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哲
摘 要:所謂探究式教學模式是指,在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中,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對教師的教學內容進行自主學習、深入探究并進行小組交流、學習。隨著基礎教育改革和創新教育的發展,探究式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如何更好地應用探究式教學方法成為廣大小學語文教師目前亟待解決的重要課題。
關鍵詞:探究式教學;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應用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探究式教學主張加強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以學生為主體,幫助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自覺、主動地發現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進而形成自己的獨特見解。探究式教學為學生學習語文提供了一種嶄新的教學方法,充分落實探究式教學能夠真正促成語文課程目標的具體落實。那么,在實際的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中,我們教師該如何實施探究式教學呢?
一、開放課堂,發掘學生的自主探究潛能
民主、平等、融洽、開放的課堂氛圍是落實探究式教學的一個重要前提,因為只有在民主、愉悅的課堂氛圍中,學生才會自由、大膽地表明自己的想法,并在此基礎上和同學自由交流、互動。這就要求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尊重學生的意見,善于傾聽學生的想法,拉近師生之間的關系,和學生之間形成民主化的師生關系。
同時,在開放性課堂的構建中,教師首先要根據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幫助學生擬定合理的探究計劃,并提供具有一定引導意義的必要資料,引導學生自己去動手操作、實際探究,并幫助學生對自己的探究結果進行總結梳理。
比如,在蘇教版小學六年級上冊《麋鹿》的教學中,教師就可以運用探究式教學模式來培養學生協作學習的意識和研究探索的精神,讓學生在自己解決問題中感受到自豪感。這篇課文以簡潔的語言和豐富的內容介紹了珍稀物種麋鹿的外形特征、生活習性以及歷經磨難回到祖國懷抱的艱難歷程。教師就可以根據文章內容,設置出相應的探究命題,如,中國現有的麋鹿保護區有哪些,我們該如何對麋鹿進行保護?貝福特是如何進行動物飼養的,為什么他飼養的動物都很好?等等。然后創造出開放的課堂教學環境,引導學生充分利用多媒體等設備搜集、整理資料,鼓勵他們自由、大膽地闡述自己的觀點,充分發掘學生自主探究的潛能。
二、合作探究,鍛煉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在探究式教學活動中,教師是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學生是活動的參與主體,是探究者;教師的基本任務是“引”,啟發學生,學生的基本任務是“探”,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因此,在具體探究過程中,教師要正確處理好兩者之間的關系,以鍛煉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保障教學目標的順利實現。
教學活動是一個整體共同參與的過程,學生自身的發展離不開集體的力量,探究式教學更離不開學生間的互幫互助,只有在團體中,學生相互交流、相互學習,才能取長補短,實現最佳的教學效果。因此,合作探究是鍛煉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一個重要途徑。在探究過程中,教師可以先讓學生自由交流自己對探究問題的看法,在交流中碰撞出思維的火花,進一步明確探究的主題;然后,在引導學生對交流中產生的疑問或普遍存在的模糊認識進行進一步的查詢、探究,鼓勵學生大膽質疑、積極解疑。在此過程中,教師要善于誘導,多引導學生深入思考,找不同觀點。
比如,在五年級下冊《灰椋鳥》的教學中,教師就可以在教學中運用合作探究,讓學生自由結組,一起交流、探究問題。這是一篇優美的散文,介紹了灰椋鳥歸林時的壯麗景象,其中作者多次借灰椋鳥的活動表達了自己的內心情感,教師就可以讓每個小組自由選擇自己最愛的段落或者句子,來一起探究喜歡的理由,以及其中所包含的內在情感。這樣,合作探究集教師的指導與學生自主探究相結合,集傳授知識與解決問題相結合,極大提高了教學效率,鍛煉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三、創新作業,鼓勵學生的自主創新實踐
在傳統教學中,題海戰術、大量的課后作業壓得學生喘不過氣來,使得他們沒精力也沒興趣進行自主創新實踐。因此,隨著新課程的改革,教師的作業也要創新,努力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給予他們自由發揮自己特長、鍛煉自己學習能力的空間,鼓勵學生自主創新、勇于實踐。
比如,五年級下冊《月光啟蒙》,這篇文章作者回憶了自己的童年時期,母親在夏夜的月光下唱民謠、講神話故事的溫馨情景。在學完這篇文章后,教師就可以讓學生自由挑選自己喜愛的段落,并根據自己的理解,畫成一幅畫。如果學生不喜歡畫畫,那么,可以自由選擇用其他的方式把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也可以找和文字意境相同的歌曲、詩歌、朗誦等,鼓勵學生自主創新,勇于實踐。
總之,小學高年級的學生都有了自己的獨特見解和想法,有了獨立思考的能力,如何在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中更好地開展探究式教學,需要我們廣大教師進一步實踐、探究。
參考文獻:
徐艷.小學語文探究式教學模式的構建[J].語文天地(小教版),2015(1).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