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國紅
摘 要:新課程標準下的有效課堂對教師的專業和教學的綜合素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強調科學探究是一種重要而有效的學習方式,同時也強調了新型的師生關系和教師課堂行為與角色的轉變。實施有效教學,是提高英語教學質量的關鍵。
關鍵詞:高中英語;有效課堂;探究
追求有效教學的核心問題就是教學的效益,即在班級授課中實現新課程三維目標: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落實的最優化。它包括教師有效地教和學生有效地學兩個方面。教師有效的教是前提,學生有效的學是根本和落腳點。有效課堂教學強調在課堂有限內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學效益,以此來促進教學成績大面積提高。反對課內損失課下補、課外損失校外補那種單純靠延長教學時間,加大作業量來提高成績的做法。同時,要以教師和學生的健康、穩定、持續發展為本,反對以摧殘師生身心健康為代價,實現“輕負擔、高質量;低耗時、高效益”。
一、實現教學行為的轉變
1.由“傳授知識為主”向“發展能力為主”的轉變
傳授知識與發展能力是學校課程的兩大主題目標。在課程史上,這兩大目標經歷了復雜的演變歷程。如今,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學生的智力開發、能力發展引起了人們極大的關注。教師更應該順應時代的發展,著重培養學生的能力。因此,教師在授課時要改變以往單一性、規范化、灌輸式的教育模式,而應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學會發現問題,并提高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在課堂上發展自己的能力,而非被動接受十分有限的知識了;也只有這樣,才能適應新課程標準的要求。
2.由“統一教學”向“分層教學”轉變
要讓學生全面發展,并不意味著讓每個學生都按統一的要求平均發展。它需要教師研究學生的個體差異,對學生的基礎了如指掌,以便進行因材施教。具體的做法是:把全班的學生按不同的基礎分成不同層次的學習小組,以便教師備課時真正做到既備教材又備學生;在進行課堂設計時,設計出不同層次的問題或難度不同的活動,按照難易程度分給相對應的學習小組來完成。當然,在設計這個過程中,教師需要進行有效的課堂提問。首先,問題要難易適中,體現教學的啟發性,太多或太少都不適宜。提問太多,學生沒有思考的空間,對所學知識難以理解、消化;提問太少,講授太多,學生很難有機會參與到課堂中來,最終會產生厭學情緒。其次,設問要巧選角度,從不同的角度對同一個問題進行設問,做到變中求異,多層設問,由點到面或者由面到點讓提問變得更有藝術性和啟發性。再次,既然是分層教學,在設計課堂的問題時就需要注重階梯性和針對性。對于重點知識提出的問題一定得體現出易難之分、基本和變式之分。針對不同層面的學生提出不同的教學要求,讓每一位學生在課堂上都有收獲,真正達到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3.由“教師‘教為中心“向“學生‘學為中心“轉變
傳統的教學都是教師在課堂上主講,學生在課堂上聆聽、被動思考及回答問題,而教師也從未或者說很少去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學習過程及其學習效果。而新課程下真正有效的課堂教學必須以學生為中心,關注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狀態、學習過程和學習效果,真正達到“教是為了不教”的理想境界。有效的課堂要求教師在授課時必須時時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特別關注學生能否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中來。只有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以一種高昂的情緒,全身心地投入學習中,學習才可能有效。所以,如何進行有效的課堂教學,激發和創造學生的最佳學習狀態是每一位教師必須深思的問題。這不是簡單的技巧問題,它既需要教師具備深厚的知識素養,能讓學生被你淵博的知識而吸引;也需要具備豐富的教學技能,還需要教師有一顆“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慈愛之心。學生的學習過程和學習效果是最能體現課堂是否有效的關鍵之處。學生積極的學習狀態是實施有效課堂的前提,但有效課堂的真正效果必須透過學生的學習過程和學習效果才能體現出來。有效教學必須牢固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在教學中始終關注學生的反應和變化,根據學生的學習狀態,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設計,一切以學生是否有所得,得到多少為目的進行教學。也就是說,要以學生在課堂上的即時且有效果的要求為主,而不應以教師精心設計的教案為主,牽著學生往前走,這樣的課堂與傳統中的好課相比,可能不夠完善,更加不完美,不符合傳統中好課的標準,但對學生而言,這樣的課堂卻是更加有效的課堂。
二、加強交流合作
倡導合作交流,是高中英語課堂有效教學的載體。合作交流就是新課改理念下課堂教學中學生學習的一種新方式,是除師生之間的互動外,生生互動極為重要的一環,學生之間可以面對面的交流、溝通、促進。課堂合作交流可以充分體現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主體作用,更好地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使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整個教學過程中。在合作學習時,學生總是興趣盎然、熱情很高。經過數年教學觀察發現,學生自主參加某項學習活動,而不是被迫去做這項活動,他們就會對這次活動表現出極大的興趣。贊可夫說:“教學法一旦觸及學生的情緒和意志領域,觸及學生的精神需求,這種教學法就能發揮高度有效的作用。
三、激勵性評價
在教學中,教師要充分發揮有聲語言和無聲語言等肢體效應,讓學生感受到老師真誠的微笑,贊許的目光,溫和的話語,使學生在心理上獲得自尊、自信和成功的體驗,激起學生的學習動機,誘發其學習興趣,進而使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學習。①在課堂評價中激勵。教師應對學生的回答給予及時、明確、有效的評價,要讓學生體會回答問題的成就感,學生對問題做出正確的回答,即使是很小的進步,教師都應當給予肯定、贊揚,這樣對增強學生答題的積極性和自信心非常有益。學生對問題做出錯誤的回答, 教師應立即糾正, 糾正速度越快, 越有效。②在作業批改評價中激勵。教師也應運用激勵評價,滲入情感因素,激發學生學習的內驅力,培養積極的情感態度,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創造條件。對優等生的作業評價提出表揚時,要不失時機地通過評語向他們提出更高的要求。中等學生屬于能上能下的群體,對他們的評價要倍加肯定和督促。對于較后進的學生,教師在指出每一處錯誤時,應當對他們的作業注意連續觀察,有進步就要及時給以肯定。
當然,讓高中英語課堂成為有效課堂的方法措施很多,不同的教師會有不同的教學風格和方法。讓高中英語課堂成為有效課堂將是一個永久的話題,因此,對于其方法措施的探索也是永無止境的。愿有更多的好方法得到交流借鑒。
參考文獻:
[1] 石國春,新課程改革下高中英語有效課堂探究,《中學生英語:高三版》, 2014(8).
[2] 吳棠 《英語課堂教學體系研究》 四川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