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芹王興發(.浙江省寧波市江北區實驗小學,3500;.浙江省寧波國家高新區外國語學校,35040)
監測數據統計后的深入思考—以《技巧:多種形式的直體滾動練習方法》一課為例
湯芹1王興發2(1.浙江省寧波市江北區實驗小學,315020;2.浙江省寧波國家高新區外國語學校,315040)
監測數據數據前,為了科學又精確地反映課堂實際情況,團隊所有成員集中培訓2次,對監測流程、步驟、數據采集的科學性、有效性進行系統分析研討。數據收集分小組進行,每組5人,1人負責用專業攝像機課中追蹤學生攝像、1人負責給學生佩戴好心率檢測智能手表和心率帶,課前測好學生的安靜心率,課上每兩分鐘記錄一次心率、1人負責測試學生的練習行為、1人負責測試學生的非練習行為、1人負責記錄整節課的流程與各環節的時間。
分工明確,既獨立又密切相關。課后,各小組分別對監測數據進行核實校對,保證監測數據的準確性,特別是看到練習時間與預計時間存在較大差異時,各小組會反復回看整節課錄像5次,一些環節反復回看甚至10多次,最終3個小組監測的數據取平均值,進一步提高了數據監測的科學性、嚴密性和準確性。
由表1統計數據發現,本節課教學設計中的預設與實際檢測所得數據存在一定的差異,筆者認為產生這樣的差異主要有以下原因:
1.課堂教學組織調動不夠嚴密

表1 《技巧:多種形式的直體滾動練習方法》一課的教學過程數據統計
課堂教學組織是否嚴密,課中有效時間的利用率就是最好的詮釋。本節課中對相關時間的統計發現(見表2),學生的練習時間少,一節課的時間利用率僅為37.8%,明顯偏低。

表2 《技巧:多種形式的直體滾動練習方法》一課的練習時間及比例
那么,非練習時間都用到哪里了?

表3 《技巧:多種形式的直體滾動練習方法》一課的非練習時間數據統計
本節課教學過程邏輯性較強,練習形式較新穎,學生練習興趣濃厚,但是教師的講解過多,隊伍調動也比較頻繁。由表3可知,學生聽講時間達到12'59",占整節課時間的31.2%;一節課有10次之多的講解與示范,從這個數據可以看出教師的組織不夠嚴密,示范講解次數過于頻繁,學生聽的時間、看的時間過多。筆者所在團隊一致認為,一節課的示范與講解的次數不宜超過5次,最好控制在3次以內。組織調動的次數達到10次,用時2'25",占有效時間的5.6%,并且本節課的學生是本校學生,如果是借班上課,組織調動10次所用時間將大大增加,筆者所在團隊一致認為一節課的組織調動不宜超多5次,最好控制在3次以內。此外,觀察同伴的次數達到驚人的17次,用時5'3",占據總時間的12.5%。總之,以上問題出現的主要原因是組織不夠嚴密。
每個區域中學生的練習要等前面的學生返回擊掌接力后才能開始的游戲組織形式,導致學生等待的時間過多,減少了練習的時間。并且組合練習的設計與主教材內容關聯不大,拓展的前滾翻練習部分學生不會做,導致練習的學生蹲在墊子上不敢做動作,拖延了其他學生的練習時間。
2.教學目標制訂不夠全面
縱觀本節課的教學目標設置有一定的合理性,同時也存在描述不夠詳盡的問題,如教學設計中的技能目標描述:“能在穿越火線、圓筒滾滾、穿越森林等游戲中做出直臂、屈臂、雙人合作滾等多種形式的直體滾動的動作。”這樣的描述,對于哪些游戲要做出哪幾個動作并沒有描述清楚,是可以理解成每一個游戲都要做出直臂、屈臂等動作嗎?因此,這樣的描述就無法放開手腳讓學生自由、合作練習,就需要教師不斷地監控、統籌、調整以保證教學目標的達成,這樣勢必會消耗一定的練習時間。表3中的聽講解、觀察、組織的時間利用和教師的教學目標設置不夠詳盡有直接關系。
3.教學方式運用欠靈活
本課中教師利用自制骰子,并把教學內容、練習方法和要求全部呈現在篩子的六個面上,意在讓學生通過自我觀察、小組討論完成技術動作的練習,想法和設計都很巧妙,但教師在課堂實施過程中并沒有留給學生太多的觀察、討論的時間與空間,讓精心設計的骰子失去應有的效能,反而用更多的教師示范與講解來完成技術動作的學習,導致大量的時間在看示范、聽講解中流失。如,分組練習的過程中每一個學生都要完全離開練習場地后第2名學生才可以進行練習,這樣的教法和學法勢必會有更多的學生在等待。
4.場地和器材設置欠合理
本節課的場地較大、所用器材較多,這就要求教師在鉆研教法和學法的同時要全面考慮場地器材的安排、隊伍的調動、各環節的銜接等事項,避免教學過程中出現多余的隊伍調動、教學環節的脫節等問題,使課堂有序展開。練習器材設計上有待改進,比如“圓筒滾滾”區域使用的大圓筒,學生站在里面,視線被遮擋,看不到前方路面,容易走偏,存在一定安全隱患。
1.設置合理的運動負荷
教學組織是教師對課堂有效的調控,是教學有序開展的前提,是提高練習效率的關鍵。教學組織用時越少,學生的練習時間就越多。如本節課課前教師自制骰子,并把動作方法、要求等標注在骰子的六個面上,教師就沒有必要每一個動作都進行示范、講解,遇到大多數學生都不能完成動作時再進行示范講解,這一環節就可以節省3 ~4次的講解、示范,這樣的設計就可以減少4~5分鐘的時間,這些時間就可以留給學生練習。本節課中,學生練習時可以將4隊分成6~8隊,增加練習次數,提高練習密度。通過練習密度的提高,帶來的更多是體質和技能的提升,“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才能貫徹得更加徹底。
2.明確全面的教學目標
本節課中,如果目標設置繼續深入描述,如,能在“穿越火線”游戲中做出直臂滾動,在“圓筒滾滾”游戲中做出直臂和屈臂滾動,在“穿越森林”游戲中做雙人合作滾等直體滾動的動作。這樣的描述比較詳盡、目標指向性明確、可操作性強,教師在學生練習時通過觀察就能發現學生做的情況,就會大幅減少組織、示范、講解、觀察的時間,省下來的時間就可以留給學生練習。
3.改進教法學法
在體育教學中,講解精煉、練習方式方法簡單,學生一學就會,才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
通過觀課可以發現,骰子的利用率降低,應該在課中練習前教給學生觀看技術動作和練習要求的方法,并把自己看到的、小組談論的問題運用到練習中來,遇到典型問題再集中示范講解,做到典型錯誤集中講解、個別錯誤個別輔導,有效減少示范與講解的時間和次數。分組練習的環節中,可以讓第1個學生練習到某一點或者某一段距離后第2人就可以開始練習,這樣能有效地減少等待的時間,增加練習密度,如果教師在每一組的第1次練習時不能很好地把握第1人和第2人之間的安全練習距離,在第1次練習過程中教師就要巡視全場,找到各個練習場地的安全練習距離,在第2次、第3次練習中就可以有效改進學法,提高練習密度。
4.合理運用場地器材
課堂教學中,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領者,要充分有效地利用所能用的時間開展有效的身體活動,在學生練習中施加合理的運動負荷,達到適宜的練習密度。需要教師設置簡單高效的教法和學法,有效調控練習節奏,高效利用場地器材,設置適合學生的教學目標,只有做到這些才會使預設與實際差異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