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廣華
摘要:美術課程作為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的必修課程,對學生的人格成長、情感陶冶及智能提高等具有重要價值,對學生的生活、情感、文化素養和科學認識等產生了直接與間接的影響。美術教育之所以被定位為必修課程,是因美術教育課程的工具性和基礎性所決定的。那么美術課程在相對閉塞的農村學校,如何才能更好的開展,我認為課堂上的有效激勵機制對于開展農村中學美術課程有著很重要的影響。
關鍵詞:美術課;綜合性課程;可行性;農村中學;激勵機制
一.農村中學開展美術課程的現狀
1.對美術教育的重視不夠。
不少學校對美術教育重視不夠,缺乏正確的認識,認為美術課可上可不上,隨便對待,簡單應付。有的學校雖然開設了美術課,但形同虛設,隨意性較強,經常被主課占用,一學期沒有上過幾節美術課,使學生不能接受應有的美術教育,造成大多數的農村孩子缺乏美術知識和技能,學生的美術素養低。
2。學生家長認識不夠。
在農村,絕大多數學生家長思想封閉,觀念陳舊,文化素質低,知識面窄,由于長期受應試教育的影響,他們只關心孩子語數等“主課”的學業,認為自己的子女既不是歌唱家的“料”,也不是畫家的“料”,孩子學與不學,教師教與不教,沒有多大關系,以至輕視甚至于阻礙孩子學習音樂和美術。
在農村中學,受過美術專業化、系統化教育和培訓的教師為數很少,嚴重制約了農村中學美術課程的發展。針對美術課上的諸多弱勢,為了提高美術課堂的效率,增加學生的積極性,我們嘗試了一套激勵機制,力求進一步控制好美術課的主動性。目的是通過激勵手段,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以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二.激勵機制
激勵指利用某種外部誘因調動人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使人有一股內在的動力,向所期望目標前進的心理過程。也就是激發人的行為,推動人的行為,調動人的積極性,就是讓人們自覺自愿地、努力地工作,并創造好的績效。
三.激勵機制在開展綜合美術課堂中的重要性
激勵就像是化學實驗中的催化劑,每一個學生都是一個可以深度挖掘的金礦,只要我們充分發揮激勵機制的作用,就可以開發和發展學生的潛能,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創新意識,提高課堂教學質量,能幫助學生更好的培養學生對美術課的興趣。
四.實施激勵機制的具體步驟和方法
(一)、準備階段。
1.摸清底細,有的放矢。
首先了解學生在小學階段的基礎是怎樣的,可以通過問卷調查,或找一些學生來聊天從而了解他們在小學階段基礎如何。在了解學生的基礎后,將學生按“組間同質、組員異質”(小組與小組之間的綜合能力水平是相當的,組員之間各有特長)的大原則分成不同的小組。
2.思想動員,統一認識。
向學生詳細闡述激勵教學的目的、方法和具體的評比細則。特別強調,把每一節課每一個學生的表現都記入成長檔案中,目的就是鼓勵先進,鞭策后進,營造一種爭先恐后的學習氛圍,希望所有的學生都能提高認識,正確對待,并把它當成一種前進的動力。
(二)、運用激勵機制要注意的事項。
1、教師的激勵方式要靈活多樣,讓學生永遠意猶未盡、充滿期待。并且要關注學生的變化。
2、教師要運用好反饋,對于進步的學生找各種機會給予表揚,在課堂上多給他們表現的機會,這樣有助于促進學生的積極性,促進其更好的發展,
(三)、激勵機制下,美術課常規架構。
1.課堂工作:檢查前置作業、小組合作交流、展示小組成果、老師課堂小結、課后小組作業。
2.前置作業以小組交叉檢查為主。例如:第1小組與第6小組與第11小組,三個小組形成三角形互檢,三個大組相互輪檢。組長要按老師要求嚴格檢查組員的作業情況,如實反映;對未做或沒按要求做的,要布置其重做或補做,并做好記錄和復檢。把每一組每天的分數都統計好,進行激勵。目的就是讓學生先學,主動學習,變被動為主動。
(三)課堂評價表以下:
五.有效的激勵機制對課堂的影響
1、學生的變化
有效的激勵機制改變傳統的以單一的憑老師的模糊印象來評價學生課堂上綜合表現的做法,學生通過一定的努力可以達到自己的學習訴求,如對自己作品的大膽展示、對同學的作品提出質疑,形成了課堂思想上的交流。學生的注意和精神從以前開小差轉移到課堂的學習交流當中。對于學習處于中下的學生,更加是幫助學生控制自己,保持其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學習興趣性。
以下是針對學生對美術課程開展激勵機制評價滿意度的調查數據表:
從數據可以看學生對美術課上的激勵機制的滿意度從七年級的30.6%升到九年級時的82%,足以證明機制的受用。出學生從小學畢業到中學,是一個全新的學習開始,往往七年級的學生都表現出一種無所謂的態度。但接受的百分比也有45%,接近一半的學生接受,可見該激勵機制是符合人的發展的。七年級的學生隨著學習年段的增加,對我們美術課程課堂上的激勵機制還是越來越喜歡的,得到了學生的認同,八、九年級的學生就更加滿意了。
2.課堂的變化——展示、交流、質疑、分享。
在課堂上,老師就收獲了美術課堂的教學靈活方法。
老師的教法再也不是用語言描述,而是通過激勵機制展示的途徑,學生展示例子,學生交流,疑問解答來引入課堂內容。例如:八年級的上冊的第二單元第二課——《交織的音畫》。學生課前準備好了關于線條的不同素材,有風景攝影的、有樂器上的線條的、有晚上放煙花四射的線條、有的舞蹈線條……課前,讓學生分享前置作業的成果,從而帶出課程的重點。這樣體現了一種平等的、互動的課堂師生關系。課堂上充分尊重了學生的生活感受。這樣上了一節課,學生對課本內容是有深刻感悟的,對生活中的美也是能找到切入口。于是就實現了情感態度價值觀教育、能力提高、學習方法運用、基礎知識掌握的四維目標。這就是激勵機制下的高效課堂——展示、交流、質疑、分享。
六.怎樣利用好激勵機制。
首先,要把握獎勵的尺度,教師要把握獎勵的尺度。對于一些大家都能想到的普遍性回答無需獎勵,只要給予肯定即可,只有對具有創造的、能夠開啟學生思維的精彩表現才應當獎勵,只有這樣對學生進行獎勵,才能有效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才能起到激勵學生不斷進取的作用。老師的獎勵也不能太廉價了,這樣不但不能起到激勵的作用,相反還容易“培養”學生學習上的惰性——無須努力就能夠得到老師的獎賞,以后在學習上也不要花費太多的精力了。
其次,要把握獎勵的時機。學生精彩的回答應當是具有一定廣度和深度的思維成果,也不是所有學生一聽就能夠明白和理解的,對于多數學生來說需要一定的時間進行消化,所以當學生出現了精彩的回答以后,教師不要急于獎勵,不要因為獎勵學生而強行中斷正常的教學活動,否則會打斷學生的連續思維,不利于學生理解。所以此時教師的任務就引導學生進行思考、消化,幫助學生理解。
在課堂教學中探求激勵機制是十分重要。“激勵”不僅可以鼓舞學生積極投入學習,提高教學效率,而且由于激勵而培養起來的勇于進取、樂于競爭、奮發向上的精神,也是現代人的重要素質。我想,只要我們根據學生的心理發展規律,合理地進行獎勵,一定能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堂也會因此而充滿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