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運用現代職業教育理論指導實踐并整合本地高新園區創新資源,從更新全體師生參與小發明制作創新教育活動觀念,完善小發明、小制作教育機制,營造“四結合”小發明小制作創新教育氛圍,在各專業教學中滲透小發明創造教育以奠定學生創新素質基礎等方面來指導學生進行小發明小制作活動,開展多種形式的科技活動,最終達到提高學生創新能力的目的。
關鍵詞: 職業教育;小發明小制作;創新能力
科學技術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以巨大的威力和人們難以想象的速度深刻地影響著人類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號召全國人民進行“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活動,這充分凸顯了創新決定一個國家和民族綜合實力和競爭力的重要性。要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實現“中國夢”,沒有創新是不行的,而創新的關鍵在于人才。創新人才的培養是一項系統工程,必須從小抓起。在學生中開展小發明小制作活動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有效途徑之一?;诖?,長沙高新技術工程學校(以下簡稱“我校”)靈活運用現代教育理論指導實踐,充分利用本地教育資源,歷時5年開展小發明、小制作活動,在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全面推進職業教育小發明創新教育方面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自2011年開展活動以來,我校學生小發明、小制作創新作品從以前的零狀態到現在碩果累累:發表在《湖南發明與創造》等全國公開發行的青少年科普教育刊物上的作品就有近50篇次;參加由上級主管部門組織的全國、省、市青少年科技創新賽、金點子獎賽等賽事獲國家級、省級、市級獎40余項次;近三年我校電子專業師生參加市級以上的科技發明創新和專業技能大賽212人次獲獎,其中長沙市級一等獎78人次、二等獎98人次,湖南省一、二等獎27人次,全國特等獎12人次、一等獎7人次、三等獎15人次;2014年《以發明制作引領中職學校創新創造教育的探索與實踐》獲得教育部中等職業教育教學成果二等獎,輔導教師楊明輝、朱世民先后獲得全國科技發明先進個人、省優秀科技教師、長沙市園丁獎、長沙市優秀科技輔導員、高新區優秀科技輔導員等各級榮譽30多項;學校連年都被評為長沙高新區科技創新教育先進學校,多次獲長沙市青少年科技創新教育先進集體。
我們是如何取得這樣好的成效的呢?我們的實踐做法是:
一、全體師生參與小發明小制作創造教育活動觀念更新
以前,我校師生對小發明創造活動認識不夠,更談不上重視。如科技活動課、創新拓展課等以應付對待,有其課名,而實則由班主任等科任老師代上。老師對活動不支持,學生參加興趣不濃。部分教師和學生甚至對開展小發明小制作活動存在一些認識誤區:一是“無用論”,部分老師認為這些都是吃力不討好的事,更有老師擔心開展活動會影響教學質量和學生的專業技能;學生則認為只要學好語、數、英,其他的學不學無關緊要。二是“無關論”,部分老師認為這是輔導老師、專家學者的事,與自己的實際工作無關;學生則認為發明創造都是科學家、大人們的事,發明創造不是自己能做得了的。為此,我校組織全校教師共同學習了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職業教育改革全面推進學徒制培養的決定》以及發達國家重視和開展青少年科學技術普及活動相關文件、政策、活動案例等,使全體老師逐步認識到開展發明創造活動對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作用。
在學生方面,我校定期邀請了湖南省、長沙市發明學會有關專家向學生作發明與創新等相關的講座。如“二戰后的日本是怎樣興旺發達的”“美國指手劃腳的背景”“德國工業的強勢”等專題講座,并結合我國近代處處挨打的恥辱史實,以及解放后“兩彈”強國威、壯民心的事實來論證發明創新的重要性,說明大力加強科技教育,開展發明創造活動,是我國教育適應科學技術迅速發展、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的必然趨勢。同時,有效利用校內、校外各種教育資源和長沙高新區高新技術企業,多形式、多渠道地為學生提供活動陣地,將課程教學、大眾傳媒、科技館、科技節等教育資源有機結合起來,形成一股合力,共同實現了全體師生參與發明創造教育觀念的更新。
二、完善小發明創造教育的機制
第一,健全了小發明、小制作活動的組織機構。學校成立了以校長為組長的活動領導小組,成立了創新、創造、創業“三創辦公室”,實行分工管理,責任到人。領導組成員按照各自的分工做好自己的工作,做到專項活動由專人負責和輔導;其他教師也要按照學校的要求,把創新教育有機地滲透到自己的課堂教學當中去。
第二,定期召開創新領導小組會議以及教師、學生會議,學習上級文件,研究、布置工作,交流經驗,并且在開展具體活動中做到“六有”,即有計劃、有內容、有檢查、有總結、有專人負責、學生人人有作品。
第三,學校每年上半年開展小發明科技活動,并設立了發明創造活動專項經費。同時學校要求全體師生不斷學習、積極進取。領導盡心盡力,積極為培養創新型教師創造優越的條件不斷努力,除在課程安排上,對專、兼職輔導員工作量予以照顧,還積極組織師生外出學習參觀。學校專門開辟了活動場所和活動基地,逐年添置發明創造設備。
第四,建立和完善了學校創新教育激勵措施,獎勵在小發明創造活動中取得成績的師生,在學生中設立“高新小發明獎”,把科技創新活動與先進教師、文明班級的評比等掛鉤。
總之,學校盡量從人力、物力、財力支持開展小發明創造教育活動,從而使學校開展小發明創造教育制度化、規范化,同時條件日益優化。
三、營造社會(企業)、家庭、學校、師生參與的“四結合”小發明、小制作創新教育氛圍
良好的創新教育環境是取得教育成功的重要因素。要增強學生的小發明創造意識,培養創新能力,首先應致力于營造一個小發明創造教育氛圍和環境。為使小發明創造教育能順利進行,學校積極營造了濃郁的社會、家庭、學校、全體師生參與的“四結合”小發明創造教育氛圍和環境。
(1)我校通過家長、社區、老師朋友等多渠道與相關企業溝通,每學期定期組織學生參觀有關科技生產含量較高的工廠。通過參觀,使學生認識到科技在現代生產中不可替代的地位,激發他們熱愛科技的熱情。
(2)在開展活動起初,大多數的家長視這項活動為“異類”,責備子女“不務正業”,對子女參與這樣的活動甚至持反對態度,我校就通過家長會、家訪、大眾傳媒等形式扭轉家長這種偏激的思想,將教師、學生家長和社會各界力量有機結合起來,使家長意識到引導子女對科技的了解和探索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如家長們看到省、市區報刊、電視臺等媒體對我校開展小發明小制作活動的相關報道后,對我校的小發明創造教育活動更加理解與支持?,F在常見到家長與子女一起完成作品,并利用節假日為子女選購科普書籍等,儼然一個科技輔導員。
(3)除對教師參與小發明創造觀念更新外,平時小發明創造課堂教育滲透制度化,每學月上4節滲透小發明創造匯報課,進行評比,定期小結滲透教育情況;各班學生小發明小制作成效與評選先進班主任、優秀教師掛鉤。
(4)鼓勵學生自創條件,動手創作,開辟專題宣傳窗,讓其了解創新。我們注重引導學生:①把課余自玩時間用在發明創造活動上,課外進行小實驗、小制作等。像電子197班楊X同學利用壓力開關將老式電烤爐開關進行改裝,獲得了全國科技創新作品金獎,徹底解決了電烤爐忘記關開關斷電造成火災發生的問題。②把部分零用錢用來購買科技方面的書籍、模型或制作材料,如現在很多學生訂閱了《科技發明》等科普書刊。為便于學生主動探究科學知識,我們向學生公開輔導教師及科技發明興趣濃的學生電話、信箱等溝通渠道,學生在課外碰到疑難,可通過網上交流咨詢、電話交談,甚至是老師上門答疑。③學校開辟了小發明小制作活動專題宣傳櫥窗,內容有學生成果、發明人士事跡、問題與點子、科技動態等,學生從中不但可了解創新,還可與大家共同分享創新成果,形成了良好的創新氛圍。
四、在各專業教學中滲透小發明創造教育,奠定創新素質基礎
學校是一個整體結構,學生的成長過程中積累了每學期每位教師勞動的印跡,它是由不同專業、不同學科體系的教師共同培養、協同完成的。小發明創造教育活動也不例外,它不是單一的活動,需要有豐富而系統的知識來支撐,因而涉及各專業課的教學,只有全體教師協作,才能使個體勞動的功效聚合為整體效能,從而提高學生的創新素質。
我校在各個課程領域中積極實行啟發式的教、探索式的學、理實一體的教,注意引導學生創新思維的發展,加強引導學生的創新學習,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學生獨立獲取知識、運用知識和創新知識的能力,建構起系統的知識結構。在各專業教學活動中,隨時注意對學生進行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滲透小發明創造教育的思想,為學生進行創新奠定素質基礎。如在專業綜合實踐活動課中使學生掌握探究的方法、過程等;電子學科使學生掌握測量和記錄的知識和技能,“想一想”“小研究”等能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科學思考問題的能力。
五、指導學生掌握相關的小發明方法
提起發明創造,許多老師都感到頭痛,作為中職學生更是覺得茫然不知所措。那么如何指導中職學生走上小發明、小制作之路呢?其實進行小發明、小制作也是有章可循的,只要掌握了常用的一些發明技法,人人都能進行發明創造,只不過是層次不同而已。
1. 培養學生“問題”意識
“發明千千萬,起點是一問”(陶行知語)。愛因斯坦說:“提出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所以首先要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我校在學生開展小發明、小制作系列活動中,引導他們關心與自己生活相關的現象,指導學生注意觀察、研究身邊現象,從中發現問題,以至解決問題。
2. 指導學生掌握常用的發明技巧與方法
根據現代科學研究,人的創造發明也是有規律可循的。人們掌握這些規律,就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們利用專門的科技活動課結合生活實際,向學生傳授常用的發明創造法。如克服缺點法:明確每種物品都有缺點,改正了其不足和缺點就是發明;希望發明法:設計出能滿足某種需要的物品,就是發明;組合發明法:將不同物品組合在一起,增加了功能也是發明……指導學生多看些青少年科技教育的課外書籍、科技教育電視片,如學校每周定期播放《我愛發明》《是真的嗎》《原來如此》等大型科普節目,讓學生發現其實發明無處不在,只要處處留意觀察,就有發明的靈感。同時引導學生廣泛地多參加或接觸各種活動,多觀察周圍的事物,找出它們的不足,從這些活動中尋找發明課題。當然對中職學生來說,根據他們的知識結構,我們要求的只能是些小發明、小制作,哪怕只是一個想法,只要是有別于其他的,都是值得肯定的,關鍵是讓他們的想象“飛”起來。經過這樣一系列的學習,學生的思維活躍了,不再膽怯了,從原來不敢想,變成了大膽地想,點子層出不窮。
六、開展形式多樣的科技活動,展現創新能力
在通過對學生進行一系列的小發明、小制作教育活動后,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創新素質。但如何將學生的創新能力展現出來?只有措施方法得當,才能使學生的創新能力得到最大的發揮。
(1)學校每年都舉行科技藝術節活動,讓學生互相觀摩參觀自己的科技活動成果,并進行評比,表先進樹典型,使他們產生成功感和自豪感,增強從事科技活動的信心??萍妓囆g節活動主要有科技小制作活動、小發明、科學游戲活動、科普文藝活動等。其中科技小制作是指學生根據科學原理制作一些車船飛機模型等;小發明是要求學生結合生活和生產實際,應用一定的科學知識創造出新工具、新技術和新方法;科學游戲活動主要是讓學生根據一定的科學原理做各種小實驗、小魔術或游戲表演,以激發學生探究科學規律的興趣,如利用液體熱脹冷縮性質做噴泉表演;科普文藝活動主要是把科學知識與文化藝術活動結合在一起,主要形式有科學幻想繪畫、科幻故事、科普小報等。這些多形式的活動,既啟發了學生的創作思維,又給學生提供了一次互相觀摩、學習交流的機會。
(2)積極參加由上級主管部門組織的如青少年科技創新賽、少年兒童發明獎賽等相關賽事,以此來不斷地檢驗、改進我們的操作。
我校近幾年來通過以上多層次、多形式、多途徑開展的小發明小創作活動,使師生們深深體會到,只要不斷地探索、實踐和創造,就能更好地使“以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的素質教育”落到實處,從而為我國創新人才培養奠定堅實的素質基礎。
(作者單位:長沙高新技術工程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