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連(河北省淶水縣鎮廠中學,河北 淶水 074100)
?
善用鼓勵,提高數學教學效率
王春連
(河北省淶水縣鎮廠中學,河北 淶水 074100)
摘要:有句話早就在教育界廣為流傳,那就是:好孩子是夸出來的。這句話,固然有其片面之處,但另一方面也說明了鼓勵機制在教學中的重要作用。每個學生都需要認知、被肯定,而且教師的鼓勵,既是對他成長的肯定,也是對他未來預期的肯定,可以說,有了鼓勵,學生就會增添學習的樂趣。
關鍵詞:鼓勵;中學;高數
我們之所以要提倡“鼓勵”,就是為了激發學生學習動機,讓學生自主產生學習興趣,從而提高教學效率,有效完成預定目標——也就是調動學生自主學習意識的積極性。學生可以在鼓勵中得到自身價值的體現,從鼓勵中獲得對自我的認可,自身產生對學習的興趣,進而提高教學效率。
我們在教學過程中不難發現,有時候能力相當的部分學生為何成績卻參差不齊,甚至能力差的學生可能比能力強的學生成績更好。
當然影響學生成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我們不得不承認學生的學習成績跟老師的監督指導和學習鼓勵是有一定的因果關系的。一般來說,學生的成績主要有兩個因素影響:1.能力,2.動機激發程度。這兩者的關系可表現為:學習成績=能力x動機激發程度,學生的自我學習動機越高,則能力越強,成績就越好。在能力和自我學習動機中,能力是個人的心理特征,其提高需要經過一個過程,而自我學習的動機是可變化可控制的因素。所以,成績與動機激發程度一般是成正比的,換句話說,能力稍差,是可以通過自我學習的動機來彌補的。我們常常發現學習成績一般甚至學習成績偏下的學生會通過自己刻苦努力而取得較高成就的例子是屢見不鮮的,這就是因為這些學生從學習成績一般甚至偏下的意識轉變到了對自主學習必要的認知。因此,我們應該透過本質看到實質的問題,了解學生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學習能力再強沒有鼓勵也就沒有了再自主學習的積極性,但若不能進行適時的鼓勵,也難以再取得更良好的成績。
1.鼓勵要因人而異。每個教師都有自己獨到的教學特色,每個學生自然也有自己不同的學習特點。正是由于不同學生的不同情況,給予的鼓勵更要因人而異,成績相對較好的學生,可以鼓勵他們把成績提高到一個更高的水平,幫他們制定一個更高的目標;一些學生的成績一般或者較差,可以鼓勵他們達到一個可以完成的目標。如果我們一味的把所有學生的目標都設定在同一個水平線內,對于學習相對較好的學生沒有繼續提高的動力,可以輕松達到目標進而沒有了再自主學習的必要性;對那些成績相對一般或者較差的學生來說可能就是一個遙不可及的目標,怎么努力也不可能短時間內同成績好的同學“平起平坐”,自然也就消極對待這種情況下的自主學習,覺得反正達不到就不想學。因此,給學生制定一個合理的并“恰到好處”的目標很重要。
2.教師對學生的鼓勵一定要秉承公平合理的原則,無論什么原因使得學生感覺收到了不公平的待遇都可能會影響到他的學習效率和學習情緒,達不到鼓勵所預想的效果。“同等階級,同等對待”,對于同等成績的學生一定要獲得同等層次的獎勵;同理犯同等錯誤的學生也應受到同等層次的處罰。其次,同樣的錯誤同樣的處理對待方式,不可以根據平時成績好壞分等對待,分層處理。
3.鼓勵一定要注重時效性。鼓勵務必要及時,這樣才可以最大程度地鼓勵學生。例如某同學在作文全國競賽中獲得了好的名次,一定要及時給予鼓勵表揚,不要等到比賽過了幾個月了再來提及此事表揚學生。這樣不僅學生的積極性會大大折扣,而對于表揚學生也會感覺不重要。
1.教學本身就是一門很靈活的學科,不可以單純地把書本上白紙黑字的“死”知識一昧地搬到教學的課堂上,應當讓學生多自主學習、自主探究,讓學生從點滴中培養學習興趣,激發學習興趣。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這其中的意思就是,做一件事情,明白了解他不如愛好,愛好它不如樂在其中。其中的“好”和“樂”也就是學生自身愿意并且喜歡學習,這就是學生的興趣。學校教師只是單純為學生傳教授業的老師,學生真正的老師其實就是自己本身,其“教學”的好壞就取決于學生的學習興趣,有了興趣學生自身才可以產生對學習的愛好,這種愛好驅使學生自身去實踐,形成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在數學學習中,把這種自發的感性樂趣出發上升為自覺的理性“認識”過程,這就自然會變成這立志學好數學,并成為數學學習的佼佼者。
2.在數學教學中可采用鼓勵榜樣。也就是可以通過短時間內學習成績提升較快成績較好的榜樣來教育、鼓勵、激發學生的自主積極性。對于學生們來說采用鼓勵榜樣,就相當于給學生們樹起了一面旗幟,有了對比性和鮮明性。學生們有了榜樣,就有了需要對自身提升的認知,自然就有了學習的目標,從而激發學習的積極性。所以作為教師要善于發現榜樣,積極扶持、培養、宣傳并組織大家向榜樣學習。
3.拒絕能力“單一方向”提倡“全面發展”
數學本身就是一門抽象的學科,要求學生的邏輯推理、抽象思維、計算、空間想象能力和分析解決問題能力。這些學習的能力都是在學習過程不同的學習環境中培養的。所以我們在教學中一定要注意開發不同的學習場所,提倡并鼓勵每個學生參加一切有益的實踐活動。鼓勵學生平時學會觀察,并在大腦中進行分析和推理。教學課程中可以定期舉辦數學競賽、智力競賽等活動。學生在類似的這些活動中自然就會產生興趣并全身心投入到思考過程中,全方位智力參與,使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各方面的能力都有所發展。最終達到各方面能力的全面發展。
總而言之,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合理運用鼓勵,可以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學會培養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有了興趣自然就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最終就會達到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
參考文獻:
[1]怎樣巧妙運用激勵手段,提高數學學習效率[OL].2012.
[2]金枝煥.運用激勵手段提高藏族學生數學學習效率[J].西藏科技;2009-10-25.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6)05-025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