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宇萌
當代女大學生消費行為和消費心理的分析及對策
牟宇萌
女大學生在現代社會的消費方式的影響下,其消費心理和行為往往產生相互影響,形成獨特的消費心理特征。本文從女大學生的消費現狀、消費心理、社會環境對女大學生的影響出發,針對其消費特點,倡導培養女大學生正確的消費觀。
女大學生 消費行為 消費心理 對策
女大學生的消費現狀能折射出當今大學生的生活狀態和價值取向,其消費觀念的塑造和培養將影響其一生的品德和行為,因此,通過各種途徑教育和引導女大學生樹立正確、理性、健康的消費觀念,倡導積極向上的消費文化,對女大學生成長和成才有著重要的作用。
(1)生活飲食消費。女大學生的主要消費是飲食,大部分女生選擇在學校食堂就餐,不去食堂就餐的原因一般有兩種:一是不滿意飯菜質量或口味,二是請客吃飯;但不管哪種原因,她們都會選擇口味適合且經濟實惠的餐館。
(2)讀書學習消費。主要是書籍資料、學習用具、考證等費用。女大學生由于性別原因在就業中不占優勢,因而更加重視參加各種“考證”考試,相應的報名費、資料費、培訓費也自然不菲。不少女大學生心甘情愿對考證進行高額投資,以增加職場競爭中的籌碼。
(3)戀愛娛樂消費。大學校園戀愛被視為一項不談婚姻的愛情,大學生的戀愛心態有多種,女大學生在戀愛方面的消費相對要少于男生,但也有一筆投入;女大學生閑暇之余經常做的事情就是上網看電影、讀消遣雜志、讀文學作品、學書法音樂繪畫等,女大學生在崇尚自我,注重學習的同時,也注重培養情操,享受生活。
(4)人際交往消費。人際交往消費在大學生活中是比較普遍的,這種消費常見于同學之間。女大學生在交往中注重禮尚往來,雖然每次投入金錢數額不會太大,但卻注重經常性,注重感情投資。
(5)美容服飾消費。女大學生們在美容消費中表現得強烈且突出,不少女生平時在護膚、化妝上非常舍得消費,盡力去嘗試創新;同時,女大學生都比較注重自身的外表形象,她們在自我形象包裝方面,追求的是時尚、品牌與品位,大凡是廣告中宣傳的名牌服飾、休閑鞋、時尚背包,都可能是她們討論和購買的對象。
(1)炫耀心理。女大學生具有較強的虛榮心,因而在其消費行為中,表現出更多的炫耀心理。而在炫耀心理的支配下,女大學生不僅注重購買商品本身的使用價值,而且更注重購買商品中所蘊含的象征意義,以期顯示自身的獨特性、優越性。
(2)從眾心理。所謂的“隨波逐流” “人云亦云”就是從眾的最好寫照,它在日常生活中是非常普遍的現象。處于相同時代中的女大學生,她們在各方面包括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很容易傾向一致,更容易發生從眾行為,如和其他女生去商場購買名牌產品,一起做美容、美發等。
(3)攀比心理。攀比心理是大學生強烈好勝心的副產品。反映在消費上就是追風趕潮力爭主宰校園消費文化,這種風氣的蔓延,給一些并不富裕的家庭增添了經濟負擔,也給女大學生帶來了精神壓力。
(1)社會環境因素。近幾年由于經濟迅速發展,部分家庭已經先富起來,消費方式有了很大的變化,傳統的消費觀念受到強烈的沖擊,相互攀比的消費心理較為普遍,直接影響到了大學生的消費觀;女大學生當然不能例外。
(2)家庭因素。現在的大學生大部分都是獨生子女,家長從小對自己子女的消費基本上實行滿足供應的政策,尤其是作為“掌上明珠”的女孩子。經濟條件優越的家庭,為孩子的高消費創造了各方面的條件,使她們有優越感,她們的高消費在一定程度上給同學起到誤導的作用。
(3)女大學生自身的心理因素。消費心理是指消費者在購買行為全過程中發生的系列心理活動。消費心理從認識過程經歷情感過程直至發展到意志過程,是一個消費購買的決策過程。女大學生作為特殊的學生群體,同時具有較高的科學文化素質,有其特殊的消費心理過程。
(1)社會:努力營造健康向上的消費文化環境。社會各界要努力樹立健康的消費風尚,使女大學生建立科學的消費價值觀,弄清什么是正常的、適度的、健康的消費;什么是有害身心健康的不良消費,從而正確地評價和選擇自己的消費行為,為女大學生營造良好的社會消費大環境。
(2)學校:塑造和強化學生良好的消費意識和消費行為。學校首先要注重對女大學生消費觀的教育引導,加強超前消費的風險意識教育,開展消費道德及理財教育,在校園內形成良好環境,幫助女大學生合理適度消費,形成科學正確的消費觀。
(3)家庭:為培養學生合理消費心理打好基礎。作為父母應該培養自己的正確消費觀念,在給予孩子一定消費自主權的同時要注意 “家情 ”的教育,對消費要求有意識地給予區分,還可以安排一定的家務勞動,加強勞動教育,促成勤儉節約消費觀的形成。
(4)自身:加強消費教育,提高消費技巧。女大學生要培養正確的消費觀,養成良好的消費習慣,要學會對超前消費說“不”,要提高文化底蘊,抵御不良消費觀念的影響,確定合理的消費期望,做有頭腦的消費者。
總之,女大學生建立正確健康的消費觀,養成良好的消費習慣,對她們自身的健康成長乃至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都有重要意義。
[1]李曉霞.消費心理學[J].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6.
[2]趙復才.論女大學生的消費行為及社會心理特點[J].聊城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6):104~108.
(作者單位:湖南女子學院會計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