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鳴
摘 要:批判性思維作為一種創新型的思維模式,無論是對學生自己還是社會發展而言,都是極其重要的。本文就以語文教學為例,深入論述批判性思維培養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且提出了一定的建議。
關鍵詞:語文教學;批判性思維;內涵;必要性;培養建議
在我國的基礎教育階段中,語文一直都被認為是學好其他學科的基礎,是理解其他學科的基本工具,因此,在具體的教學中,越來越追求知識體系的形成以及知識點之間的內在聯系。特別是近年來,隨著素質教育的推進,批判性思維教學成為重點推薦的核心技能之一,當然語文教學中也不例外。所以如何在新時期的教學改革中,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成為廣大教育工作者需要研究的課題。
一、批判性思維的內涵
“批判性”的概念最早來自希臘語,它的基本意思就是提出疑問,解決分析疑問。而“批判性思維”則是在20世紀20年代由德國學者提出的,它的本質就是教育者對教育中的常規問題進行反思,或者是對社會的教育模式進行批判性討論,而最重要的就是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鼓勵學生對教材和教師的權威提出質疑。在多數學者的觀點中,批判性思維既是一種能力,也是一種思維方式。這兩者之間并不矛盾,都是從不同的角度對同一問題進行考慮和審視。所以,批判性思維的基本內涵就是對某種主張和觀點進行理性審查,是辯證的分析和評估,是思維技巧和模式的集合。
二、批判性思維在語文教學中的必要性
1.語文教學現狀的需要
雖然近年來,我國對于學生素質教學已經進行長時間的改革,但是在實際教學中,批判性思維卻依舊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教師們通常只注重學生的接受情況,并不重視所傳授的知識的準確性以及真實性,并且在我國傳統的“尊師重道”的儒學觀念中,有些教師盡力維護自己的權威形象,甚至不希望學生評價和討論知識;或者在學生有疑問時,認為學生是冒犯自己,而打壓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所以,鑒于我國的語文教學現狀,加強批判性思維的培養無疑是必要的。
2.培養學生創造力的需要
在西方的經濟觀點中,創造性人才是具有國家戰略意義的,而批判性思維就是創造性人才最重要的素質。并且西方國家普遍重視對學生批判性思維的培養,認為批判性思維是經濟發展和人才發展的重要基礎。而在我國,由于經濟發展的需要,對于創造性人才的需求也是越來越大。但是我國傳統的教育理念和模式對人才培養有很大的限制,所以在近年來進行的素質教育改革中,批判性思維成為素質教育的基礎和前提,可以說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是培養學生創造力的重要途徑。
3.語文教學的本質需要
在許多人看來,語文僅僅是一門語言學科,但是這種觀點無疑是錯誤的,因為語文不僅僅是語言學科,同時也是一門思維學科。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思維和語言已經被放在了同等重要的位置。在我國前些年頒布的《語文教學大綱》中,有一個基本內容就是,在語文教學中,除了語言的積累和語感的培養,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發展思維。也就是要將我國傳統的文字語言型教育向語言思維型教育轉變,因此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不僅是人才培養的需要,也是語文教學的本質需要。
三、語文教學中培養批判性思維的建議
1.教會學生提問題
不會提問題,是現在我國學生最突出的問題,所以要想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首先就要教會學生提問題。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設計幾個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批判性提問。
第一種就是開放性問題。這一類的問題就是不給學生提示和暗示,讓學生自由思考,這比帶有指向性的思考更具有訓練效果。這一類的問題往往注重學生自身的感悟和理解,答案和結論都需要學生自己經過積極思考才能獲得。
第二種就是遷移性問題。這類問題需要學生進行遷移性的思考,也就是舉一反三地延伸思維模式,擴大學生的推測和思考領域,以此豐富學生的思維技能。
第三種是個性問題。老師可以引導學生提出一些富有個人見解的問題,并且進行發散性的思考,從而提出自己與眾不同的觀點。
2.教會學生討論
百家爭鳴才能百花齊放。在語文學習中,需要不同的學生提出自己的見解,以此達到思維的碰撞,得出一些富有創造性的結論。但是,在傳統的師長權威中,學生們少了一點自由的思維空間,所以要想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教會學生討論也是關鍵之一。要啟發學生進行爭辯討論,老師首先要提出一些具有爭議性的問題,這種問題沒有明確的答案,這樣就能發揮出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討論效果。
批判性思維是現代社會中創新型人才必須具備的思維能力。而語文教學作為我國的基礎學科,將批判性思維與之相結合,無論是在理論依據和實踐操作中,都能夠達到培養人才的目的。但是,語文教學中開展批判性思維的培養,在我國現階段的教學中才剛剛起步,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參考文獻:
[1]張雪輝.論批判性思維在語文教學中的建構[J].現代語文(教學研究版),2007,(8):90—92.
[2]肖喜麗.語文教學中批判性思維培養策略研究[J]. 現代語文(教學研究版),2015,(11):6—8.
[3]龔曉林.論語文教學中批判性思維的培養[J].湖南師范大學學報,2010,(7).
(作者單位:江西省東鄉縣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