鄢春芳
摘 要:在幼兒教育階段,教師要對幼兒進行全面教育,使幼兒的能力能夠得到全方位的培養和發展,為他們將來的學習發展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從引導幼兒主動學習、培養幼兒習慣、開發幼兒智力三方面研究幼兒教學中如何實施素質教育。
關鍵詞:幼兒教育;素質教育;應用實施;主動學習;開發智力
中圖分類號:G610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8-3561(2016)36-0062-01
素質教育在幼兒教育中的成功實施,能夠讓學生在幼兒時期接觸更多的發展機會,為將來擁有更美好的人生提供各種可能性。素質教育理念要求接受幼兒教育階段的兒童能夠在接受教育中學會學習、學會思考、學會獨立、學會自理、學會與他人交流交往和增強自身各個方面的本領。本文主要圍繞幼兒教育中如何實施素質教育進行研究。
一、引導幼兒主動學習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部分教師為了維持教學秩序,采取嚴肅的教學態度,使學生因為害怕而被動學習,殊不知這種教學方式只能使學生在短時間內保持安靜,時間長了就會使學生產生煩躁、厭學心理,這對學生學習是十分不利的,更不利于實施素質教育。面對這種情況,教師應該樹立素質教育的理念,努力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引導學生進行主動學習。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細心觀察每個學生的行為特點,了解每個學生的長處和不足之處,制定有針對性的教學措施。例如,在大班語言類教學活動的組詞項目學習中,教師就可以利用部分學生好勝心強的特點進行游戲教學,給組詞最多且正確的學生獎勵小紅花,使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獲得鼓勵,繼而使班級學習氛圍得以活躍。而針對思路較慢的學生,教師不宜采用激勵法進行教學,而應該采取循序漸進的誘導教學法進行引導教學。例如,在學習“手”這個字時,教師可以先引導學生想一想、說一說自己的小手都能干什么,再根據手的作用引導學生說出手的其他組詞,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保持較高的積極性,對學習活動充滿興趣。
二、培養幼兒習慣
好的習慣是成功的關鍵,而幼兒教育是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的重要時期。因此,幼兒教師要格外重視學生習慣的養成,為學生在以后的學習中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打下基礎。那么,作為幼兒教師如何在貫徹素質教育理念的基礎上對學生進行良好習慣的培養呢?首先,教師要嚴格要求自己,為幼兒學習樹立良好的榜樣。幼兒處于學習知識和行為的初期,經驗較少,對于學習大多出于模仿,主要的模仿對象就是老師、家長以及同學,其中老師又是他們最主要的模仿對象。因此,教師在與學生接觸的各項活動中(如吃飯、睡覺以及做游戲等),要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為學生做出正確的示范,使學生在一言一行中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其次,教師可定期進行禮儀選拔表演,選拔出學習好習慣標兵和生活好習慣標兵,培養學生良好行為的學習習慣。再次,幼兒園要對學生的習慣養成進行系統的訓練,使學生在規范的學校管理中獲得良好的行為規范培養。最后,幼兒不僅要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還需要有良好的勞動習慣。勞動技能學習是素質教育全面發展的五項培育目標之一,幼兒園應該適時開展勞動實踐活動(如植樹、手工制作等),培養學生熱愛勞動的思想,養成積極參加勞動的習慣。
三、開發幼兒智力
幼兒時期同時又是開發學生智力、促進學生掌握有效學習技能的關鍵時期。在這一時期,幼兒教師應該通過各種教學手段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獲得學習的動力,在學習活動中開發學生的智力,為學生后期的學習打下堅實的智力基礎。那么,作為幼兒教師應該采取怎樣的教學方法開發學生智力呢?首先,采取游戲貫穿課堂模式,使學生在快樂興奮的游戲體驗中獲得知識,并培養學生對學習的興趣。游戲是幼兒的天性,因此,教師要利用學生所擅長的游戲對學生進行引導教學。例如,在開發學生的空間幾何想象力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用積木堆出多媒體所呈現的圖片中的樣子。學生通過觀察圖片,能夠直觀地看到堆好的立體圖形,然后通過想象堆砌步驟進行實際操作。在動手操作之前動腦能夠有效地開發學生的智力,在動腦思考之后動手更能有效地鍛煉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其次,在課上鼓勵學生先舉手再發言。先舉手能夠有效維持課堂秩序,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課堂學習習慣。同時,鼓勵學生發言,使學生將自己的觀點通過語言表達出來,既能鍛煉學生的勇氣,又能增強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四、結束語
在幼兒教育中滲透素質教育思想能夠鍛煉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開發學生的智力,為學生以后的學習和成長奠定基礎。因此,素質教育理念應充分貫穿于幼兒教育的各種教學活動中,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姜麗玫.淺談幼兒園如何實施素質教育[J].林區教育,2005(03).
[2]愛麗.引導幼兒創造性地學習[J].學苑教育,2013(21).
[3]田玉蘭.淺談家庭與幼兒園實施幼兒素質教育的關系[J].承德民族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3(01).
[4]徐東.幼兒家庭素質教育的問題和對策研究[J].長春師范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