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瑤

摘要:隨著生活情境教學模式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使抽象的數學知識逐漸具體化、形象化,同時,生活情境教學模式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對學生的探究能力起到促進作用,更是對新課改政策的實際體現。因生活情境教學模式主要是將小學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相互結合,更好地促進小學數學課程的開展。本文對生活情境教學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實際應用進行具體分析。
關鍵詞:生活情境教學法;小學數學;實踐探究;新課改
中圖分類號:G622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2095-9214(2016)11-0018-02
生活是教學的源泉,在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事物都可與教學內容相互結合,也能促進學生對數學理論知識的理解。小學生由于年齡尚小,心理還不夠成熟,教師為了更好地實現教學的目的,采取生活情境教學法引導學生在生活中發現數學知識,增加數學知識的生動性和形象性,有利于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與學習。由此而見,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應用生活情境教學法是必然的選擇。
一、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生活情境教學法的應用
(一)能夠對教學重點進行細化
由于大部分小學數學教師未對生活情境教學法進行詳細掌握,對生活情境教學法的定義只停留在表面,即:生活情境教學法與其他傳統的教學方法類似,從而只關注對生活情境教學法的創新,而忽視傳統教學方法的作用,例如:預習及復習、將舊知識引入新知識中等,對學生的全面發展進行遏制。所以,教師在開設生活情境教學課程中,應適中有度,合理地應用,明確數學教學過程中的主次。
(二)符合學生的年齡與心理
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首要面臨的是學生年齡問題,需根據學生的認知范圍設計相關的教學內容,小學低年級的數學知識是側重經歷抽象的過程,在教學方法上,則更多地利用貼近該年齡段的簡單的生活經驗。如,一年級《分類》一課中,則利用學生的桌面文具擺放對比,體現出分類的過程以及分類的意義。
教學效果:100%的學生能夠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分類的過程以及意義,并且后續練習的正確率達到了90%以上。而小學高年級的數學知識是側重體驗抽象的過程,如教師仍采用低年級的數學教學方法,不僅會影響教學整體質量,還會使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學習產生厭煩心理,基于此,教師在進行教學過程中,可利用生活實際情況作為教學的重點,使學生在愉快的氛圍下提高數學成績。
(三)與生活實際息息相關
小學數學理論知識是實際生活理念的升華。小學生在學習之前已經掌握了少部分的實際生活經驗,對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將生活經驗與教學內容相融合,使學生產生共鳴,準確地數學教學重點進行分析。其次,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采用的是與實際生活相違背的教學情境,會使教學理念與實際生活相互脫節,易讓學生產生反對意見,從而增加數學教學工作的難度。
(四)創造和諧的教學氛圍
學生的德育教育也是教師工作中的重點,其中教師對“德育教育與數學教師毫無相關”的觀念存在著一定的誤解。而在事實情況中,對學生的德育教育需要教師之間的共同協作,屬于一項長期的教學過程。因此,在數學知識教學過程中,教師在設計生活情境時應注重情境的健康性、合理性,促進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掌握速度以及德育教學的效果,從而實現學生學科和德育的雙重發展。
二、生活情境教學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實際應用
(一)設置與生活相關的教學情境
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為了使學生快速解決數學知識的難點,可以采用生活情境教學法。教師只有將生活情境引入教學內容,才能使學生產生熟悉感和代入感,其中關于數學生活教學情境的運用,不是教師通過臆想自行設定,而是以實際生活為依據,將其帶入數學教學課程中。例如:在進行“小數乘除法”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設計生活情境,如“星期天,家人出門購物,某件商品價格在15.31元,共買5件,共需多少現金?”學生通過仿真的生活情景教學,加深對小數乘除法知識的理解,并同時拉近數學知識和實際生活之間的距離,對學生的實踐探究能力的發展起到促進作用。
(二)創造數學生活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教師通過對生活實踐經驗的整理與總結,將其運用至數學教學過程中,能夠提升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熟悉感,有助于學生利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常見的難點,以此為基礎,激發學生對數學知識學習的興趣,同時使學生認識到學習數學知識的重要性。
在實際的數學知識教學任務中,教師應重點關注數學知識與生活的相互結合,進而實現增加學生學習興趣的目的。例如:在“統計”這一課程中,教師可設計“買水果”的生活情境:首先,教師對不同水果的圖片進行展示,選擇多名學生相互扮演商販和客戶,完成水果的買賣。其中,扮演商販的學生需要對售出水果的數量和收入進行計算,而扮演客戶的學生則需要對購買水果的單價及總價格進行判斷。所以,生活情境教學法能夠使學生對“統計”知識點有淺析了解,并通過教師對統計知識的詳細講解,使其能夠快速將統計知識運用至實際的生活實踐中。
(三)增加生活情境化教學的對話,吸引學生的關注
數學教學的目的:將數學知識能夠運用到實際的生活中,即“學以致用”。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教師應注重生活情境與數學知識之間的關聯,提高學生的好奇心,但是卻不是過分的將生活情境完美化,而是還原現實。例如:仍以“統計”課程為例,教師可引導學生對本班的期中或期末考試成績進行分析,并讓學生以實際生活為依據設計相關的數學問題,利用這樣的方法,能夠增強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掌握能力。此外,生活情境教學能夠有利于解決學生在生活中常見的問題,加深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感知度與實用性。與此同時,科學、合理地運用生活情境能夠實現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主體地位,從而促進數學教學質量和學生成績的提高。
(四)增加實踐教學實踐,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隨著新課改“生活是數學的根源”理念的提出,教師在小學數學教學任務中,創造真實的生活情境引導學生開展實踐教學,促進學生實踐能力的提高。其次,教師還應引導學生對生活中常見的數學知識進行觀察與探究,從根源上提升學生解決各類數學問題的能力。例如:在進行“多邊形面積”教學過程中,教師可引導學生對生活中常見的多邊形進行觀察,并根據自身的實踐操作對多邊形形態進行還原,在此過程中,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手能力都會有所提升。
(五)實現生活情境教學的科學運用
大部分的小學數學教師認為生活情境教學,能夠有效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從而導致在實際的數學知識訓練過程中,由于教師的錯誤觀點,而缺少對生活情境的應用。這種觀念是較為片面的,生活情境教學法能夠提高學生對抽象知識的理解,并有效降低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難度;在課后訓練對生活情境的應用,能夠加深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印象。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注重生活情境教學法的全面性,將生活情境教學的利用范圍逐漸擴大。另外,在完成正常的數學課程教學任務時,可設計與生活情境相關的數學知識,在學生掌握知識的同時,體會到實際生活的樂趣。
三、結束語
總結上文,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將數學理論知識與實際生活相結合,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提高學生的思維理解能力,而且還能提升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學習興趣。總之,隨著教師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對生活情境教學法的應用,更好地提高了課堂教學質量與效率,為新課改教育的實行提供了強有力支持,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的目標。
(作者單位:杭州市留下小學)
參考文獻:
[1]陽水連.生活情境教學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5(41):179-179.
[2]曾婷.生活情境教學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J].西部素質教育,2015,1(12):103.
[3]鄭麗娟.生活情境方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研究[J].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15,31(12):169-170.
[4]戈啟良.利用生活情境開展小學數學教學[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4(51):167-167.
[5]付福彩.情境教學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J].新課程學習(社會綜合),2010(7):290-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