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財務管理課程是經管類專業的基礎課程,尤其在當前的雙創時代,財務管理課程顯得尤為重要。不過地方本科院在該課程的教學過程中,還存在一些問題。本文以“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為背景,擬以“創業”為導向,貫徹落實教學改革思路,探索地方本科院校管理類專業財務管理課程的教學改革,希望能夠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關鍵詞】創業 ?雙創時代 ?教學改革
21世紀對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除了提高學生的智商、情商外,目前還非常強調財商的培養。2015年,廣東省率先進行試點改革,在小學基礎教育課程中增設了財商類課程,可見其重視程度。在中西部地區的高校,多數經濟管理類專業也開設財務管理課程。不過財務管理課程是一門綜合性非常強的學科,這無疑對很多非專業學生來講難度加大,導致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非常吃力,學生也痛苦。多數高校不斷對財務管理課程進行教學改革,但還未達成一致意見。近年來,隨著“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雙創時代來臨,財務管理課程有了新的契機。在教學過程中,以創業為導向,重新調整教學內容和教學思路,為學生創業提供便利,真正發揮財務管理課程的價值。
一、財務管理課程在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財務管理課程在地方本科院校管理類專業的教學過程中,還存在很多教學問題。
(一)課程定位不準確
財務管理是一門非常成熟的學科,導致教師在授課過程中,以投資、籌資、資金營運管理和利潤分配為主線,結合案例講解財務知識,沒有關注管理類專業學生應該把握的財務管理技能。并且,管理類專業的學生習慣于創新思維的教學,不太適應需要較強邏輯思維訓練的財務管理課程學習;加之學生底子薄,數學基礎較差,且認為畢業后不會從事財務管理工作,部分學生厭學情緒較重,部分學生意識到財務管理的重要性,但學習能力有限,最終只能為應付考試而學習。
(二)教學內容不合理
一方面,教師受課時量限制,加之學生缺乏財務管理基礎知識,使得財務管理課程教學內容難以安排,在資金時間價值、風險價值等基礎知識上占用了大量教學時間,而真正講解財務管理實務時只能草草收場;另一方面,教師授課的案例多數源于“高大上”的上市公司,較少以學生身邊的中小企業為例剖析。這導致學生難于將書本上的理論知識恰到好處運用到現實中,難以將財務知識運用到創業計劃書、策劃方案的寫作中。
(三)教學方法單一
由于課程本身難度較大,使得教師在授課過程中以知識講授為主,案例教學為輔,課堂以講課、做題為主,互動討論相對較少,難以將“翻轉課堂”的教學理念合理運用到本門課程中。這減弱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也疲于推導公式,講解例題,最終無法保證教學效果。
二、財務管理課程的教學目標
對于管理類專業的學生而言,他們掌握一定的財務管理知識,擁有一些財務管理技能,有利于其管理工作的開展,有利于提升其財商,在創業的道路上更得心應手。在確定管理類專業的財務管理課程目標時,不應將重點放在如何讓學生計算財務數據,而是應讓他學會如何利用財務數據,成為合格的財務信息使用者。
(一)知識目標
使學生明白做好財務管理工作對企業加強經營管理,提高經濟效益的重要意義;掌握財務管理應具備的觀念、財務預測的方法、資金籌集的途徑與方法、資金成本的意義、項目投資與技巧、風險的防控、財務報表的分析與評價等。
(二)能力目標
通過案例教學、ERP沙盤比賽、創業計劃書的財務可行性分析等,使學生具備熟練的財務管理基本操作技能。結合案例教學,培養學生開展企業資金籌集管理、資金運用管理的創新能力;培養學生獨立分析公司財務報表的能力,做出理性投資決策的能力。
(三)素質目標
使學生養成關注經濟時事的習慣,提高他們的財商;使學生具備財務管理意識,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能做出理性的判斷;使學生具備敏捷的思維,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終身受益。
三、財務管理課程的改革思路
高校畢業生就業難已成為社會熱點問題,選擇自主創業也成為就業途徑之一。然而管理類專業學生在創業過程中,非常擅長捕捉有創意的點子,但其短板是缺乏財務預測、財務分析、財務決策能力。基于此,本文以雙創時代為契機,將從教學內容、教學方式、考核方式進行改革。
(一)教學內容的改革
財務管理課程的知識體系非常成熟,為適應雙創時代的來臨,將打破該課程固有的教學體系和教學內容,構建“一線兩翼三結合”的教學內容體系。
1.突出“一線”。打破財務管理教材的系統性,以“創業”為主線,大膽對教材內容做“加法、減法”,重新構架知識模塊。除了講解籌資、投資的基礎知識外,還應補充有關創業的知識。比如要增加風險投資、風險評估、財務計劃的知識;適度刪除難度大、應用實踐較少的知識。
2.強調“兩翼”。在教學內容的篩選上,除以“創業”為導向外,還需強調“兩翼”。左翼即為財務基本知識,包含貨幣時間價值,這部分內容旨在幫助學生樹立財務基本理念,培養學生的財商,為其今后的工作、生活帶來便利。右翼即為財務基本技能,包含財務報表分析技能、籌資技能、投資技能。除了“高大上”的上市公司,更多地應該以中小企業為案例對象進行分析,訓練學生的財務基本技能,提升其學以致用的能力。
3.堅持“三個結合”。在授課過程中,還應始終貫穿“三個結合”,即將教學內容與“創業計劃、活動策劃、景區線路設計”相結合。管理類學生具有創新思維,擅長寫各種策劃文案,但其短板在于財務預測及財務可行性分析。為彌補其短板,在授課過程中,教師對案例的選擇顯得尤為重要。應忍心割舍比較成熟的上市公司案例,而應多增加民間中小企業、微型企業的案例。比如可以將學生的創業計劃書作為案例進行分析,分析其財務可行性等。這便于學生能效仿他們,大膽創業,真正達到學以致用的效果。
(二)教學方式的改革
1.教學方式多元化。教學過程中,刪除單一的教學方式,真正將多種教學方式融會貫通,主要采取以下教學方式:實務引導法,以小組團隊的形式收集、閱讀已經實施的創業計劃書,提升學生自我的財務技能,消除書本與現實之間的“斷層”;案例教學法,融合啟發式、互動式和探究式的教學方法,課堂上組織案例分析、討論與評價;課后交流、教師點評,引導學生自我反思,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任務驅動法,通過小組團隊的形式完成教師所布置任務,主要是扮演財經新聞播報員的身份,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協作學習的能力,擴大其知識面,養成關注財經時事的好習慣;實驗教學法,通過ERP沙盤模擬,融情景模擬、角色扮演、案例分析于一體,讓學生掌握業務技能,并以團隊的形式參加競賽,模擬商場,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增強學生的團隊意識;行業工作者互動教學法。邀請行業的實際工作者現身說法,分享其財務管理心得,并就同學工作、生活上會遇到的財務問題提出建議。
2.教學手段應與時俱進。借助Excel計算財務數據。對于管理類專業學生來講,財務管理的難度在于有大量的計算公式,但又無法避開這些公式,否則難以根據財務數據做出理性的抉擇。為此,教師可以借助Excel克服學生的短板,教學重點不在于如何去計算,而是如何利用計算結果來做決策。
以“互聯網+教育”為契機,構建網絡課程。開通《財務管理》網絡課堂教學平臺,進行系列網絡軟件資源建設,構建優質網絡優質教學資源。同時,引導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在課外利用慕課、微課學習,在課堂上與教師進行充分的交流。
(三)考核方式的改革
課程改革,應注重平時的過程學習,多考核學生的應用能力,而不是識記能力?;诖?,平時應加大考核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檢驗其創業計劃書的財務分析部分、以及小組團隊學習的結果。另外,期末考試嘗試以半開卷的形式完成,允許學生提前準備大量的計算公式,將其帶至考場,這主要考核學生的應用分析能力。
參考文獻
[1]王彤彤.應用型本科高校財務管理課程改革的探索[J].商業會計,2014(10).
[2]田平.基于項目化的高職財務管理課程改革探究[J].會計師,2015(4).
作者簡介:王菊(1983-),女,碩士,重慶文理學院教師,主要從事財務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