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靜
摘 要: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尤其是新課改的不斷深入,老師要想方設法讓學生能夠發揮其學習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主動參與到數學學習中。這就要求教師要通過正確合理的策略來讓學生自主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從而讓學生自主發現數學學習的有趣性,從而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水平,那么對話教學就是數學教學中一個比較能調動學生積極性并提高課堂效率的策略,將重點對這種對話教學的應用情況展開深入探討。
關鍵詞:對話教學;小學數學;教學應用;分析
小學階段的數學課程教學中,在新課程改革的具體實踐過程中,小學數學可通過對話教學來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并讓學生與老師之間進行對話的互動,來展示自己并讓老師對學生的學習情況予以掌握,更好地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效率,不斷通過深入對話交流的方式來達到一定的教學效果,從而達到教育事業的雙贏。
一、小學數學對話教學的特點和優勢
1.老師與學生之間的平等性
在教育教學中,最基本的原則是民主平等性。所以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通過對話教學可充分體現和實踐老師與學生之間的平等性。老師在課堂教學中以平等的交流方式與學生互動,建立與學生之間平等、和諧的關系。在這種對話教學中實現了平等教學,使得老師與學生之間的教與學擺脫了灌輸與被灌輸的這種被動關系,而是達到教與學的共贏,并且師生之間互相欣賞和接納。所以,師生對話教學的根本也是建立在這種平等性的基礎之上才能達到教學實踐的目的。
2.數學對話教學的參與性
積極推進對話教學的應用,就必須圍繞學生為主體,發揮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性作用,并根據學生的具體學習情況采取相對應的教學方式,讓學生能主動積極參與到教學中來。通過對話教學能營造課堂輕松活躍的課堂氛圍,并讓教學形式更加靈活,并讓老師在對話交流中了解且得到反饋有關學生的學習情況。所以在對話教學過程中,老師要意識到學生是教學過程中的主體,不斷激勵和鼓勵學生發揮自己的學習主觀能動性,提高學生學習的趣味、意義和挑戰性。
3.數學對話教學的互動性
傳統課堂教學中,老師把主要關注點放在對教學內容的進度和教學目標上,而沒有通過有針對性的安排對話交流來與學生進行學習上的互通,使得老師和學生之間的關系變得壓抑緊張,而且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也處于被動狀態,長此以往就會造成學生對數學學科的反感,并且在這樣程式化的教學環境中,學生無法發揮自己的學習主動性,對話教學可改善這種學習環境,讓學生與老師之間增加更多語言和學習上的互動。
二、進行有效對話教學的具體應用
1.以學生為主導而啟動的對話
通過學生啟動對話,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老師引導學生在課前做好有關教材學習內容的文本對話練習,例如,學習“reading”部分的文章,可將其分成A同學和B同學之間的對話進行,并通過加入自己的理解和觀念來深化這種課堂的對話形式。然后通過老師與學生之間的對話讓學生提出對老師在知識點上的疑問,可主動向老師反駁,然后老師需要引導學生在討論和相互對答的過程中將學生的疑問予以解決。在對話過程中每一個對話源都可能發生實質性變化。這個過程中,老師逐漸從外在的對話情境中轉變過渡到與學生之間共存的領導者位置,并讓學生感受到自己在教與學中的平等地位,更有利于學生自主能力和個性的展示與發揮。且文本因為對話而獲得全新的闡釋,教師因為對話而得到自身提高。
2.由老師啟動的對話教學
在進行數學課堂教學的課前,通過對數學所要學的教材部分進行相關知識和材料的分析和理解,并將其具體化,從而便于在課堂上與學生之間通過對話來交流學習。在課堂教學中,通過對話的方式,老師可了解到學生學習每一個細節和過程的學情,并對在學習接受能力上有差異性的學生有一個更加全面掌握,并注意所創設的對話情境要高效,在教學準備階段其目的都是為課堂教學創設一個高效的對話情境。例如,在學習“垂直”的知識點時,通過對話教學的方式可讓學生自主說一說生活中有哪些互相垂直的現象。然后通過舉例與學生對話,“同學們,游戲棒的游戲大家都玩過,大家是否能夠用自己手中的棒來組成一個垂直現象呢?”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通過手中的棒來踴躍表現“垂直”現象,然后老師點名讓部分學生展示自己所表現的“垂直”并說明哪兩個棒所組成的直線形成垂直關系,并舉出自己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垂直現象。在這個例子中,可讓學生通過老師通俗化的對話交流對垂直現象有一個更加深入的認識,并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提升對垂直的認知和理解,并對文本和對話情境創設以及自身因素進行反思。
綜上所述,對話教學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非常廣泛,而且能有效帶來學生學習質量的提升,并讓課堂更加平等和諧融洽。
參考文獻:
[1]鄧代鳳.關于對話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思考[J].考試周刊,2015,12(87):92.
[2]劉慶昌.對話教學初論[J].教育研究,20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