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麗華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發明千千萬,起點是一問。智者問得巧,愚者問得笨?!闭n堂提問是教師教學技能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課堂教學的重要手段之一,優秀的教師總是善于在課堂上運用“提問”來啟迪學生的心智,引導學生獲得知識。那么,如何讓語文課堂提問更有效呢?下面我結合自己的教學體會,談幾點粗淺認識。
第一、明確課堂提問的目的
提問要有目的性。課堂上,我們設計問題,其目的主要有以下幾個:
1.為了引起學生的注意。在課堂上提出問題,刺激學生急于想了解課文的內容,引起其學習動機,進而使其對課文感興趣。
2.激發學生思考,便于下一個教學環節的進行。
3.考察學生對學習內容的理解程度。關于一個課題的內容,在授課之后,學生是否理解清楚,教師可發出問題,考察學生究竟掌握了多少,藉以反饋,促其進步。
4.喚起注意,重振精神。教師在課堂教學時,若看到有學生的注意未能集中于學習方面,這時可用問題喚起其注意,使之重振精神,進行學習。
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為自己設計的每個問題做精心的、充分的準備工作,并且要明確提問的目的,為一定的教學目的服務。比如有的教師這樣提問:“同學們,這篇課文告訴了我們什么呢?”這樣的問題讓學生如何回答?可以說答案有無數個,課文告訴我們的信息很多,任意說一個都可以。但學生無從下手,竟難以回答,結果導致冷場。其實,執教者的目的就是讓學生理解課文中的做人道理的,完全可以這樣問:“同學們,這篇課文告訴了我們什么樣的做人道理呢?”如果是課前導入性的提問就更要精心設計。開篇的問題提的好,可以起到綱舉目張、勢如破竹的作用。
第二、為課堂提問做好充分的準備
1.激發學生興趣,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我們語文教師要善于打破條條框框的束縛,語文課上多引入學生感興趣的話題,課堂上敢于“放野馬”,力爭使每堂語文課都具有極強的趣味性、針對性和鮮明的時代性。語文教師要善于通過圖畫、幻燈、錄像、演講、辯論、朗誦、表演、社會調查等形式來豐富課堂,激活課堂,充分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導學生積極參與,主動思考,敢問善問。比如我善于朗誦,所以課堂上課內課外的東西,盡量聲情并茂地朗誦,我的學生受到感染,也是如此,多朗誦,多思考,多展示。
2.創設問題情境
其實,語文課堂上學生問題的生成不是突然的、毫無理由的,而是需要教師的撥動與點燃。我們語文教師要善于結合教學內容、學生實際、教師風格、時代特點等因素,故意制造一個個讓學生誤解、反問、追問、假設的機會,創設一些問題可能產生的情境,啟發引導學生提出不同看法和見解。如在賞析古詩句“萬籟此俱寂,但余鐘磬聲。”時,學生普遍覺得無從下手。如果我們教師不直接問學生這句詩好在哪里,而是問句中“但”字有何作用,句中運用了什么手法,并在此基礎上作一點鋪墊引導,講一講以前很多學生在寫作文時常用“教室里靜悄悄的,連一根針掉下來都能聽見?!钡木渥觼肀憩F教室的安靜,學生很快就能調動起自己的思維,得出答案。
這樣的問題既能有效培養學生學習的主人翁意識,又能激發學生學習的內驅力,促使學生產生一個又一個令老師驚訝與欣喜的高質量個性化的問題。
3.適當“留白”,激起學生探索的欲望
課堂上,語文教師要摒棄滿堂灌、滿堂問、讓學生手忙腳亂、不假思索地“忙碌、熱鬧”狀況,多為學生的思維清理一些障礙,埋下一些可能引發學生提問的“導火索”,留給學生適當的機會和充足的時間,激起學生更多的探索、求知的欲望,使其產生新的疑問,探得更多奧秘。
第三、創設民主和諧的課堂提問氣氛
1.放下教師的架子,增進與學生的情感與友誼。教師要主動走進學生,親近學生,與學生一起學習、一起探討、一起游戲,用微笑的面容、期待的眼神,親切的話語、飽滿的激情等打消學生對教師的懼怕和隔閡心理,建立真誠信任、平等友好的良好師生關系,使學生有話就說、實話實說。
2.尊重學生,保護學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堅決反對斥責、譏諷學生,體罰和變相體罰學生,尊重學生。教師要鼓勵學生標新立異、打破沙鍋問到底,樂意聽到學生的不同意見,對學生那些奇異、獨特甚至不可思議的想法不簡單粗暴地予以否定,而是及時地給予表揚和扶植。
3.教師要放棄課堂話語霸權,給學生一定的自由度。語文教師要允許學生在課堂上出現某些“離題”“出格”,甚至“出錯”的行為,并要積極引導學生,使他們走入“正題”,然后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尋求答案。
第四、靈活控制問題的難度
課堂提問絕不是教師要故意難倒學生,令其出丑來處罰學生。教師要注意根據學生的性格特點和知識水平來提問,最大限度地保護學生的自尊心,滿足學生的表現欲,助其盡快答題成功,從而獲得勝利的喜悅及努力進取的內動力。比如,對知識全面基礎扎實的學生,可提問知識性強、難度較大的問題;對知識量少基礎較差的學生,應提問些淺顯的判斷題或者選擇題;對思維敏捷口齒伶俐的,可提論述性的分析題;對反映遲鈍靦腆少語的和說不好普通話的學生,則要問一些答案簡短容易表達的問題。遇到回答問題確有困難的學生,教師就要及時分析原因,靈活調整控制問題的難度,幫助其盡早走上答題之路。倘若問題容量過大,要求不夠明確,學生不明白教師的意圖,茫茫然不知從何答起,此時教師就要進行適當的提示、補充和調整,使問題的要求更加明了,更具有指向性。
西方學者德加默曾說:“提問得好即教得好”。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也就取決于教師的提問。語文課堂提問的有效性,是每個語文老師都非常關心和必須解決的問題。然而語文課堂是精彩的課堂,提高課堂提問的方式應該靈活多樣、不拘一格,更不應該簡單呆板、一成不變。在教學過程中,究竟該采取什么樣的提問方式,則要具體問題具體對待,不可強求一致。但作為始作問者的語文老師,必須認真學習理論,深入鉆研教材,只有具備了淵博的知識、開拓進取的精神、開放的思維、創新的意識,才能做到“投出一粒石,激起千層浪”,我們的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才會有更大程度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