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登彪
摘 要:微課是當代教育的潮流,在中國教育系統內逐漸流行開來。本文探討了微課不微——體現在功能上,體現在它促進了一種新的學習模式的形成,體現在內容上,體現在視頻制作水平上,體現在它的系統性上,體現在它能夠廣泛運用等幾個方面的內容,以期同行商榷。
關鍵詞:微課;功能;學習模式;視頻制作;系統廣泛
微課是“翻轉課堂”的核心所在,什么時候需要它出現,它就什么時候發揮最大的作用。微課之所以被稱為微課,只是相對于普通教學課的宏大豐富而言(張一春教授觀點),但如果你要認為微課僅僅是微縮的課堂,那就錯了。有些老師把正常的、完整的一節課加以微縮,去掉應有的導入、分析、討論、互動,快速地把知識灌輸給學生,讓人看后覺得沒有任何興趣可言。微課的時間很短,5到10分鐘左右,不需要體現完整的一節課內容,只需圍繞教材中的難點問題,在點上進行重點突破。有些人可能有疑問,微課這么“微”,能有什么大作用?其實微課不微。
一、微課不微,體現在功能上
微課有什么功能?微課可以拿來對知識點進行“定點突破”。它是以視頻為主要載體,以在線學習和移動學習為主要形式,在較短的時間內講解一個切口較小的知識點、考題、題型、方法等內容的教學過程。
它是針對課堂內容的提煉、補充、延伸和升華,是對學生學習薄弱環節的一種補救,即重在“解疑釋惑”,補長短板。一次沒學會,可以反復看,多次看,隨時看,直到會為止。所以從功能上來說它一點也不“微”。
二、微課不微,體現在它促進了一種新的學習模式的形成
傳統的學習方式都是老師在臺上講,學生在下面聽。因學生的接受能力有差異,總有部分學生沒聽明白,而老師又不可能為了照顧這些學生而停下來反復地講,只能向前推進,對這些學生來說,接下來的內容便如同沖進霧霾中,不知道東西南北了。
互聯網的普及為微課的傳遞提供了一個平臺,學生們下載老師或網絡提供的微課后,可以自定學習計劃,根據自己的時間、地點來安排學習內容。學生們可以在觀看微課的時候對不理解的內容反復觀看,可以暫停下來思考,也可以幾個人共同觀看,并進行討論。老師在課堂上只需進行重點指導,組織學生通過討論加深理解,通過練習鞏固知識,通過拓展學會運用。這就是所謂的“翻轉課堂”,它是一種教育理念的“翻轉”,是對課堂教學本原的一種回歸。
三、微課不微,體現在內容上
一節微課的內容必定是精挑細選的,它的設計一定是反復篩選、整合,圍繞學習目標設計好主問題,舍棄旁支,保留主干,圍繞主問題發散牽引,突出重點,達成目標。一節微課的內容必定是重點、難點所在,雖然“點”微,但你一點也不會認為其內容是微不足道的。
四、微課不微,體現在視頻制作上
制作短短的5分鐘或者10分鐘的微課視頻,用到的信息技術可不少。其中PPT編輯、圖片加工、動畫制作、視頻合成、聲音錄制、美工修飾等,每一項都需要認真研究,熟練掌握,才能隨心所欲把自己所要表達的文字、場景、技巧、特效等素材有機地組合成一節精彩的微課。微課顯現出來的是幾分鐘的精彩,但為這幾分鐘所用到的各種能力一點也不少。
一個人的能力往往是有限的,有的老師精于教學,教學設計上也有豐富的想象力和強烈的表達欲,但奈何沒有表現的技術;有的老師信息技術能力超群,但教學的火候尚欠缺,把握不到位,這時候就需要兩者或多者聯合起來合作完成。往往一節好的微課是很多人智慧的結晶。
五、微課不微,體現在它自成體系
在微課的制作中,我們為了要達到最理想的教學效果,首先要有微設計,以保證教學的各個環節設置有效、合理,內容充實,生動有趣;其次要有微講解,內容要正確、語速要得當、語氣要有感染力;再次,要有微練習、微互動、微作業等,微課不只是老師在講,還要在其中設置互動的環節,設置疑問,留給學生一定的思考時間。
一節微課本身自成體系,那么一個章節的所有微課,整本教材的所有微課,乃至于整個學科的所有微課能組成一個微課的點網知識結構,每一節微課成為微課知識體系的一個知識點。這樣,學生在學習時,一個點一個點地學習,通過不斷地學習,就可以把無數這樣的知識的點組成一個完整的知識結構。
六、微課不微,體現在運用廣泛上
我們教師提及微課很自然地把它與講課聯系在一起,而且它也確實能為教學提供強大的幫助。但它不僅僅只是為了學校的教學而生。各種機構的培訓、產品的推介、使用說明、操作方法、美食的烹制等方面都可以使用微課。
總之,微課形雖微但作用一點也不微,它將深刻地影響教育教學的方方面面,對教學產生一定的推動作用。
參考文獻:
[1]李海軍.“微課”不微 見微知著——例談歷史“微課”的制作與實施[J].教育科學論壇,2015,(5).
[2]李海軍,榮洪文,張燕紅.“微課”不微 見微知著——例談歷史“微課”的制作與實施[J].遼寧教育,2015,(2).
(作者單位:河北省任丘市華北油田東風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