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玉娟+孔惠
職業教育應圍繞服務學生、服務教師的宗旨進行數字化校園的業務系統建設,以校務管理系統為基礎建設各類應用業務系統平臺。信息化建設應涵蓋從招生到畢業,從成績管理到住宿安排,從教學安排到教學評價的一整套管理系統。在校園卡系統平臺上,建成了餐飲消費管理系統、圖書借閱管理系統、宿舍電控管理系統等學習生活輔助系統,在規范管理的同時提高了效率,提升了品質。充分利用網絡平臺向師生提供各方面的服務,向國內外社會各界展示學校改革與發展成果。職業教育可全面實現網上新聞發布服務、校內外網絡通知服務、學生成績查詢服務以及工資查詢、辦公經費查詢等服務,廣泛開展了校園網絡應用服務。
以信息化帶動現代化,建設數字化校園,現代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管理、決策和科研中廣泛應用。開發或利用國內外先進的仿真實訓等數字化教學資源,骨干專業建有數字化教學資源庫,專業課教學普遍使用信息化手段。建立教學支持服務、電子學籍、教務和資產等信息系統。
信息化建設以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過程深度融合為核心,圍繞優化職業教育教學過程,創新教學與管理模式等關鍵環節,升級或改造現有教學管理系統,建設以動態調配的教學資源和學習資源的信息服務平臺為基礎的基于數據分析的智能特色數字化校園,或稱之為基于信息技術與職業教育教學管理深度融合的校園資源計劃。
一、業務系統平臺建設
業務系統平臺在內容上,由滿足管理需求向服務學生、教師使用,為領導提供決策轉變,通過統一的門戶平臺向學生、教師和管理人員提供個性化的集成服務。在形式上,由計算機應用平臺向計算機+移動智能終端轉換,配合無線局域網,實現學習資源的不間斷提供和管理信息的全方位服務。
1.教學指揮與監控平臺。該系統平臺擬專門為職業教育教學管理及行政人員設計,主要反映各教學與管理部門動態、實時運行數據,依據登錄者的身份權限,及時、準確地了解人、財、物的狀態數據,掌握所轄部門教職員工的工作表現,跟蹤學學校各環節事件與運行狀況,可作為職業教育教學管理及行政人員的主要工作平臺。
針對教學部門的需求,從專業建設及培養工程的角度,系統分“設計”、“實施”及“效果”三個部分細化監控數據,分別作為專業和培養工程的工作平臺。與其他數據系統不同,在這兩個平臺上,不僅反映實時數據,還將詳盡記錄專業建設的全過程。系統能自動生成一本本詳盡的人才培養工作記錄。通過指揮與監控平臺,從海量的數據中,智能化地提取各種能反映員工個人業績的數據,并據此制定員工的個人業績評價體系,使員工的各項工作可量化、可評價。
2.教學資源調度平臺。該系統平臺將通過對教師任課能力、教室使用現狀、實驗實訓場所使用情況的信息采集,動態地反映學校教學設施與設備使用狀態,以計劃安排與受理臨時申請的方式,科學合理地調度各項教學資源。同時可為學生提供開放式、自助式實驗實訓安排,統一配置教學資源,實現管理的科學化、自動化、精細化,突出以人為本的理念,服務學生。提高教師、教室、實訓室等教學資源的利用率,改革教學模式、手段與方法,豐富教學資源,提高教學與管理的效率和質量,降低管理成本。
3.學習資源建設與使用平臺。該系統平臺將構建先進實用的網絡資源檢索使用平臺,建設、整合、豐富信息化教學資源,創造主動式、協同式、研究式的信息化學習環境,建立師生互動的新型教學模式。課程分為公共文化課、專業基礎課、專業特色課和專業選修課四類課程,明確前置知識技能要求和課程目標標準,統一設置編碼,形成模塊化的課程體系。每個專業的課程由公共文化課加上必要的專業基礎課和若干專業特色課和選修課構成。同時,建設可滿足學習、教學和建設需要的運行平臺。讓使用者能用、建設者有成就、學校有積累,邊建設、邊使用,逐步推進、不斷豐富,持續積累。
4.教師工作與信息服務平臺。教師在工作服務平臺上可以查閱自己的上課信息,相關實驗實訓場所使用信息及教科研等個人工作信息。并可在工作日志中填寫教學場所的設備設施運行與衛生情況和學生的出勤情況及課堂表現,工作日志信息將同步反映到教學管理部門和學生輔導員的日志系統中,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
5.學生信息服務平臺。學生通過信息服務平臺維護個人檔案資料,與自己的任課老師、班主任、輔導員等進行網絡溝通。查詢課程安排和學習成績,獲取學校和社會的最新資訊等。可定期通過學生評教系統對任課老師、輔導員及后勤項目進行質量評價。
6.空中課堂。空中課堂將具備“展示”、“教學”和“討論”三大基礎功能。通過建設云技術網絡平臺,對課件、虛擬實驗的展示,向學生提供相關課程的網絡學習資源。對在校外頂崗實習的學生可提供遠程指導和管理,實現遠程考試和答辯,并可與企業管理與技術人員進行遠程交流。
二、信息門戶建設
網絡應用服務已經從分散走向集成,建設集成統一信息服務平臺,為廣大師生和管理人員提供統一的信息門戶和“一站式”服務平臺是目前信息化建設的核心。對各類綜合業務信息系統進行資源、應用、業務流程和用戶界面的集成,解決跨部門、跨業務的信息共享,建立全方位、多層次、綜合性的信息化服務體系是我校下一階段信息化建設的中心。統一信息門戶是在統一的標準與規范指導下,按照統一的安全機制建設各類業務信息系統,用戶通過登錄獲取授權的各類資源,從而達到“一站式”服務的目標,統一信息門戶平臺架構如下圖所示。在統一信息門戶的平臺下構建面向學生、教師和社會服務體系。
1.面向學生的集成服務。學生登錄后,可以獲得有權查詢的各類信息和應用服務。如報到注冊、選課、修讀課程、圖書借閱、交費,查閱培養計劃、教師介紹、課程表、考試安排、成績單、財務賬單、消費記錄、健康檔案、校歷等;可參與教師評價、與教師交流互動、分布式學習;可使用電子郵件訪問各種音頻視頻點播服務,獲取網上教學資源。
2.面向教師的集成服務。教師和管理人員登錄后,可以得到有權查詢的各種信息和各種應用服務;可跨部門查詢授權的學生信息,可進行互動教學、管理學生成績;查閱工資待遇、職務晉升、交流考查、人才引進、崗位聘任、聘用合同、職工考核、財務賬戶、科研項目、儀器設備、教學活動、對外合作與交流等信息;可查看工作日程,使用電子郵件訪問網上資源;經授權可以跨部門查詢。3.面向社會各界的集成服務。建立跨業務部門的公共信息系統。集成各部門和各業務系統中的對外公開信息,提供可定制的個性化服務,對關心、支持學校建設或有愿意了解學校各類情況的社會各界人士;可通過公開賬戶查閱學校信息,也可注冊特定用戶,登錄系統,定制個性化服務信息;有關部門經授權可查詢社會各界人士關注學校的有關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