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課程改革強調小組合作學習作為本次課程改革積極倡導的有效學習方式之一,"小組合作學習"以培養發展學生創新精神為重點,讓學生在"自學試探"、"合作互動"的情境中探索目標、創新學習,從而獲得創新精神的培養和創造思維的發展,同時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教師也從"知識的傳授者"轉變為"創新活動的導航者",保證實驗的順利進行。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小組合作學習;探究;
中圖分類號:G623.5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6)11-0202-01
所謂數學合作學習,是學生在小組或團隊中為了完成共同的數學課堂學習任務,按照明確的責任分工進行的互助性學習。主要致力于構建一種學習群體。其實知識不是單純的通過教師傳授而得到的,而是通過學習者在一定的情景下,借助各方面的因素,充分利用學習資源,通過合作學習的形式獲得的更多。這說明,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知識獲取的方法是學生通過合作學習去發現,而教師的主要職能是積極學生創設學習情境,通過引導和啟發,幫助學生去獲得知識的。下面我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談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幾條比較重要的策略。
1.科學的組建合作小組
合理地進行合作小組的劃分教師必須結合班級的具體情況,有目的地對于學習成績 性別、性格特征等方面存在著一定的差異的小學生根據"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標準來進行分組,保證每組成員的組織能力、學習能力、學習成績、思維活躍程度、性別等都要盡量均衡。通過這種方式,能夠保證小學生在小學數學課堂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能夠真正達到組內合作、組間競爭的良好效果,保證學習成績不同的小學生都能夠在小組中發揮出自己的能力,讓學習成績比較差的小學生也可以通過組員的幫助而獲得提高,與此同時,學習成績比較好的小學生也能夠在互相合作和幫助他人的過程中變得更加自信。
另外,為了保證小學數學課堂小組合作學習的效果,教師應該對于小組的每一個小學生進行合理的分工,保證所有的小學生都能夠負責一定的學習任務,如有的小學生負責激勵、有的負責監督、有的負責總結匯報等等,并且,不同的分工也應該經常進行輪換,以便提升每一個小學生的綜合能力。 例如:我在讓學生分小組學習"認識鐘表"時,小組內有"教師",有"學生",有"記錄",還有"裁判",學生的分工非常明確。
2.教師要參與學生的學習活動并作出指導
合作學習是學生的一種學習方式,同時也是教師教學的一種組織形式,學生的合作是否有效,同教師的參與與指導是分不開的。因此,在學生開展合作學習的時候,教師不應"袖手旁觀",而應當利用小學生的心理特點,結合教學內容,捕捉生活中充滿趣味的的現象,創設啟發性、開放性和可合作性的問題情境激發學生合作的內在動機的情景或交流的意境。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合作學習中來。例如:在講《圓的認識》的時候,不是直接叫同學找到圓心、半徑和直徑,可以巧設情境:我們公園圓形的花圃,每天需要給它澆水,同學們想想,噴頭應該裝在哪呢?水最遠要噴到哪呢?同學們你一言我一語,思維十分活躍,竟然說出了"半徑輻射"的概念。同時,讓學生置身于逼真的問題情境中,使學生身臨其境地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學習數學妙處真多,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合作學習的動力。
3.小組合作學習應與自主探索有機結合
小組合作學習離開了自主探索這個前提,就如水上浮萍,落不到實處。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既要給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索的時間和空間,又要為學生創造小組合作交流的機會,讓學生在自主已探索的過程中形成自己對知識的理解,在與人合作交流中逐漸完善自己的想法,充分發揮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效性!
例如:如在教學《圖形的認識》時,安排學生討論,生活中有哪些東西是我們學過的這幾種形狀的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球體,由于這個問題與生活接近,學生討論得異常激烈。我也來到他們中間傾聽。發現有幾個小組在說到講臺桌上那個墨水盒時,都發生了爭論有的認為那是正方體的,有的則認為那是長方體的。我特意觀察了一下那個墨水盒,原來,墨水盒的正面是正方形,側面則是一個長方形,嚴格來講它應是長方體。這個爭論的出現,說明還有很大一部分孩子不能正確區別正方體和長方體。
這時有個學生講解了正方體和長方體的區別概念和特點,使得同學們其間運用觀察、觸摸、比較等方法,最后學生們異口同聲地說"這墨水瓶是一個長方體。"像這樣建立在學生自主探索基礎上的小組合作學習,我認為非常必要!
4.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每個學生都有效參與
合作學習,首先要更新教育觀念,要讓全體學生參與課堂,讓學生主動地從事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和交流等教學活動,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造的潛能,關注學習過程,注重學用結合,著眼全面發展。例如教學"統計"時,一開始采用"夾玻璃球"的比賽游戲,每個小組的同學躍躍欲試,興趣極高,聽完老師的比賽要求后,不等老師分工,小組內的成員已自行分工好了。哨聲一響,小組內有的數,有的夾,有的計,有的監督檢查,每個成員注意力高度集中,全身心的投入到比賽的進程中,組內秩序有條不紊,體現了合作學習的有效性。
5.評價要更多地關注學生學習的過程
學生的多方面素質主要是在學習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所以評價要更多地關注學生學習過程中的變化和發展,通過不斷的反饋,使學生發現自己的長處和優勢,同時發現與全面數學素質目標之間的距離,不斷改進不足,努力獲得更好、更全面的發展。評價是小組合作學習的導向,一定要全面而有激勵性。首先是過程評價,新的課程標準特別強調學習過程的評價,小組合作學習更注重學習過程的有效性,因此教師必須對各小組的合作學習進行現場觀察和介入,提供及時有效地指導,才能及時、全面地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從而實事求是、全面準確地對學習過程中學生的合作態度、合作方法、參與程度等進行評價,使各小組明確自己努力與改進的方向。其次是學習結果評價,小組合作學習的成果既要體現個人的智慧,更要體現團隊的力量。因此在評價學習結果時,要讓學生個人看到自己的點滴進步,給予充分肯定,又要讓小組成員分享到集體成功的喜悅,及時獎勵優勝小組,能大大激發學生的集體榮譽感,促進下一階段合作學習的順利進行。
小組合作學習作為一種新的教學方式,既能面向全體學生,讓學生在學知識的同時,又能提高人際交往和實踐探索的能力,是實現素質教育的很好的教學方式。雖然在實施的過程中,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但我們相信:只要我們不斷地探索、實踐,"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模式將不斷發展、日趨完善,從而更有效地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質量,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謝復娥.如何在小學數學課堂中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J]考試周刊,2010,(21)
作者簡介:
高生義,大專學歷,小學中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數學教學。重要榮譽:本文收錄到教育理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