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姣嬌
摘 要:新課程理念要求學生在學習中要自主、主動,解放課堂,讓學生做課堂的主人。而且老師也應當重視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主動性,從而提高數學課的教學質量,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所以,對于21世紀的學生,老師的任務不再單單只是教學、解惑這么簡單。老師的教學方法也應該與時俱進,以此來激發學生的思維和積極求索的欲望。其中合作學習的教學模式就能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興趣。
關鍵詞:小學數學;小組合作;有效性;技巧
傳統教學模式往往會打擊學生的積極性,影響學生的思維,降低學生積極求索的欲望。而合作學習的教學模式會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率。那么,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如何在新課程背景下,實現師生雙方的協同發展呢?這就需要老師在教學和備課上多下功夫。除此之外,還要充分發揮自己的主導地位,以此來幫助學生提高學習積極性以及學習效率。下面我們就探討在小學數學課堂中小組合作學習有效性的一些技巧。
一、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
構建高效的數學課堂應該采用自主與互動的教學模式。傳統的教學模式,老師占據著課堂的主導地位,課堂上老師講,學生被動聽。這種模式會打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而在小組合作學習中,老師要和學生建立平等、和諧的關系。老師要積極鼓勵和關心學生,讓學生多發言,多討論,從而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做課堂上真正的主人。這樣既能夠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還能夠為學生營造一種平等和諧的學習氛圍,從而讓學生在輕松的環境中學習數學知識。
二、合理進行分組
在小組合作學習中,老師要綜合學生不同的性格和思維能力來對小組中的成員進行精心合理的分組。一個小組一般3~5人為宜,人數多了不好管理。在小組中,有人負責組織討論,有人負責整理討論結果,有人負責匯報等,讓小組中每位成員都發揮自己的作用,他們在小組合作中都會非常充實,從而提升自己的合作能力和學習興趣。在這樣的小組合作學習中,小組成員互相學習,優勢互補,在溝通和討論中提高思維能力。這樣經過合理分配的小組比起隨意結成的小組來說,會有更好的教學效果。
三、明確小組規定
俗話說:“無規矩,不成方圓。”當然,在小組合作學習中也同樣適用。在合作性學習的模式下,教師也應該根據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來制定一些相關制度。一個小組中,往往成績較好的學生反應能力強,在討論中會積極的發言,這樣一來就減少了學習較差學生發言的機會,從而導致兩極分化。因此,老師可以制定:每位小組成員都先進行獨立思考,并且每位小組成員都要發表自己的言論,最后,總結集體意見,全過程組長來進行監督。這樣一來,每位學生都有了發言的機會,避免了旁聽者的角色。
四、發揮老師的作用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要求明確指出:“數學教學應從學生實際出發,創設有助于學生自主學習的問題情境。”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想方設法創設情境為學生的主動參與提供一個平臺,為教學的互動創造有利條件。在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老師要充分發揮自己的作用,積極為學生提供討論的學習環境。在小組討論過程中,老師也可以積極參與到小組討論當中,傾聽不同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教師發現小組脫離討論主題時,可以適當制止或及時糾正,靈活調節課堂的教學。
例如,在講小學四年級《三角形》時,為了讓學生了解三角形三條邊之間的關系,來讓學生進行一個小實驗。教師讓學生自己先動手用小木棒(3cm,4cm,6cm,8cm)來拼三角形,然后讓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中進行討論,并匯報交流的結果。
老師:請對剛才的實驗分成兩類來進行匯報。
學生:3厘米、4厘米和8厘米的不能圍成三角形,而其他的都能夠圍成三角形。
老師:下面請同學們討論一下,為什么3厘米、4厘米和8厘米這三根木棍不能拼成三角形呢?(并引導學生認識到3、4厘米的木棒太短,因此不能拼成三角形)
學生:因為這兩根木棒太短了,所以不能首尾相接拼成三角形。
老師:非常棒,那現在你們知道,兩個木棒相加的長度如果沒有第三根木棒長就沒有辦法拼成三角形。那么,三條邊符合什么條件才能夠組成三角形呢?請你們討論一下。
學生:三角形任意兩邊長度的和大于第三邊。
這樣通過老師的引導,學生完成本節課的學習,課下讓學生進行練習,鞏固本節課的知識,加深對三角形三邊關系的理解。
總之,小學數學合作學習的課堂是需要教師精心設計的。老師要合理分配小組,建立合理有效的制度,在課堂上充分發揮自己的作用來引導學生進行討論,從而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在討論中學習知識以及合作的能力。
參考文獻:
[1]趙倫飛.“自主探究,小組合作”教學模式初探[J].新課程學習,2011(1).
[2]艾靜.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J].教育實踐與研究,2011(10).
編輯 孫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