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應明
摘要:隨著我國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發展,有關教育部門對小學的課程教育進行了相應的調整,對小學語文教材的寫作策略提出了新的要求,降低了小學寫作教學的要求。小學生的寫作水平對今后其學習能力的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因此,從小對學生進行寫作能力的提升是當下寫作教學策略的重要目標。本文將從學生學習和好事指導兩個方面對小學語文教材中的寫作教學策略進行分析,做出總結,希望對學生,對教師能夠有所幫助。
關鍵詞:小學語文;寫作教學策略;分析;重要性
中圖分類號:G623.2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6)11-0138-01
1.寫作對小學生的重要性
小學生心智尚未成熟,寫作可以在潛移默化中對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對學生今后的學業、工作、生活的發展起著重要的指導作用。寫作使學生學會觀察生活,懂得思考,善于總結。在我國各個年級的語文考試中,寫作分數所占的比例是最大的,可見,國家重視對學生寫作的重視。寫作既可以檢驗學生對語文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對問題的理解能力,對生活的觀察能力,對分析問題的靈活程度,也可以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的發展。
2.小學寫作教學策略的重要性
寫作策略與寫作方法并不完全相同,寫作方法是具體的指導,而寫作策略則是引導。通過制定寫作策略,對學生寫作行成系統的引導,要啟發學生,而不是一昧地把方法灌輸給學生,那樣只會適得其反。
小學是打基礎的階段,從小學開始,對學生的寫作進行培養,逐步滲透,使學生學會如何將所觀所想落實到書面上,在語句通順的前提下表達清晰的邏輯,這將對學生今后的發展產生巨大的推動力。
3.小學語文教材中的寫作教學策略應用的目標
3.1提高小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把想說的話寫出來,這便是書面表達。從學生時代的考試到工作后的文案、策劃案,書面表達能力影響學生的整個人生發展。書面表達的方式有很多種,簡單的敘述,富有感情的抒懷,著重強調的結構,不同的書面表達方式可以傳達出作者不同的心境。對于小學生來說,提高書面表達能力能夠使其表達的內容更加清晰,明確,培養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邏輯思考能力,為寫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3.2提高小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提高寫作能力可以使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更上一個層次。懂得說什么,怎么說才能在交流中清楚地表達出自己想要傳達的意思。小學生的語言能力是逐漸增強的,寫作便是把學生想說的內容落實到書面上,通過不斷的寫作訓練、強化,完善小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使學生在講話時,擁有清晰的邏輯,靈敏的思維,提高學生的交流交際水平。
3.3提高小學生思考問題的能力。寫作的過程中一定伴隨著思考,學生該如何把自己的所思所想落實到紙面上,如何表達才能讓讀者懂得自己的意圖,怎樣才會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這些問題都需要學生在寫作中思考,這無疑會提高學生的思考能力。
3.4提高小學生的觀察能力。小學生在剛開始的寫作過程中,會先寫自己看到的事物,老師在初期的寫作指導中,通過啟發學生觀察生活中的點滴小事,培養了學生主動觀察的習慣。而在不斷的寫作訓練中,學生會逐漸對觀察的事物進行更為細致地描寫,觀察能力會持續地提高。
4.具體的寫作教學策略
4.1學生寫什么。小學生剛開始的思維比較簡單,會著重于事物的表面,那教師首先應讓學生看到什么寫什么,想到什么寫什么。隨著年齡的增長,從最基礎的描述做起,打下堅實的基礎,學生會從初期簡單的寫作逐漸有意識地增加感想,運用技巧。
4.2學生怎樣寫。
4.2.1寫自己想說的。前面提到過,小學生在思考能力欠缺的情況下,想到什么寫什么。想要寫好作文首先要敢寫,敢說敢寫是寫作的第一步,引導學生把想說的話寫下來,學生的文筆會隨著思維的變化逐漸成熟。
4.2.2貼近生活。生活是最好的教材,通過寫生活中發生的事情可以使學生產生共鳴,留下深刻的印象。寫日記是很好的訓練寫作的方式,學生可以記錄下每天發生的事情,從點滴小事中領悟出了什么道理,對你有什么影響,這些都可以被寫進日記。使學生感受到寫作的真實性,不要養成寫空話、套話的不良習慣。例如,老師可以讓學生回家后觀察母親做飯,在課堂上向學生提問:"媽媽做飯第一步要做什么呀?"、"為什么做飯要先放油呢?"學生如果能夠回答出來,老師提出表揚,如果回答不出來,那就讓學生繼續回家觀察。這種教學會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讓學生注意到日常生活也蘊含著各種可想可寫的內容。
4.3老師怎樣教。
4.3.1教師要學會利用教材。教材是學生接觸寫作最直接的工具,小學教材從寫作內容,寫作思路,寫作方法上影響著小學生,利用好教材,將教材中的內容生動形象地傳授給學生,使學生產生共鳴。比如在學習語文教材中的《春雨的色彩》時,教師可以問學生:"誰能給老師模仿一下的下雨的聲音啊?",幾個學生在模仿完畢后老師開始進行教材教學,"接下來讓我們來看看作者是如何描寫下雨的聲音的?和同學們的描寫是不是一樣的呢?"
4.3.2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目前,大多數老師反應,學生不喜歡寫作。這不僅與學生有關,也與老師的教學方法有關。老師布置完題目后,任憑學生自由發揮,在沒有形成獨立的思維時,這對小學生來講是十分困難的,無從下筆,不知道寫什么,久而久之,便會對寫作產生抗拒的心理。
教師應該站在學生的角度上考慮,在他們的年齡階段,對什么事物感興趣,教師應改變枯燥的授課方式,使課堂變得有趣,循序漸進地帶動學生思考。比如,教師在寫作課上課前,給學生放一段視頻,讓學生把視頻講述的事情描寫下來,先概寫,再讓學生發揮想象力,想象接下來會發生什么事。
教師要對學生寫出來的文章進行點評,應多鼓勵學生,讓學生努力寫作的成果受到肯定。指出學生可以改進的地方,學生修改后,進行表揚,對小學生來說,肯定與表揚可以使其得到極大的滿足,激發學生再次寫作的信心。
4.3.3提供給學生豐富的參考素材。教師不僅要將教材的內容交給學生,還應在課堂中穿插地講述一些適合學生年齡的故事,擴大學生的知識面,開闊思路。在不斷地積累中,學生會慢慢形成自己的寫作方式,從借鑒發展到創新。
4.3.4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通過閱讀,使學生領悟到其他作者的描寫方法,同一事物,不同的作者有不同的描寫方法。在開闊學生視野的同時也使學生不自覺地積累了寫作素材,寫作經驗。
4.3.5對不同年齡不同年級的小學生提出不同的寫作要求。寫作要求對各個年級的學生是不同的。
低年級的學生首先應保證語言通暢,沒有語病。能順利地把自己所觀所想用簡單的語言描寫出來。高年級的學生則要開始注重寫作技巧的運用,通過比喻,排比,擬人等修辭方法豐富作文內容寫感受,內心情感的表達,運用到平日里積累的語言,提高表達的準確率,由簡到難寫出較為復雜的句子,逐步學會對細節的描寫,增強文章的可讀性。
4.3.6教師要以身作則。小學生善于模仿,教師的一言一行對學生的影響很大。教師不僅教導學生的寫作方法,同時也要教育學生做人的道理,為學生培養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將學生的寫作導向正確的方向。
總結:我國小學生的寫作能力欠缺,在寫作能力上有很多不足之處,這與中國人沉穩的性格有關,大多數人不善于表達,這也會導致無法將自己心中所想準確的陳述出來。此時教師的寫作策略便變得極為重要,正確引導,而不是強行灌輸。激發興趣,運用技巧,完善語言,逐步完成學生的寫作訓練。對小學生寫作的教育可謂任重道遠,需要學生和老師共同努力!
參考文獻:
[1]劉玲玲. 小學語文寫作教學策略研究[D].渤海大學,2013.
[2]王立娟. 寫作策略知識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用狀況的分析[D].上海師范大學,2012.
[3]楊敏. 小學語文課堂讀寫結合教學的問題分析與教學策略[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5.
[4]賈珍珍. 蘇教版小學語文教材的人文內涵及其教學策略研究[D].延邊大學,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