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秋+劉雪暉
【摘 要】中高職一體化人才培養是我國職業教育的發展趨勢,也是當前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一項重要工作,對解決就業、技能人才欠缺、形成合理的教育機構等具有重要意義。探索與推進中高職一體化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會面臨諸多困難,如教育理念、課程標準、培養目標等,未來有效解決這一系列的難題,我們對改革措施的必須要進一步思考,才能最終實現改革的目標。
【關鍵詞】中高職;一體化;培養模式;改革措施
職業教育是我國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與經濟發展聯系最為直接的部分,對培養技能型、應用型人才具有重要意義。當前,我國勞動力市場面臨技能型、應用型人才的緊缺,職業教育的改革與發展正是在這一背景下必須進行改革發展。如何辦好職業教育,是關系到我國的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重要問題。
一、中職、高職教育人才培養目標比較
(一)中職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標
中職教育的主要目標有兩種畢業生,即初中和高中畢業生,主要是對這兩種畢業生進行技能的教育。中職教育在對人才進行培養時,其主要目標是提高人才的職業能力,使其自身的技能能夠更加適應社會、滿足社會,進而在崗位任職中能夠成為技術型以及應用型的專業人才。基于這一培養目標,因此中等職業教育要注重以人為本,既要關注學生熟練職業技能的教育實踐,也要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職業道德和社會適應能力,讓學生成為中職教育的主體,將之培養成優秀的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
(二)高職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標
高等職業教育的生源則主要來自普通高中畢業生或中職畢業生。高職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標是: 培養實用型、應用型的技能人才,通過培養教育使學生具備較高的實踐能力、就業能力、學習能力和創造能力,能夠完全勝任較高級別的技能崗位。同時也要注重培養學生的社會適應性,使他們具有良好職業道德和敬業精神。通過綜合素質和職業能力的共同培養能夠適應我國經濟發展和社會建設需求。
(三)中職、高職教育人才培養目標的比較與分析
《國務院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中就明確指出了我國職業教育的目的,即通過專業人才以及高素質人才的培養,使其更好的為社會服務。因此,中職、高職的在教育中的根本任務就是為社會培養更多的專業人才以及高素質人才,繼而使得我國社會主義得到更好的發展及建設。
1.二者的相同點
首先在培養目標上,中職教育與高職教育都是職業教育,都是以培養高技能專門人才為目標,在培養方式上也大致相同,偏重對實踐技能的培養
其次從學校角度來看,中高職學校在辦學宗旨、辦學模式等方面也是相同的,都把學生掌握專業技能作為教育重點,以就業為導向,注重工學結合,踐行“教、學、做”合一。從高職院校的歷史發展來說,大多數高級職業院校是從中等職業學校升格的,二者之間具有直接的聯系,在教育理念和方式上具有很多共同點。
2.二者的不同點
在看到相同點的同時,我們也要看到中高職教育又是同一類型不同層次的教育。
一是在教育對象上,中職教育的教育對象是初中畢業生或普通高中畢業生,而高職教育則是以普通高中畢業生或中職畢業生為對象,二者的培養層次不同,尤其受傳統高等教育學科專業思想的影響,中職與高職之間設置了一道銜接門檻,中職畢業的學生需要通過應試程序進行選拔才能進入高職院校。
二是在課程設置上,中高職教育的課程設置有明顯差別,中職教育中安排了大量的文化基礎課程,內容多而全,導致專業技能性教育較弱,中職學生崗位技能層次較低,因此只能面對低層次就業,導致中職教育失去對學生的吸引力。
三是中高職教育的銜接上,在專業、課程、教學與學生考核等方面,中高職教育之間不可避免地存在脫節、重復之類的問題。
因此,有必要將中高職業教育進行整合優化,構建中等職業教育和高等職業教育協調發展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進行一體化發展,相互協調、促進、強化,形成強大的職業教育合力,職業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標的進一步實現,為社會培養出大量優秀的高素質專業人才,促進經濟社會的進一步發展。
二、中高職一體化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要解決的問題和實現的目標
中、高職一體化人才培養模式,最根本的是要實現二者之間的相互承接、相互分工以及資源整合的良好運行狀態。中高職一體化人才培養模式改革以專業建設和課程改革作為中心工作。
(一)需要解決的問題
1.完善課程開發善。長期以來,中高職教育的專業和課程建設都不系統規范,帶有傳統教育色彩,文化基礎課較多,技能教育比較淺顯,導致實踐能力的培養沒有得到足夠重視,中職教育課程與高職教育課程在層次上區別也不明顯,很多重復學習的內容。
2.高職教育課程缺乏層次性。在我國,職業學校通常分為三種類型,即高中、技校以及中專,不同類型的學校,其所培養的方向以及理念也存在不同。我國目前還未建立起有效的銜接機制。高職教育生源主要包括兩種畢業生,即中職以及高中的畢業生,但高職的課程在教育上還未做好有效的銜接,生源的基礎以及課程的起點之間存在著一定的偏差,使得教育一體化變得更加的艱巨以及復雜。
3.中高職教育與就業的矛盾。目前職業教育大多寬進寬出,學生教育實效有待提高,要多入口和多出口一體化,提升職業教育的人才培養效果,為崗位工作人員職前、職中、職后成長、成才、成功打通途徑,才能進一步增強職業教育的整體吸引力。
(二)培養目標
中高職教育一體化人才培養模式是是探索中等職業教育與高等職業教育銜接貫通的重要途徑。中高職一體化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要以促進各級各類教育銜接、滿足學生主體能力多樣化和發展需要為原則,通過對中高職教育模式進行一體化設計、統籌安排、科學分配等,從而促進職業教育的連貫性和學生成才的可持續性,更好地提升學生的素質和能力,更加能夠適應經濟建設需要。
三、中高職一體化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措施
(一)建立質量保障體系
要保證中高職一體化人才培養的質量,需要建立教學質量保障體系,既要從職業教育內部對教學質量進行保證,也要有相應的外部體系對教學質量進行監控,二者要相互統一、相互促進,實現對人才培養全過程的質量管理,實現無論是培養方案、專業開設、課程開發,還是教學模式、相關支持服務等,都能符合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和辦學宗旨,促進職業教育教學質量持續、穩定的提升。
(二)建立有效的銜接機制
要完全實施好中高職一體化人才培養模式,主要要做好以下兩點:一方面,在宏觀上需進行統籌額管理,對一體化的各項指標和成果要能夠進行有效評估和檢查,另一方面要在微觀上做好課程設置,中、高職雙方聯合開發、編制并實施建設計劃,接受檢查、評估、驗收,各個環節落實到位,確保教學質量和實際效果。
(三)調動中職學校積極性
除了以上兩點外,要想實現一體化教育,還需要充分的培養以及調動職業學校的積極性以及主動性。職業學校要自主進行創新以及改革,積極實施教材、教學模式、方法等方面的改革,改善課程資源狀況,以學生為主體進行教學,要讓學生真正學到知識和技能。
(四)構建可持續發展的課程體系
構建適合社會發展需要和個人技能職業發展的中高職課程體系,按照不同生源和目標進行課程的重組、整合和開發,提升學生的理論知識能力和實踐操作能力,真正實現理論與實踐的一體化,實現培養合格優秀技能人才的目標。
(五)科學實施人才培養計劃
建立高素質的專兼結合的師資隊伍,制定計劃,做好教師的聘用、管理等工作,提高教師的素質,要注重教師對學生實踐操作能力的訓練和培養。根據生源知識能力和要求的不同,按照資格考試和職稱考試的要求設立課程模塊,以職業崗位能力培養為依據安排課程,重視課程的實用性,培養優秀有實踐能力的符合社會需要的人才。
四、結語
在現代職業教育中,中高職一體化模式是目前的新體系,也是重要的內容,對職業教育以及普通教育的探索有著促進的作用。當前,很多地方已經開始逐步深入推進了中高職一體化人才培養模式改革,但我們也要看到中高職一體化人才培養的理論和實踐,都還存在著許多問題,這需要我們進一步研究和探索,使之逐步完善,從而促進我國職業教育的進一步發展,培養出更多符合社會發展和經濟建設需要的人才。
【參考文獻】
[1]劉迎春.中高職教育銜接的銜接狀況及主要問題的思考[J]. 廣東農工商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7 ( 3) : 39-41.
[2]李惠峰.對中高職一體化人才培養模式的幾點思考[J]. 甘肅教育,2014(22) :55.
[3]周曉玲.中職、高職與應用型本科“一體化”人才培養改革研究[J].浙江工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 ( 6):4-8.
[4]李杰.淺談中高職一體化人才培養模式改革[J].神州,2014(2):23.
[5]韓憲武, 邵貴君, 許瑞松,等. 芻議高職商務英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構建[J]. 校園英語, 201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