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微企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促進社會穩定發揮著重要作用。但融資難的問題一直制約著小微企業的發展,互聯網金融的出現為小微企業融資提供了新渠道。論文首先闡述了小微企業融資困境,在此基礎上分析互聯網金融模式解決小微企業融資的途徑以及存在的問題,并給出對策建議。
【關鍵詞】互聯網金融 ?小微企業 ?融資模式
一、引言
小微企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在緩解就業壓力、促進經濟增長和維持社會穩定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但由于小微企業財務信息不透明,資金需求具有“短、小、急、頻”的特點,導致小微企業面臨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互聯網金融模式應運而生,為小微企業解決融資問題提供了新思路。本文分析了互聯網金融模式的特征、流程及存在的問題,并根據互聯網金融模式在解決小微企業融資問題中所面臨的問題提出相關對策建議。
二、小微企業融資困境
(一)小微企業融資渠道狹窄
小微企業的傳統融資渠道主要分為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其中直接融資包括發行股票或債券在資本市場公開募集資金、通過融資租賃公司辦理融資租賃等融資方式;間接融資包括向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取得貸款、民間借貸、企業相互賒欠等融資方式。目前我國資本市場直接融資門檻較高,只有少數高科技型企業能夠在創業板上市直接融資,絕大多數勞動密集型企業難以通過直接融資的方式獲得資金支持。而由于小微企業抵押物和資產規模不足、信用等級較低,融資具有“短、小、急、頻”的特點,銀行很少向小微企業發放貸款,因而大部分小微企業仍需要通過民間借貸和相互賒欠的方式解決企業發展過程中的資金缺口問題。
(二)小微企業融資成本高
從我國當前利率水平看,無風險利率處于歷史高位,全社會融資成本都處于一個較高的水平,小微企業只能置身其中。我國大部分小微企業都呈現出了所有權與經營權高度統一的共同特征,沒有建立現代企業經營與管理制度,缺少規范的財務管理制度,向商業銀行提交的財務信息和資料可信度較低。銀行需要投入大量的審查成本,而這部分成本則會體現在小微企業的融資成本中。在利率市場化的推動下,銀行將以非價格形式存在的收費項目直接顯化為資金價格,融資利率從隱形轉化為顯性,導致民間借貸成了小微企業的主要資金來源,雖然能夠快速籌集資金,但利率較高,同時存在利益集團從中牟取利差,進一步加重企業所承擔的融資成本。
(三)小微企業融資風險高
小微企業自身缺少有效的抵押物,很難找到能夠為其擔保抵押貸款的機構,使得銀行在向它們發放貸款時,更多只能選擇無抵押、無擔保的信用貸款。同時,我國小微企業的市場準入門檻比較低,總體資產規模較小且抗風險能力比較薄弱,在經濟下行階段,投資收益率下滑,小微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面臨著一旦經營不善就有可能破產或重組的風險,所以金融機構向小微企業發放貸款的風險就很高。另一方面,我國尚未建立健全企業融資擔保的相關法律法規,融資性擔保機構之間存在各單位權責不明、多部門多頭監管,導致現存的融資擔保體系無法充分地發揮小微企業風險分散功能。①
三、基于互聯網金融的小微企業融資模式創新
互聯網金融是一種通過互聯網和移動通信技術來實現資金融通、支付和信息中介等業務的新興金融模式,提高了資金融通效率和擴大了金融服務范圍,為小微企業取得資金支持提供了新渠道。互聯網金融模式主要包括P2P融資模式、眾籌融資模式、大數據金融融資模式與互聯網金融門戶融資模式。
(一)P2P融資模式
P2P(Peer-to-Peer)融資模式,即借貸雙方直接通過第三方互聯網平臺進行點對點的借貸融資方式。在這種模式下,借貸雙方的資金額度和貸款利率基本上沒有限制,投資者可以將一筆資金分散投資給多個小微企業以降低投資風險,小微企業也可以自主選擇較低的貸款利率以降低融資成本。
P2P融資模式的一般流程:第一步,資金需求方在P2P信貸平臺上注冊賬號后提交信用信息、融資額度、還款周期、資金用途等信息。第二步,P2P信貸平臺通過線上或線下的方式對企業的營業執照、還款能力等貸款資料進行資格審查,審核通過后將其借款信息發布至平臺上。第三步,投資者根據平臺發布的借款信息選擇借出的項目和金額,同時企業也可選擇合適的投資者,雙方達成合作意愿后,P2P信貸平臺將投資者資金發放給企業。第四步,企業根據合同約定的還款方式按時將金額返還給平臺,如若未按時償還,則依據合同約定征收還款逾期的滯納費用。
(二)眾籌融資模式
眾籌(Crowd funding)即大眾籌資,是指融資人借助于互聯網上的眾籌融資平臺以實物、股權、期權、可轉債等回報方式為其項目向廣泛的投資者融資的模式。②眾籌融資的特點在于小額和大量,回報方式豐富多樣,投資者不再以項目的商業價值作為唯一的衡量標準,適合于創新產品研發項目或初步創立的團隊項目。
眾籌融資模式的操作流程:第一步,融資人將項目策劃、融資信息、回報方案等提交到選定的眾籌融資平臺,眾籌平臺審核通過后將其發布到平臺上展示給投資人。第二步,投資者選擇感興趣的融資項目和決定投標金額,若在募資期限內達到或超過融資金額,即項目眾籌成功,融資人將獲得所籌集的資金。如果籌資失敗,則將已籌資金全部退還給投資者。第三步,項目執行成功后,融資方按照約定以股權憑證、紅利、現金以及產品等形式回饋投資者的支持。
(三)大數據金融融資模式
大數據金融是指集合海量非結構化數據,通過互聯網、云計算等信息化處理深入挖掘數據信息,并結合傳統金融服務開展創新性融資服務。大數據金融主要分為平臺金融模式和供應鏈金融模式。平臺金融主要是指企業通過分析整合互聯網平臺上交易記錄、信用水平等信息,為電子商務領域小微企業提供資金融通的金融服務。平臺金融模式的特點在于門檻低,資金周轉快,無需抵押和擔保。貸款平臺通過分析和監控企業的交易記錄和經營行為,能夠有效的提高貸款質量和控制貸款風險。
平臺金融模式的一般流程:第一步,貸前考察。小微企業向貸款平臺提出貸款申請,貸款平臺通過網絡數據模型及檢驗技術對小微企業電商經營及第三方認證數據進行檢驗,同時結合其他渠道獲得的信用記錄、投訴情況等,得出客戶信用水平和還貸能力評估報告。第二步,貸后監控。貸款平臺通過互聯網實時監控小微企業的經營動態和現金流,將其行為數據換算為信用評價以控制貸款風險,如出現違約,可截斷其現金流。
供應鏈金融模式指核心龍頭企業依托自己的資金平臺或者合作金融機構對上下游企業提供金融服務的模式。③供應鏈金融模式一方面可以滿足企業的短期資金需求,另一方面可以擴大市場服務范圍,增加對小微企業的關注度和實際服務效果。
供應鏈金融模式的一般流程:第一步,核心企業對供應鏈上相關企業的信息流、資金流和物流資源進行整合并對其信息進行確認審核。第二步,核心企業向銀行等金融機構提供供應鏈上企業的相關信息或為其擔保,獲得銀行授信,再由銀行向企業提供融資和結算等服務。
(四)互聯網金融門戶融資模式
互聯網金融門戶融資模式是指利用互聯網金融門戶服務平臺提供金融服務信息與進行金融產品銷售以達到融資目標的模式。該模式中互聯網金融門戶相當于中介平臺,集合了大量信息供客戶比對選擇,用戶可以通過垂直比價的方式選擇合適的金融產品。
互聯網金融門戶模式的操作流程:第一步,小微企業通過“搜索—比價”的方式對互聯網金融門戶平臺提供的金融產品信息進行垂直比對和選擇,確定提供資金的電子金融機構。第二步,通過自助銀行、手機銀行和網上銀行構成的電子銀行立體服務體系快捷獲得融資資金。
四、基于互聯網金融的小微企業融資模式創新面臨的問題
互聯網金融模式為小微企業融資提供了更多的渠道,對解決小微企業融資問題起到了一定促進作用,但還存在許多制約互聯網金融模式發展的因素,相關的法律監管與行業規范仍有待完善。
(一)互聯網金融資金來源不穩定
互聯網金融融資平臺一般通過吸收社會閑散資金或與銀行等金融機構合作的方式滿足小微企業融資需求,其資金來源渠道單一,具有小而分散的特點。在面臨用戶不斷增長的背景下,資金需求也隨之增長,沒有穩定的資金支持將難以滿足小微企業的融資需求和保障融資平臺正常運營,因此資金來源不穩定將成為制約互聯網金融模式發展的重要因素。
(二)互聯網金融投資者權益保護制度與補償機制缺失
通過互聯網金融模式進行資金融通的過程中,投資者處于信息弱勢,融資平臺或小微企業的不道德行為都會造成投資者利益受到損害,而我國尚未出臺互聯網金融領域投資者權益保護的相關法律法規。另一方面,互聯網融資平臺自身的經營不善及內部監管不足所帶來的操作風險不應由投資者承擔,而互聯網融資平臺尚未建立相應的補償機制。
(三)互聯網金融市場缺乏有效監管
互聯網金融融資行業處于發展初期,缺乏有效監管與行業規范,融資平臺準入門檻低,違約成本小,信用風險與道德風險問題凸顯。市場上現有的互聯網融資平臺數量眾多,質量卻良莠不齊,導致市場秩序紊亂。同時融資平臺運營行為及融資標準有待進一步規范,如小微企業為獲得大額貸款所提供的高利率將帶來高風險,一旦企業投資收益未達到貸款利息不能按時還款將嚴重損害投資者權益,使投資者對互聯網融資失去信心。此外,我國仍處于銀證保分業監管狀態,而互聯網金融的快速發展產生了許多創新模式與業務,部分創新業務仍屬于監管空白狀態。
(四)互聯網金融信用體系不完善
互聯網金融融資一般都是信用貸款,由于沒有抵押物,互聯網金融融資模式比傳統金融模式更依賴于信用體系。現有的互聯網信用系統還不健全,尚未實現與中國人民銀行信用系統信息共享,覆蓋范圍小。而我國小微企業數量龐大,建立一個完善的互聯網金融信用體系需要花費大量時間與投入大量成本。另一方面,各互聯網融資平臺之間信息共享度低,存在企業在多平臺貸款和注冊多個賬戶騙貸的風險,不利于提高貸款質量與貸款效率。
五、促進互聯網金融切實解決小微企業融資問題的對策建議
為了更好地推動互聯網金融的健康發展,促進互聯網金融更好地實際服務到小微企業,切實解決小微企業融資問題,應從以下方面努力:
(一)政府應大力支持互聯網金融發展
互聯網金融的穩定發展需要政府的有力規范和宏觀調控。政府應著眼于如何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規劃好互聯網金融發展的路徑和目標,出臺鼓勵互聯網金融發展的優惠政策。對互聯網金融企業給予稅收減免等優惠政策,設立專項基金對切實解決小微企業融資問題的互聯網金融企業提供一定的風險補貼和業務增量補貼等。同時,加強與銀行等傳統金融機構合作,促進傳統金融業與互聯網金融的相互合作與協調發展。
(二)加強互聯網金融投資者權益保護制度與補償機制建設
目前,我國在互聯網金融業務的投資者權益保護方面的相關法律法規缺失,投資者權益沒有法律保障。因此,首先應加強互聯網金融投資者權益保護方面的相關法律法規建設,為投資者提供立法保障,從法律層面對互聯網金融業務行為進行約束和規范。其次,互聯網融資平臺應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充分披露融資企業的信息和潛在風險,使投資者加強對投資理財知識的了解以及提高風險規避意識和自我防護意識,引導投資者理性投資。同時,互聯網融資平臺應制定完善的風險損失控制與補償機制,發生操作風險與市場風險時對投資者進行補償。
(三)完善互聯網金融市場監管
互聯網金融作為小微企業創新融資模式,我國目前監管體系尚未完全覆蓋,因此制定完善的行業規范與監管標準以整合互聯網金融資源、建立優質的投融資環境,是互聯網融資市場長期穩定發展的必要前提。首先,對互聯網融資平臺實行市場準入機制。根據不同類型的融資模式進行分類管理,通過牌照管理實現對互聯網融資平臺的市場準入審核,考察融資平臺運營能力與盈利能力的真實性,提高融資平臺違約成本,事先防范互聯網融資平臺信用風險。其次,制定互聯網金融行業標準。明確各類互聯網金融企業的業務范圍與運營規則,依據各項行業標準對互聯網融資平臺運營過程進行監管,從而形成良性循環,吸引更多民間投資。第三,完善互聯網金融業監督協調機制。明確監管主體,建立分工與合作機制,針對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各類問題及時制定相應的監管法規,填補監管空白。
(四)構建完善的互聯網金融信用體系
構建完善的互聯網金融體系是互聯網金融穩健發展的保障,同時有利于激勵小微企業誠信融資,維護自身信譽。首先,考慮允許互聯網金融接入中國人民銀行的征信平臺,建立對接機制和信用信息交換機制,形成中國人民銀行信用系統和互聯網信用系統的相互促進、相互補充。其次,實現技術上的突破,更成熟的利用大數據與云計算等互聯網技術搜集與處理信息,為構建一個完善的互聯網金融信用體系提供技術支持。同時,各地區政府征信機構可幫助采集與提供當地企業信用信息,為互聯網金融信用體系建設提供數據支持。
注釋
①陳侃俊.互聯網金融模式下的中小企業融資問題研究[D].吉林:吉林大學.2015.
②張玉明.小微企業互聯網金融融資模式研究[J].會計之友,2014(18):2-5.
③羅明雄,唐穎,劉勇.互聯網金融[M].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13.
參考文獻
[1]陳侃俊.互聯網金融模式下的中小企業融資問題研究[D].吉林:吉林大學.2015.
[2]張玉明.小微企業互聯網金融融資模式研究[J].會計之友,2014(18):2-5.
[3]羅明雄,唐穎,劉勇.互聯網金融[M].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13.
[4]徐細雄,林丁健.基于互聯網金融的小微企業融資模式創新研究[J].經濟體制改革,2014(6):144-148.
[5]謝平,鄒傳偉.互聯網金融模式研究[J].金融研究,2012(12):11-22.
[6]徐潔,隗斌賢,揭筱紋.互聯網金融與小微企業融資模式創新研究[J].商業經濟與管理,2014(4):92-96.
[7]劉蕓,朱瑞博.互聯網金融、小微企業融資與征信體系深化[J].征信,2014(2):31-35.
[8]汪渝.互聯網金融對小微企業金融服務的影響研究[J].企業研究,2013(22):147-148.
作者簡介:陳陽(1992-),女,漢族,海南海口人,海南大學,研究方向:商業銀行經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