給上級領導和親朋好友品嘗,市場銷售供不應求,全國大棗主產區的銷售價格比較,北票市的金絲王鮮棗目前每公斤售價僅為10元,而新疆生產的紅棗同等質量的品種售價已達每公斤50元,可以說北票棗物美價廉,價值效益空間巨大,北票地區基地干鮮果價格相比,當地生產的蘋果、梨、葡萄等品種每公斤售價只有4~5元,食用杏不到2元,普通平頂棗售價僅為4元,金絲王棗是該市干鮮果品種中售價最高的,如認真做好產品推廣和市場營銷工作,該品種的價值效益空間也將很大,可使生產貯藏銷售各個環節都能獲得利潤。
3.1 土地資源潛力很大
北票市發展大棗產業不但具備有上述的優勢條件,實施起來也具備良好的可行性。從坡耕地,宜林荒山和野生山棗3個方面看,北票市發展大棗產業的資源潛力都非常大。一是北票市現有16°以上坡耕地30萬畝以上,其中水土流失嚴重,糧食產量低而不穩的坡耕地最少在20萬畝以上;二是土層比較深厚、土質比較肥沃的荒山荒地最少在10萬畝以上;三是可供嫁接大棗的山棗樹資源最少10萬畝以上。同時棗樹具有耐干旱、耐瘠薄、抗寒能力較強的生物學特性,這些地塊完全可以發展大棗,栽培棗樹可利用的土地資源空間很大。
3.2 示范典型較多
該市在十年來發展大棗生產的過程中涌現出很多經營管理好,經濟效益高的示范園、豐產地塊和大戶,現遍布北票市。如婁家店鄉七家子村吳國民棗園、上園鎮寶英杰棗園、李占林棗園、大三家鄉廟下村棗園等,最高畝產鮮棗達1500 kg,畝產值1.5萬元以上,為該市的大棗產業發展起到強大的示范和輻射作用。
3.3 群眾認可程度高
由于典型的示范和帶動,該市農民對發展大棗生產的群眾認可程度和發展積極性在所有經濟林樹種中最高,近年來,每年新植大棗面積占經濟林栽植總面積的比例最高。很多鎮、鄉、村形成了戶戶有果園,人人栽棗樹的發展局面,該市發展大棗產業具備了良好的群眾基礎。
3.4 政策機遇好
目前,北票市現在實施的鞏固退耕還林成果專項規劃中的干鮮果改擴建項目正在進行,這是發展大棗產業難得的政策機遇。同時該市已建成大棗冷藏貯存保鮮庫7處,貯存能力達到1000 t以上。可以說,北票市發展大棗產業,將這一產業做大做強各方面的條件已經具備和成熟。
4.1 確立將大棗產業重點發展
將“金絲王棗”做為全市大棗發展的主打品種的發展思路,搞好規劃。在坡耕地造林中大棗面積應占50%左右,即規模達到15萬畝,加上原有的大棗面積總數達到20萬畝,在品種上以推廣“金絲王棗”為主,打造中國北方“金絲王棗”第一市。
4.2 加快大棗產業基地建設步伐
采取得力措施,一是利用好現有的山棗資源,改接優良品種大棗,每年至少改接1萬畝以上。二是將現有大棗園中品種混雜的高接成“金絲王棗”優良品種,提高現有棗園的產量和質量。三是建立棗樹育苗基地,增加育苗面積,大力發展嫁接苗、根蘗苗,培育優質苗木,保證大棗栽植所用良種壯苗。四是采取生根粉,DJS造林方法等實用技術,保證大棗栽培成活率。用3年時間完成新建大棗產業基地15萬畝的建設任務。
4.3 制定優惠政策
調動方方面面發展種植大棗的積極性。將大棗產業發展納入各級政府的崗位目標責任制,加大賦分權重,調動各級政府的積極性;結合坡地造林,鞏固退耕還林成果,林地發展,水土保持,農業開發等各種資金,提高大棗產業發展,組建大棗產業發展協會和果業合作社,解決好大棗產業發展的產前、產中、產后服務,發揮技術人員專業特長,組織科研課題攻關,全面提高棗業發展的技術水平。
4.4 全面提升棗園的管理水平
強化管理,實現更好的經濟效益。針對大部分棗園管理粗放的實際,采取舉辦技術培訓班,印發技術手冊,現場技術指導,科技110咨詢服務等措施,抓好棗園地下、樹上管理,解決棗樹保花保果,防治裂果等課題。推廣無公害生產技術,努力實現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標準,逐步使該市大棗畝產值優良品種在1萬元以上,普通品種在2000元以上。
4.5 做好大棗產品營銷工作
未雨綢繆,打造產業品牌,目前北票的金絲王棗由于產量少,不存在市場銷售難的問題,但隨著基地規模擴大和產量增加,銷售問題必然提上日程。應及早安排,未雨綢繆。首先應辦理上園“金絲王棗”地理標識認證,組織有關專家對“金絲王棗”的果品質量進行審評,舉辦各種推介活動,在條件成熟時舉辦中國·北票大棗文化節,將北票大棗推向國內外市場。同時探索解決大棗產品深加工問題,將北票市的大棗產業做大做強。
[1]曲澤州.中國果樹志·棗卷[M].北京: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1993.
[2]周俊義.鮮棗高效栽培與保鮮技術[M].石家莊:河北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
[3]姚德興.果樹栽培學各論[M].沈陽:沈陽出版社,1991.
2016-09-29 作者簡介:劉秀英(1972—),女,高級工程師,主要從事生態造林工程方面的工作。
S665.1
A
1674-9944(2016)19-008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