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愛華
在第一學段識字教學中,多角度盤活資源,適時適度地融入詩詞、音樂、書畫等傳統文化元素,可以讓課堂氤氳著文化的氣息,呈現別樣的美麗。在引導學生識字的同時,達到2011年版課標所提出的“通過優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進學生和諧發展,使他們提高思想道德修養和審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
一、神話與音樂,可創識字之意境
1. 引入神話故事,讓識字教學有帶入感。識字教學中,教師可抓住低年級學生喜歡聽故事這一特點,以傳統文化元素為引擎,把學生帶入故事情境,激發學生識字的內驅力。如,一年級下冊“識字8”,讓學生在讀諺語中學生字。教學“初三初四娥眉月,十五十六月團圓”時,教師出示《中國傳統故事美繪本》之《嫦娥奔月》,借助多媒體讓學生重溫繪本閱讀中聽過的神話故事,從美麗的嫦娥圖像中直觀感受娥眉細細彎彎的特點。在故事情境中,比對娥眉與彎月,了解“娥眉月”,相機引導學生整體識記“目上毛,眉”,讓他們饒有興趣地進入識字情境。
2. 注入古典音樂,讓識字教學有親近感。古典音樂中所具有的優美旋律容易讓人身心舒展,精神愉悅。教師要善于擷取琴曲、笛曲等中國古典音樂,以一泓清泉般的音樂,洗去學生心頭的浮躁,打開學生的思維通道,從而靜靜地沉浸于專注識字的情境中。如,《數星星的孩子》一文中,課文起始句“晚上,滿天的星星像無數珍珠撒在碧玉盤里”充滿詩情畫意。教師用空靈悠遠的古典音樂營造氛圍,把學生帶進靜謐的夜空,感受滿天星星的美麗。音樂在課堂靜靜流淌,學生仿佛穿越時空,和小張衡一起置身于安靜的小院,用心地數星星。學生進入學習狀態后,引導識記“撒”字,教師創設了這樣的情境:觀察“撒”字,依據偏旁,知道它與手的動作有關。師生一起把珍珠一樣的“星星”攥在手心,伴著美妙的音樂,撒向碧玉盤般美麗的星空。看偏旁,記字形;做動作,明字義,不知不覺中學生學習了“撒”字。隨著這個“撒”的動作,屏幕上的“星星”越來越多,此時,教師帶著學生學習藏在“星星”里的生字,識字過程趣味盎然。在指導朗讀,感受靜美的基礎上,學生伴著柔婉的箏曲平心靜氣地寫一寫句中的“玉”和“珍珠”這些字。舒緩的背景音樂如鎮靜劑調節著學生的精神狀態,引領學生進入心靈寧靜祥和的境界,從而提高識字、寫字效率。
二、天文與詩文,盡顯識字之意趣
1. 導入天文常識,讓識字教學有厚實感。學習一年級下冊“識字8”中“夜望北斗知北南”時,教師可先出示“北斗七星和北極星”圖,讓學生了解北斗七星由七顆星星組成,連起來像一把勺子。再帶著學生有節奏地讀出北斗七星的名字,讓學生明白北斗七星的勺口對著北極星,北極星是盞指路燈,永遠高掛在北方,要是能認出它,就不會在黑夜里迷路了。這樣,學生不僅了解了北斗七星,整體識記“斗”字,還理解了諺語的意思。在此,教師不僅讓學生識字,還為學生打開一扇天文之窗,為將來的學習打下基礎。
2. 植入詩文資源,讓識字教學有靈動感。識字教學中,教師可根據教材特點,適時引入詩詞資源,讓課堂流溢詩韻,讀詩學文兩相映。如,教學《荷葉圓圓》,教師指導學生讀“小魚兒在荷葉下笑嘻嘻地游來游去,捧起一朵朵很美很美的水花”這個句子,相機引導學生學習生字“嘻”。
師:小魚兒在荷葉下游來游去,它的心情怎樣,你怎么知道的?
生:小魚兒在荷葉下玩得很開心,它笑嘻嘻的。
師:是啊,炎熱的夏天,有了荷葉這把涼傘,小魚兒玩得可高興了。你們看——(播放谷建芬作曲的漢樂府詩《江南》的視頻)
師:我們和小魚兒一起藏在碧綠的荷葉下,自由自在地玩耍吧。
(學生跟著音樂律動)
師:你們都是快樂的小魚兒,我看見許多同學露出笑嘻嘻的表情,真可愛!
師:(出示“嘻”)你怎么記住這個字?
生:“口”加歡喜的“喜”就是“嘻”字。
生:表弟總是笑嘻嘻的,我很喜歡他。
師:真不錯,還能用詞說句子呢!我們一起帶上笑嘻嘻的表情,讀讀《江南》,感受小魚兒游來游去的快樂吧!
由課文引出古詩,學生律動體驗,在詩文結合中識記生字。在誦讀中,學生真切地感受“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的快樂,學習的喜悅展露無遺。課堂上,學生調動各種感官,在自在地讀、自然地看、自主地用等活動中,聯系詞語輕松地識記生字,教學靈動而有效。
三、戲曲與對子,以彰識字之意蘊
1. 滲入戲曲元素,讓識字教學有審美感。《四個太陽》一課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認識“臉”字,聯系生活實際,出示“班上小朋友各種各樣的臉”的課件;有快樂的臉、悲傷的臉、微笑的臉、生氣的臉、調皮的臉。看著這一張張熟悉而生動的小臉,學生來了興致,笑意在臉上漾開。在此基礎上,教師變戲法般出示京劇臉譜,讓學生簡單了解白臉、紅臉、黑臉在戲曲當中所展示的角色不同的性格特點,初步了解中國戲曲臉譜所具有的欣賞價值和審美意義。在識字教學中滲透戲曲元素,不僅有助于學生識字,還讓學生感受到中華戲曲文化獨特的迷人魅力,實現認知功能與審美功能的和諧統一,展示識字教學的審美意蘊。
2. 嵌入自編對子,讓識字教學有生長感。教學《我是什么》時,教師結合“有時候我很溫和,有時候我很暴躁”這個句子,引導學生了解“水”這位小魔術師的脾氣。教師先出示“溫和”“暴躁”這兩個詞語和相關的表情圖片,指導學生帶著溫和的微笑拍手讀:溫和,和和和;輕輕地跺腳讀:暴躁,躁躁躁。接著,師生合作把水所做的好事和壞事編進對子。教師出示對子:溫和對暴躁,好事對壞事。灌溉田地,發動機器,令人歡喜。淹沒莊稼,沖毀房屋,令人生氣。然后帶著學生打節奏讀創編的對子。對子讀起來朗朗上口,體現了漢字的音韻美。學生不知不覺地了解了水的特性,積累了有關的生字,語文學習充滿詩意,充滿快樂。這樣,在語境中復現生字,學生溫故知新,課堂上充滿一種生長的氣息。
(作者單位:福建省長樂市教師進修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