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雪松
【摘 要】在當前中國進入經濟新常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節點迫近的新形勢下,我國政府、各地區均出臺多項政策鼓勵農民工返鄉創業,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格局增添了新動力。然而農民工在創業過程中依然會遇到資金、技術短缺、創業環境不佳等難題,需要政府給予相應的政策支持并加大政策執行力度確保其作用真正發揮。
【關鍵詞】新形勢;農民工返鄉創業;政策
近年來,隨著新農村建設的推進以及惠農政策的落實,一些積累了一定資金、技術和經驗的農民工陸續返回家鄉開展創業活動。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2014年自營就業的農民工所占比重為17%,比重較上年提高0.5個百分點,2015年全國農民工總量2.77億人,其中外出農民工1.69億人,僅增長0.4%,這是新世紀以來中國外出農民工數量增長最慢的一次,創業逐漸在農民工群體里興起。
一、農民工返鄉創業需要政策支持
農民工作為弱勢群體,想成功創業存在很大的難度,在創業道路上普遍面臨諸多因素的制約,迫切需要政策扶持。
(一)資金短缺
一部分農民工雖然外出打工取得了一定的收入,但其積累的資金對于創業來說卻是非常有限的。農民工返鄉創業的資金基本上是籌自于親朋好友, 依靠銀行貸款的創業者很少,主要是由于銀行貸款手續繁瑣,周期長且成本高,且農民工缺乏抵押物和信用擔保。資金難籌使農民工的創業活動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限制,需要政府針對農民工融資制定優惠政策[1]。
(二)投資盲目
由于缺乏系統培訓,且自身文化水平、管理經驗不足,農民工返鄉創業盲目投資現象時有發生。在創業項目的選擇上目光短淺,且從眾心理嚴重,不顧當地產業環境、資源區位優勢,不能理性選擇符合時代發展的創新、綠色項目。政府應該提供相關服務,對返鄉創業農民工進行技術、項目、管理等各方面的培訓,增強其自身素質,提高其項目選擇能力。
(三)創業環境不佳
在一些經濟不發達的農村,由于交通、物流、水電、通信等基礎設施建設落后,使得農民工返鄉創業產品銷售渠道不暢、交易周期長,造成投入成本增加,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農民工返鄉創業的成功率。因此,為充分調動農民工返鄉創業積極性,吸引農民工返鄉創業,政府必須出臺相關政策改善農村基礎設施落后的狀況。
二、農民工返鄉創業政策的構成
(一)資金支持政策
資金支持政策即政府為返鄉創業農民工提供財政補貼、稅收減免、金融支持等優惠政策措施:對農民工返鄉創業初期稅收進行適當減免,減輕農民工稅收負擔;減少證照收費項目;探索符合實際的投融資方式,完善信貸管理制度;制定鼓勵鄉村銀行、鄉鎮金融機構發展的政策,解決農民工返鄉創業融資難的問題,激勵更多農民工返鄉創業[2]。
(二)技術支持政策
技術支持政策即政府制定相關政策鼓勵相關部門提升對返鄉農民工創業者的技術支持,構建全方位、立體化、多層次的培訓體系。開展創業技術培訓班,補貼培訓費用,組織科技人員為農民工提供創業項目指導、創業信息咨詢,讓農民工獲取更多關于創業方面的知識,增強農民工返鄉創業能力。
(三)服務支持政策
服務支持政策需要政府充分發揮其主導作用,搭建農民工返鄉創業服務平臺,提供各種信息服務和政策咨詢,從農民工返鄉創業初期到項目實施到后期經營給予“一站式”服務,同時發揮行政服務機構的決策幫扶和協調組織作用,為返鄉農民工提供各種服務支持,滿足返鄉創業農民工的需要。
(四)環境支持政策
環境支持政策即政府出臺的有關改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政策。具體表現為加大對農村道路、水力、電力、互聯網等設施建設的投入,建立農民工返鄉創業園區,改善農村創業環境,為返鄉農民工提供便利的交通,有利于集中發展的場地;為返鄉創業農民工提供信息來源,降低信息獲取成本,提供良好的創業環境。
三、當前政策對農民工返鄉創業的作用
國務院于2015年6月發布的《關于支持農民工等人員返鄉創業的意見》中提出的降低返鄉創業門檻、落實定向減稅和普遍性降費政策、加大財政支持力度、強化返鄉創業金融服務以及完善返鄉創業園支持政策對農民工返鄉創業起到了良好的助推作用。
(一)返鄉創業門檻降低激起農民工創業熱情
降低返鄉創業門檻這項政策措施,主要是通過對商事制度的改革來減少審批事項、便捷審批程序,讓農民工順利完成創業的起步階段。這項措施具有很強的針對性,特別是一址多照、集群注冊等措施不但使農民工創業熱情不減,反而激起了之前因復雜審批手續而放棄創業的農民再次創業意愿。
(二)稅費降低激發農民工創業企業活力
定向減稅和普遍性降費政策是針對農民工創辦的小微型企業量身定做的,不僅減除了農民工創辦小微企業的繳稅負擔、激發了農民工小微企業的生存活力,而且使農民工創業逐步實現規范化、專業化,使這些小微企業切實受到法律的保護,得到政策的扶持和引導,得以順利開展。
(三)財政支持降低農民工創業成本
加大財政支持力度即充分發揮財政資金的引導和杠桿作用,對于農民工返鄉創業也產生了強有力的推動作用。農民工創業資金啟動困難,財政通過設立并投放一系列貸款、補貼等支農惠農資金,來鼓勵引導返鄉農民工創辦符合國家發展方向的新型農業、養殖業,激發了農民創業的積極性,與此同時也促進了農村的穩定和發展。
(四)金融服務幫扶農民工順利貸款
強化返鄉創業金融服務,給返鄉農民工創業提供啟動資金的貸款融資服務。返鄉農民工創業啟動資金需求量巨大,僅靠政府財政支持無法解決實質問題,還需要社會及民間資本、基金等予以大力支持。這項政策完善并簡化了農民小額貸款的手續,擴大了貸款的擔保抵押范圍,讓農民可以順利貸款,使創業項目成功啟動。
(五)建立創業園營造良好創業氛圍
完善返鄉創業園支持政策,使返鄉農民工創業享受到了一系列配套基礎服務設施和相應的服務。此外,創業園的建立可以使產業形成集群的規模效應,營造良好的創業氛圍,使返鄉農民工創業可以充分享受產業集群帶來的創業優勢和創業園帶來的創業便利,順利創業。
四、加大政策執行力度的對策建議
雖然國家和各省市圍繞“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相繼出臺了一系列鼓勵農民工返鄉創業的優惠政策,但從總體看,一些政策執行不到位使其效果沒有得到發揮,降低了農民工返鄉創業的積極性。而政策執行的有效與否關系到整個政策的成敗,因此政府要加大政策執行力度 [3]。
首先加大政策宣傳力度,通過網絡、電視、報紙、雜志等各種媒介進行農民工返鄉創業政策的宣傳,讓廣大農民工深入了解和認識國家制定的各項惠農政策,在社會營造一個良好的創業氛圍,形成“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局面,激勵更多有創業意愿的農民工返鄉創業。其次加大對政策執行的監督力度。各級政府部門工作人員應自覺接受公眾和媒體的監督,并將農民工是否滿意作為考核各級政府農民工返鄉創業政策執行結果的最終標準。最后,加強對政策執行人員的選拔和培養。由于政策執行過程中所面對的問題和要處理的關系非常復雜,這就需要政策執行人員隊伍具有較高的素質和較強的執行能力,確保農民工返鄉創業政策能夠正常執行。
總之,農民工返鄉創業離不開政策的支持,為確保政策的順利執行,政府應高度重視對政策的宣傳工作, 加大對政策執行的監督,確保政策在受眾群體中的影響力,讓返鄉創業政策發揮其應有效果,深入推動我國“大眾創業,萬眾創業”發展的新局面。
【參考文獻】
[1]周園.張惠君.農民工返鄉創業的支持研究[J].廣西財經學院學報,2014(4):115-117.
[2]高一華.推動農民工返鄉創業財政政策分析[J].企業導報,2014(8):20-21.
[3]李言.魏浩.返鄉農民工創業政策研究[J].四川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3(8):4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