儲銳
摘 要: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培養學生的創業素質,是高職教育的重要任務。高職院校應適時轉變辦學理念,合理調整課程設置,引導學生轉變就業觀念,加強對學生創業的指導,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從而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創業意識和創新能力。
關鍵詞:高職院校學生;創業教育;創新意識
隨著社會的飛速發展和社會分工的不斷細化,對人才的要求也不斷提高,所以,作為高職教育培養的學生不應只是知識的掌握者和工作崗位的適應者、競爭者,更應成為新知識、新工作崗位的創造者。高職院校要對學生進行創業教育,強調其創業能力、創造性、集體合作和交流能力的培養,對于緩解就業壓力,幫助學生立業成材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高職院校要轉變辦學指導思想
1998年召開的世界高等教育大會發表的會議宣言中指出:“為方便畢業生就業,高等教育應主要培養創業技能與主動精神;畢業生將愈來愈不再僅僅是求職者,而首先將成為工作崗位的創造者。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中提到“高等職業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要大力發展高等職業教育,培養一大批具有必要的理論知識和較強實踐能力,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和農村急需的專門人才”。辦學指導思想是制約和影響高等職業教育的首要因素。從事高等職業教育的教育工作者,要認清國內外形勢,不斷增強自身對社會的適應性,加強職業教育研究,明確辦學指導思想,深入研究高等職業教育的內容、方法、手段、規律、性質、模式、特點以及專業設置、教材、教學目標等,改善和提高教學的基本條件,將學生的就業率作為評價教學成功與否的尺度,將學生創業能力的高低作為全面貫徹素質教育的衡量標準。
二、高職院校要明確學生創業的必然性
國家教育發展研究中心《 2000年中國教育綠皮書》指出:“在市場經濟中,‘雙向選擇只是就業的一種模式,真正有作為的畢業生,應當無所依賴地投入勞動市場,自己創業,開辟高新技術的新領域。”周濟部長也在 2004年全國高職院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網絡視頻會議上指出:“要加強創業教育,增強畢業生的創業意識,鼓勵畢業生自主創業。”高等職業教育承擔著培養適應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需要的德、智、體、美等方面全面發展的高等技術應用型人才的重任,培養學生創業能力和就業競爭力是高職教育的一個重要目標。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改革的迅猛發展和高等教育大眾化進程的加快,高校招生規模迅速擴大,高校畢業生數量快速增加,就業形勢越來越嚴峻,大學生就業問題越來越突出。在這種嚴峻的形勢下,高職畢業生的就業更是讓人擔憂。從高職學生就業選擇方向上看,受傳統文化的影響,大多數學生在就業方面處于被動地位,他們的首選是大型國有企業,其次才考慮三資企業,他們普遍認為穩定的工作比充滿風險的創業更可取。因此,為緩解高職畢業生的就業壓力,對其進行創業教育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勢在必行。
三、高職院校要轉變學生就業觀念
轉變就業觀念,首先要削弱傳統觀念的影響,將被動的就業觀念轉變為主動的創業,變求職者為職業崗位的創造者。這就要求學生要增強自主擇業意識,不再僅以用人單位所有制的性質為擇業界限,而是勇于到各種所有制經濟實體和單位就業;不再僅僅注重單位的地理位置、經濟效益和福利待遇,而更側重于單位的發展前景、工作環境和用人機制;不再過分強調“專業對口”,而是更關注自身能力是否得到發揮。其次要鼓勵學生將創業作為自己職業的選擇。因此,高職院校在日常的教學工作中就要營造出以創業為榮、創業有為的風氣,向學生灌輸勇于創業、敢于冒險的價值觀念,培養學生“白手起家”創辦小型企業的精神,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學校要開展相應的思想教育,開展與創業有關的各種活動;聘請部分專家,在網上與有意創業的學生互動,給創業者答疑解難,指引道路;創辦創業園區,使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將知識與實踐相結合,抓住機會獲得一定的經營經驗,為他們在走出校門時自謀職業、創造新的工作崗位打好基礎。
四、高職院校要調整課程設置,將創業教育融入職教體系
高職院校要調整課程設置,將創業教育融入職教體系。合理開設以職業教育為中心、全面滲透創業教育為基本原則的相關課程,選擇貼近市場的教學內容,可全面提高學生的創業素質與能力。在各類創業課程中,除了教給學生相關的創業知識外,特別要引導學生認識自己所學專業的創業方向,以更好地尋找商機;要加強創業所需的相關知識的教學,將創業指導與教育滲透到教育教學全過程。如在經濟法教學中,要特別強調公司法、合同法、商標法等相關法律法規,為學生創業儲備必要的知識。同時學校要積極開展第二課堂活動,加大學生實習、實訓的力度,使學生增強對市場的感性認識,縮短與市場的距離,為以后創業打下基礎。
在教學觀念上,要將課程體系的建立從以培養專業技能為主,轉變到以重視學生素質的提高和畢業后的勞動需要為主;在課程模式上,要變單一課程模式為統一性和靈活性相結合的課程模式,以適應不同經濟文化發展地區的需要和國際化的需要;在課程結構上應采用四段式結構,即基礎知識教育、職業基礎理論教育、職業專業知識教育、創業教育。在創業教育階段開設思維科學、創造力心理學、科學方法論、領導科學、解決問題的策略與技能、現代企業管理、統計學、財務會計、就業指導等課程,從而使創業教育成為課程計劃的組成部分,使畢業生獲取較高的自我創業能力。
五、高職院校要引進和培養“雙師型”教師
高等職業教育要堅持應用性、實踐性的原則,高度重視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使學生在具備必要的基礎理論知識和專業知識的基礎上,重點掌握從事本專業領域實際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在職業技術人才培養體系中職業技能培訓是實現高職人才實踐能力培養的關鍵環節,職業技能鑒定是檢驗學生實踐能力的重要手段。要達到相關職業技能人才培養的要求,必須有一支既有專業水平,又有實踐經驗的“雙師型”教師隊伍,即這些教師既可以理論聯系實際地為學生授課,又可以指導學生的實習,從而為實現培養目標提供基本的保證。
六、高職院校要加強學生的就業指導工作
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是一個需要不斷探索、論證的課題,是一項
關系社會穩定、經濟發展、教育持續發展的不容忽視的大問題,就業指導教育的方式、內容,需要與時俱進、不斷開掘,就業指導教育體系,也需要進一步地豐富和完善。
高職院校要開設專門的就業指導課程,將就業指導滲透到各門專業課程的教學之中;要將職業技能等級考試訓練作為必修課程的內容,實現職業教育與職業技能培訓并舉,學歷證書與職業資格證書并重。這樣便于面向市場辦學,開發地方人力資源,實現高職教育培養目標,服務地方經濟發展,適應人才市場變化,提高學生就業競爭力,這也是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和社會對人才的客觀要求。
高職院校應強化市場意識,樹立市場營銷觀念,大力開拓學生就業市場,通過各種渠道收集需求信息,培育和建立穩定的畢業生就業實踐基地,為學生就業創造更廣闊的空間。同時要加強學生的創業訓練,這樣,學生在自主創業的實踐活動中,才能不斷地提高自己的創業意識和創新能力,為他們日后自謀職業創造新的工作崗位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李彥鑫.加強積極心理學視角下的高職院校大學生創業教育的思考[J].職業時空. 2016(02) .
[2]向大眾.高職學生創業教育的特殊性與有效性討論[J].恩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1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