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曼++叢鈺瑩++陸淑嫻
【摘要】班級是大學教育管理的最基本單位,其凝聚力的高低對衡量班級建設質量具有重要的意義。班級凝聚力是指班級成員在班級團體中獲得了心理滿足后對團體產生的向往傾向或親和力。研究大學班級的凝聚力,有利于形成優良班風、學風、校風,有利于為學校教育提供一定的理論依據。本研究以高校大學生班級為研究對象,由此結合問卷調查、訪談法,探討大學班級凝聚力影響因素,從集體層面、班干部核心層面、個體成員層面三個層次探究班干部行為和心理、班級成員行為和心理與班級凝聚力強弱的關系,以及各部分對班級凝聚力產生的影響,并且提出相應的解決對策。
【關鍵詞】大學生;班級凝聚力;措施;班干部;個體成員
蘇聯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集體是教育的工具”。大學高校擔負著提高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和培養大學生團隊精神的重任,而班級是在校學生的基本組合形式,是學校開展教育教學和管理工作的基本組成單位,是賴以實現這些功能的有效載體。
過去對影響行為和凝聚力的研究多聚焦在企業團體或組織中,僅有散見的一些文獻聚焦在班級凝聚力的研究中,而且只是將班級定位在團體層面上進行研究。本文通過借鑒前人有關影響行為和凝聚力的相關研究,將視角定位在班級且將其從班干部核心層面、個體成員層面、集體層面三個層次上進行研究。
本研究采用問卷調查和訪談法,集中回收有效問卷139份。通過分析,大學班級人數均在30至50范圍內,認為所在班級的凝聚力情況為一般的占71.94%,班級里有1至5個能交心的朋友(除宿舍舍友)占74.82%,認為自己與班級成員之間的共同點為一般的占79.86%。由以上數據分析,目前大學生的班級凝聚力差,個體獨立性強。
在班干部核心層面,97.4%的同學認為班干部對班級凝聚力有積極影響作用,其中,56.83%的同學認為班干部有非常大的影響作用,由此,大學生對班干部的影響力持支持態度,說明班干部在班級凝聚力有積極的作用。
在個體成員層面,積極參加班級活動的大學生僅占30.22%,且61.15%認為自己對班級凝聚力沒有任何作用,0.72%持有消極影響的作用。由此,反映,由于大學生思想的獨立性,行為的獨立性,對班級的凝聚力產生消極的影響。
在班級集體層面,信息交流對班級凝聚力有重大的影響。46.76%的同學認為,班級只會主動通知一些比較重要的信息,至于其他信息必須要自己去詢問或找尋才能得知。44.6%的同學認為,有很多途徑可以得知有關班級的大部分活動和學術等信息,班級同學也會互相提醒,信息交流良好。但有8.63%的同學認為,班級的信息太多太雜亂,沒有人對此加以整理,造成了信息混亂,經常搞錯某些信息的內容。
此外,對影響班級凝聚力的原因做調查統計,同學積極性不高占58.27%,班干部組織不力占19.42%,學校課程安排占17.27%。同時,對班級凝聚力影響程度的調查分析,開學初班級成員間認識活動占61.87%,班級間的競爭占37.41%,學校提供的班級活動機會占69.78%。
通過上述調查問卷分析,得出:對班級凝聚力影響最大的是個體成員層面,班干部對班級凝聚力仍產生積極作用,同時,在集體層面,學校教學體制,信息交流對班級凝聚力有影響作用。
基于此,提出以下措施:
在班干部核心層面,班干部積極策劃舉行更多集體活動,可以增加同學間互動交流的機會;樹立個人良好人際關系,可以把其他同學融入到同一個大圈子里,增強歸屬感;通過和更多同學交流,了解同學想法,再進行反饋,促進溝通。通過上述及更多有效方法在班干部核心層面上可以增強班級凝聚力,產生積極的影響。
在個體成員層面,學校應針對開學初同學們陌生的問題,開展豐富的成員認識主題活動;更多舉辦班級間的活動,增強班集體的榮譽感,同時,合理課程安排,給予更多的時間,財力的支持,多開展團結主題活動。
在集體層面,對于信息的分享,在校層面,分配專業人士集中處理,班級采取相應的信息員,達到信息共享,對信息采取公平、公正、公開的處理方式。
參考文獻:
[1]趙小劍.高校班級凝聚力建設的影響因素及策略研究[J].科教論壇.2007,(4):156-164
[2]竺華稀,黃朝峰.論班級凝聚力[J].延邊教育學院學報.2010,(10):120-128
[3]姜利化.淺談如何增強班級凝聚力[J].法制與社會,2009,(16):39
[4]李守晶.高校班干部選拔與管理初探[N].中國證券期貨,2012,1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