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醫藥有源遠流長的歷史,其在常見病、多發病、疑難病等方面療效顯著,千百年來為人民群眾的健康發揮了重要作用。
診斷方法
蒙醫診斷疾病時運用問、望、觸3種方法,即三診來觀察和掌握患者的體征及癥狀,將獲得的資料進行分析歸納,對疾病作出正確的判斷。
問診 醫生對患者或其家屬,通過正面或側面進行查詢,以了解病情的一種診察方法。主要包括問患者的生活環境與生活習慣、既往病史、家族病史、平素體質、疾病的發生發展及演變過程、治療經過等。
望診 用視覺觀察患者外部精神狀態、色澤、形體、姿態以及局部情況的異常變化以推斷疾病情況的一種診察方法。又分為望整體和望五官。
望整體指的是望體態、膚色、精神狀態。如赫依病患者皮膚粗糙、發青,口唇蒼白,情緒不穩;協日病患者發熱,面紅耳赤,皮膚黃而油膩、出疹,多汗,易激動;巴達干病患者皮膚蒼白、浮腫,反應遲鈍,身心沉重,不喜動;黃水病皮膚出疹、流黃水、瘙癢、粗糙。
望五官指的是觀察舌苔、耳、鼻、口唇、牙齦及咽喉,還包括毛發指甲、排泄物(主要是尿)等。
觸診 通過手的感覺進行診斷,進一步明確望診和問診所不能肯定的問題,包括脈象、溫度、壓痛、位置、大小、輪廓、移動性、表面性質、硬度等。通過診脈可以判斷疾病的性質。熱病總脈象為實、洪、滑、數、弦、緊。實脈為壓之感覺堅實。寒癥脈象為微、沉、弱、遲、虛、空。總的說來,赫依病脈象壓之空虛,時有停頓。協日病脈象為細、強而有力。巴達干病脈象為沉、弱、遲。血病脈象為實、滑。黃水病脈象為發顫感。蟲病脈象有扭轉感。各種脈象如再加有發顫,并伴時而停止等現象,則為危癥脈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