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金萍 陳建榮 韋建琨 許世華



【摘 要】本文通過問卷調查、查閱文獻方法對右江民族醫學院學生課外活動現狀進行調查研究,從學生參與課外活動的“意識”、參與情況、對課外活動的評價、對參與課外活動的希望等方面開展調查,并就相關問題提出對策與建議。
【關鍵詞】大學生 課外活動 現狀 調查研究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6)10C-0014-03
大學生課外活動是課堂教學的補充和延伸,它是在教學計劃之外,根據大學生的特點、興趣和愛好,引導和組織他們開展的各種有益的政治性、學術性、知識性、健身性、娛樂性、公益性的活動。開展學生課外活動對大學生的身心健康及學業發展都有著重要作用。本文通過對右江民族醫學院學生參加課外活動的現狀調研,了解其參加活動的積極性和影響因素,分析存在的問題,繼而探索相應的對策,引領學生形成參加活動的正確態度,以適應大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要求,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為社會培養更多更好的醫學專門人才。
一、調查對象
本次調查以右江民族醫學院部分學生為調查對象,選取大一、大二、大三共3個年級(大四、大五兩個年級因外出實習,不便調查),共600名學生發放問卷進行調查。
二、調查方法
(一)文獻資料法
通過查閱相關的書籍、報刊等文獻資料,以及通過互聯網查閱關于學生課外活動文章與報道,總結分析當代大學生課外活動的發展現狀。
(二)問卷調查法
采用自編的問卷《右江民族醫學院“學生課外活動現狀”調查問卷》,從右江民族醫學院隨機選取四個專業學生,每個專業每個年級各專業隨機發放50份問卷,本次調查共發放問卷共600份,收回有效問卷587份,回收率為97.8%。取樣具有男女性別因素、年級因素、專業(臨床、護理、檢驗、藥學)因素以及樣本的異質因素,確保調查對象具有較好的廣泛性與代表性。
三、調查結果與分析
(一)學生參與課外活動的認知情況
1.學生對課外活動具體項目的了解情況
一是知曉程度。由表1可知,有小部分學生對學校進行的各項課外活動有所了解,有較多學生比較了解學校大概開展哪些課外活動,超過一半的學生對學校有哪些課外活動只是略知一二,而有極少部分學生則完全不知道。
二是課外活動宣傳途徑。課外活動可通過學校、社團、班級下發通知,在宣傳欄張貼海報、板報、通知和公示,經教師與學生介紹,瀏覽校園網站,登陸易班或其他網絡公眾平臺等途徑了解各方面信息。調查數據顯示,絕大多數學生是通過校園宣傳欄(40.6%)和學校、社團、班級下發通知(47.4%)等途徑來了解學校的課外活動信息,其他學生是通過教師、學生介紹(7.6%)以及網絡(4.4%)等途徑了解。因此,宣傳欄與下發通知這兩者仍是學校課外活動宣傳的主要途徑。這說明學生獲取課外活動仍是以傳統的通知方式為主。然而,這些宣傳途徑以及這種宣傳力度,學生并不滿意。
三是學生對學校課外活動宣傳的評價。針對學校課外活動的宣傳,大多數學生(73.6%)覺得一般般,少數學生覺得滿意(12.3%)、比較不滿意(10.5%)或者不滿意(3.6%)。由此看來,學校對課外活動的宣傳并不能滿足學生的需要,學校的課外活動宣傳,各種問題均突出:宣傳缺乏創新(34.7%),宣傳形式陳舊老套,不足以讓人產生參與的愿望;宣傳時間短(30.4%),導致錯過了解活動開展時機,不知道有相關的活動正在進行;宣傳力度不夠(23.9%),覆蓋范圍不夠廣泛;甚至有一部分活動是宣傳太早(9.4%),導致在緊張的學習中容易遺漏活動的開展;其他缺點(1.6%)。
由上可見,學校的課外活動在宣傳上存在較多的問題,導致學生對學校的各類課外活動知曉程度偏低,直接導致學生參與活動的機會變少,因此,改進宣傳途徑將是今后改進課外活動質量的主要方向之一。
2.學生對參加課外活動的積極性程度
對于大學生是否應該多花時間參與課外活動,絕大部分學生(80.1%)持以肯定的態度,只有小部分學生覺得無所謂(14.8%)或者是不應該(5.1%)。
對于學校開展的課外活動,49.7%的學生是主動了解有關信息、知識,希望獲得名次、積累經驗等;35.4%的學生是被動了解,只留意自己感興趣的內容,抱著試試的心態參加;10.6%的學生覺得參加課外活動可能會影響學習、生活,有興趣但參加較少;4.3%的學生對課外活動不留意、不感興趣。由此可見,學生參加課外活動的積極性是較高的。這主要是因為學生認識到參與課外活動對自己的成長具有重要意義。
如72.2%的學生認為參加課外活動可學習課外知識,拓寬知識面;73.9%的學生認為可學習相關技能,提高操作能力;其他的如可廣交朋友、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72.2%),可鍛煉自己、積累社會實踐經驗(72.2%)或者可獲得榮譽或學分(30.0%)等,僅1.7%的學生認為意義不大。
以上調查結果表明,學生不僅對學校課外活動表示認可與與支持,還意識到除在第一課堂學習文化知識外,第二課堂的社會實踐、人際交往、自身潛能、興趣愛好等對個人素質的全面發展也很重要。
(二)學生參加課外活動的具體情況
1.學生參加課外活動的目的
根據表3可知,絕大部分學生參加課外活動的目的是主動積極的,其中最主要原因是為了鍛煉自己、積累社會實踐經驗(56.6%),其次是學習知識、提高技能(21.1%),其他的如興趣愛好(6.2%)、結交朋友(8.8%);也有部分的消極目的如增加學分(5.8%)、覺得無聊(0.7%);被動的目的如組織要求(0.8%)。可見,大部分學生已經認識到各種能力的欠缺和當今社會對工作能力的要求,因此大學期間會比較重視個人能力的培養與發展,有意識地從課外活動中鍛煉自己,提高專業技能,積累實踐經驗,為今后能更好地融入社會做準備。
2.參加課外活動的頻率
如表4可知,只有部分(26.4%)學生經常參加課外活動,絕大部分學生(65.4%)只是偶爾參加,其他小部分學生幾乎不參加(7.7%)或者從不參加(0.5%)課外活動。從這個參加頻率來看,絕大部分學生為“偶爾參加”,在課外活動中充分鍛煉自己的可能性較小。
3.學生參加課外活動的強度
從表5可知,學生參加課外活動的強度不大,而影響學生參加課外活動的時間長短的因素中,學習壓力居于首位,占63.5%。可見,學習任務繁重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學生對課外活動的參與。其次是課外活動種類少(44.6%),每年都是一樣的活動,缺乏新意,導致學生參與興趣的缺乏。其他如認為沒有意義(24.4%)、有更重要的事情(29.0%)、不知道有活動(18.2%)或者專業、性格等原因(1.2%)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學生參加課外活動的時間長短。這也從側面反映出學生一切以學業為重的心理以及學校課外活動在內容、質量、組織管理等方面存在問題。
4.學生參與學校各種課外活動的類型
如表6所示,學生參與度較高的有社會實踐類(27.4%)、知識競賽類(21.4%)、文體活動類(17.2%),可見學生對自身能力的鍛煉、知識的拓展、藝術修養方面比較重視。而社會實踐類位居首位與大部分學生參加課外活動的目的是為了鍛煉自己、積累社會實踐經驗相符。也有部分同學比較喜歡參加學術講座類(14.1%)和體育競技類(12.6%)的活動,說明學術的科研創新、身體素質的提高也得到較多學生的重視。但是科技創新類和征文演講類很少學生參加,僅占2.6%和2.1%,這也從側面反映了大部分學生與其他當代大學生一樣,缺乏創新思維與創新能力,同時也體現出學生寫作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的缺乏。另外,調查發現,征文、演講類活動的組織形式死板以及強制性要求也是其不為學生所喜甚至使學生出現厭煩情緒的主要原因之一。
5.影響學生參加課外活動的因素
59.8%的學生一般參加與興趣愛好相關的課外活動,與所學專業相關的占25.5%,與學分相關的占11.4%,與獎勵相關的占3.3%。于影響學生參加課外活動的因素,主要是看個人能力是否足夠(37.2%)、對活動是否感興趣(33.3%)以及準備時間是否充足(26.9%),專業和能否加分有一定的影響,而其他因素如是否在校內舉辦、個人性格以及是否有獎勵或者實踐分等影響不大。
(三)學生希望參加的活動類型與形式
從表8可知,學生希望參加的課外活動類型呈現多元化的現象。其中排在首位的是青年志愿者類(26.3%),體現出學生作為醫學生,希望能幫助他人、樂于奉獻、為人民服務的心理。而科技創新類僅占6.6%,說明學生因創新思維與創造能力的欠缺而對科技類的課外活動望而卻步;團日活動類僅占7.3%,說明團日活動組織形式僵化、內容枯燥乏味,從而使學生對其存在一定的厭煩情緒。
由表9可知,學生希望參加活動的形式的主要有四種:團體參與型、個人競技型、學習探討型以及講座觀摩型,反映出學生活動大眾化的愿望和自重視自我表現集體需要的趨向。
(四)學生對學校課外活動的評價與建議
1.學生對學校課外活動的質量評價
從表10可以看出,只有6.6%的學生對學校課外活動的質量表示滿意,而63.0%的學生認為質量一般,說明學校開展的課外活動總體較好,但仍有很多活動內容一般、反響不大、效果不好,無法達到活動開展的目的。因此,學校和社團或其他學生組織在開展課外活動時,應豐富內容、面向大眾、貼切實際,避免形式主義,切實提高活動的質量。
2.學生認為課外活動存在的缺點
對于學校課外活動的組織與開展具體存在哪些缺點,依次是缺乏創新(28.4%)、基礎設施不夠(19.4%)、通知不及時(15.3%)、內容單調乏味(14.4%)、安排不合理(13.0%)、組織與管理靈活性不夠(7.9%)、其他(1.6%),反映了學生對出學校課外活動的組織開展的要求—— 能通知及時、宣傳到位、組織靈活開放、創新形式、豐富內容以及能有更好更完善的基礎設施條件。特別是希望能改變墨守成規、一成不變的活動形式以及枯燥、乏味的活動內容。
三、調查結論與對策建議
通過調查及數據分析可以得出,學校課外活動的開展狀況整體較好,大部分學生積極性較高,但同時也存在著一些比較明顯的、值得重視的問題。現將本次調查的基本結論總結如下:
第一,學生對本校現有課外活動的認知度較高。但是,很多學生只知道本專業的部分課外活動,而對于其他專業或者校方的不了解甚至不知道。對此,可適時對活動進行宣傳并創新宣傳的內容、方法、形式等,延長宣傳時間,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活動的參與度。
第二,學生參加活動的目的較為主動與明確。大部分學生對學校開展的課外活動表示支持與肯定,認同其積極意義與必要性,參加目的較為積極主動且明確,如拓展知識、積累經驗、提高技能等。同時也有部分的被動、消極目的,需要學校注意這方面的苗頭,展開相應指導工作。
第三,學生課外活動評價不高。大部分學生對課外活動有提高質量、加強創新、貼切實際、面向大眾等要求與希望。活動主要存在內容與形式缺乏創新、基礎設施不齊全、通知不及時、安排不合理、管理不靈活的缺點。學校應該加強對學生課外活動的支持與指導,爭取打造參與度高、質量好的精品學生活動。
第四,學生希望參加的課外活動呈現多元化。大多數學生對課外活動有團體參與、可鍛煉自我的要求的同時也表現出實踐應用、服務社會類型的要求趨向。
此外,在時間支配上,學生的需求有一定的矛盾化情況,一方面希望各種課外活動不占用課外時間,另一方面希望能增加課外時間,這個問題與右江民族醫學院學生的醫學背景密切相關,醫學生的專業學習任務繁重,學習時間必須得到充分保證,因此,今后的課外活動設計應該更多地考慮與學生的專業緊密結合,使學生一方面緩解學習壓力,另一方面能夠精進學習。
研究表明,參加課外活動,有助于培養職業精神和職業道德,提升職業能力。面對日益精進的專業化要求,我們更應該重視課外活動在學生能力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鄭學美,胡振宇.大學生課外活動現狀分析[J].金田,2014(7)
[2]陳振夏.大學生課外活動參與狀況調查與研究[J].華中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59-60)
[3]沈慧.我國大學生課外活動管理存在的主要問題與對策[J].中國電力教育,2008(1)
[4]柯采茶,劉春揚,肖慧欣.課外活動對醫學生職業能力的影響調查及分析[J].中國醫學倫理學,2016(1)
【基金項目】2015年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201510599012);2015年度廣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學改革工程項目(2015JGZ151)
(責編 劉健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