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雅琪
摘 要:生物技術是21世紀的新型產業,隨著計算機技術的不斷進步,生物信息技術也發展迅速,生物信息學領域的科研成果層出不窮。關于生物信息技術的知識產權保護問題也引起了社會的關注,生物信息技術的軟件同其數據庫一樣也有著一定的特殊性,所以保護起來也有一定的難度。本文主要針對生物信息技術的知識產權保護問題進行分析。
關鍵詞:生物信息技術;知識產權;保護
21世紀是信息時代也是生物的時代。其中生物信息學綜合了生物科學、計算機以及高等數學等學科。生物信息技術是指應用數學知識,用計算機來計算和分析從生物學實驗中獲得的大量數據,并通過對這些數據的研究而得出一定的規律和結論。隨著計算機技術的不斷進步,生物信息技術也發展迅速,生物信息學領域的科研成果層出不窮。因此生物信息技術知識產權的保護問題逐漸引起了全世界的高度重視。不同的國家針對本國生物信息技術的發明創造建立了不同的法律法規來對其進行保護。但是我們國家在這方面的立法還不是很完善。下面筆者將會針對國外、國內對生物信息技術的知識產權保護以及保護中存在的問題進行逐一分析。
一、國外對生物信息技術的知識產權保護
目前國際上對生物信息技術的知識產權保護分為基因、蛋白質的序列和結構的專利保護,生物信息數據庫的知識產權保護和生物信息技術硬件和軟件的知識產權的保護三個方面。
從生物學角度我們知道基因控制著蛋白質的合成,而蛋白質的序列和結構決定著生物體的各項功能。由此可見研究基因和蛋白質對地球上的所有生物尤其是人類顯得至關重要。因此對兩者知識產權的保護也是一項重要且必要的任務。但是不同的國家對待此項保護有著不同的看法,各國之間存在著較大的爭議??傮w來看,可以將這些國家分為三類:相對保守型,中間型和積極型。生物技術比較落后的國家屬于相對保守型,他們認為從人體中獲得的細胞和基因等物質以及人的身體和器官都不能作為專利被保護。生物技術水平一般的國家則為中間型,他們同意授予從人體中獲得的細胞和基因等物質專利并對其進行保護,但是不同意將人體及器官作為專利保護起來。而生物技術相對發達的國家則比較積極,他們認為除了克隆人以外的所有生物技術研究成果都應該被保護。
對于生物信息知識產權的保護,當今世界大部分國家主要采用的是版權保護法。有少數國家對本國的生物信息數據庫采取部分保護甚至是不保護的措施。生物信息數據庫與普通的數據庫相比,本質相同但也有其自己的特殊性。如種類多,覆蓋范圍廣,更新速度快,數據復雜多樣等等。所以這將使得生物信息數據庫的知識產權保護有了一定的難度。隨著數據庫的逐漸擴大和發展,版權保護法將無法對生物信息數據庫起到保護作用。
生物信息技術的軟件同其數據庫一樣也有著一定的特殊性,所以保護起來也有一定的難度。目前,國際上對這方面的保護措施也只是做了初步的探究。在硬件專利保護方面,國際上普遍采用芯片保護專利的辦法。
二、我國對生物信息技術的知識產權保護
我國對基因與蛋白質序列和結構的專利保護的態度屬于中間型。從我國的《審查指南》這一文獻中可以看出,對于從人體中分離得到的基因,染色體等可視作化學物質被授予專利從而被保護。但是對于自然界中本身存在或沒有實用性的物質不予以專利保護。
對于生物信息技術數據庫的保護,我國同大多數國家一樣,采用版權法來進行保護。但由于生物信息技術數據庫的特殊性以及我國生物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版權法對生物信息技術數據庫的保護力度還是不夠。對于生物信息技術硬件和軟件的保護,我們國家和大部分國家一樣,通過著作權來保護軟件,并有自己的《計算機軟件保護條例》。硬件方面也是采用基因芯片的專利保護形式。
三、生物信息技術知識產權保護中存在的問題
在完善對生物信息技術知識產權的保護過程中,各個國家難免會遇到一些問題。能夠發現并及時解決這些問題就顯得尤為關鍵。
首先,所有的國家采用的是比較常規的知識產權保護模式。將生物信息技術分為三個環節來進行保護,并沒有將它們系統地結合起來。此外,如果對政府資助的生物信息資源不予以適當的知識產權保護,有可能在將來運行時于資金的匱乏而導致生物信息資源的流失和研究工作的中斷;或者導致生物信息資源的數量和質量的下降,使生物信息數據庫的維持和數據的可靠性產生問題;還會造成資金大量投入而無法得到有效回收。因此,對政府資助的生物信息技術研究成果的知識產權保護也是需要探討的問題。
其次,在進行生物實驗的過程中往往要查閱大量的資料,這就使得部分內容與信息與別的數據庫重復。這樣,原始數據庫的知識產權的保護就受到了一定的破壞。如何解決他們之間的矛盾將又是一項難題,目前,如何保護原始數據人的權利是現階段生物信息數據庫知識產權保護中需要重點關注的問題。
再次,公共數據庫與私人數據庫之間的矛盾也是一項不可避免的難題。目前,多數生物信息一級數據庫是有政府資金支持的,因此,可以免費向公眾開放,進入到公眾領域的發展范疇。部分企業與個人負責的生物信息數據庫屬于盈利性質,必須要有法律手段的保護,兩者的知識產權方面也出現了一定的沖突。有學者提出,生物資源是屬于全人類的,因此,生物信息數據庫使用不應該收取費用,還有部分學者認為,如果不采用必備的保護措施,將會影響這一產業的發展。為了解決兩者的問題,可以采用不同的保護政策,對于免費開放的數據庫,采用適度知識產權保護法,對于企業和個人成立的數據庫,則采用全面的知識產權保護法。
最后,生物信息技術作為21 世紀生命科學乃至整個自然科學的重大前沿領域之一,對其采取必要的知識產權保護從而促進該領域的發展是不言而喻的,但保護的程度應該如何掌握,保護的力度是否合適,需要進行探討。若知識產權保護程度不高,則會造成生物信息技術產業在快速增長后由于不能得到應有的保護而停滯不前;如果知識產權保護力度過大,則會導致生物技術的傳播受到限制,公共利益受到損害。
四、結語
我們正處在生物信息技術快速發展的時代,但在生物信息技術發展的同時也帶來了一系列的知識產權的保護問題。為了能有效快速地解決這些問題,需要各國生物信息技術學家的合作與配合,共同促進各國生物信息技術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劉志勝,付君,郭超,馬騫. 淺析我國農業機械發展中的知識產權保護問題[J]. 農業裝備與車輛工程. 2011(09) .
[2]劉輝,許慧. 知識產權保護與我國農業技術進步的經濟分析[J]. 科技進步與對策. 2010(06) .
[3]王潤華. 對我國農業技術知識產權保護問題的思考[J]. 廣東農業科學. 2010(07) .
[4]Microstructured Arrays with Pre-synthesized Capture Probes for DNA Detection Based on Metal Nanoparticles and Silver Enhancement[J]. Journal of Fluorescence . 1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