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名高
內容摘要:小學語文教學是農村基礎教育的重要內容,也是我國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文在剖析當前邊遠山區農村小學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基礎上,提出了注重小學語文課程改革、提高語文教育師資力量和教師整體素質、加強教育資金的投入等改善邊遠山區農村語文教學效果的方法。
關鍵詞:新課改 農村小學 語文教學
小學語文課程改革實施以來,農村小學語文教學在教學方式的選取、教學內容的設計和教學評價的標準上都有所改進,但語文學科的合格率低于科學、思品課程。尤其是在邊遠少數民族地區農村小學語文教學更是問題和弊端層出不窮。筆者作為已從事30多年農村小學語文教學的普通教師,剖析了當前邊遠少數民族地區農村小學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試圖探尋解決這些問題的對策,切實提高農村小學語文的教學效果。
一.邊遠山區農村小學語文教學存在的問題
1.農村小學語文教育改革方向有偏。首先,在農村小學語文課程結構設計上,用于閱讀與表達的時間嚴重失衡。語文教師經常把重點放在理解上而不在表達上,花3/4的時間教學生閱讀理解,只留出1/4的時間去訓練運用表達,造成語文課程閱讀與表達的先天性結構失調。其次,農村小學語文課程內容的隨意、無序和經驗化,語文教學過程中讓執教老師憑自己的經驗選擇教學內容,從而增加了語文教學的難度,且降低了語文教學效率。最后,農村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形態問題。常態的語文課堂教學是教師一篇篇講讀課文,引導學生感悟教師的感悟。這種“文本解讀”式文的語文教學形態其效率注定低下。
2.農村小學教學資源緊缺。與城市學生相比,農村小學實施課程改革面臨的最大的問題就是學生的學習資源緊缺,雖然現今的辦學情況和先前相比是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相對于需求而言,還是存在著較大差距。即使新課改之后有些,城市的這些“先進教法”傳到了某些農村小學,但因為農村教師對設施的不熟練操作,使得課堂出現無所適從的局面,語文教學效果改善甚微。
3.農村小學語文教學師資薄弱。由于邊遠山區本身地處偏遠,經濟落后,農村小學教師隊伍的整體師資力量令人擔憂。一些新畢業的大學生很少愿意到農村去,或即使去了也不愿意長期在農村任教,導致目前農村小學語文教師的主體仍然是那些專業知識和思想觀念已遠跟不上時代需求的老教師,從而無法適應新時代教材多樣化的要求;而且,一些地區的小學進行語文教學時使用方言,從長遠看,影響學生與其他地區學生的交流。
二.改進邊遠山區農村小學語文教學效果的應對措施
1.注重農村小學語文教育的課程改革。筆者認為語文課應遵從農村學生的認識能力與學生的語文學習規律,語文課改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作探索。第一,實現從“教課文”到“教語文”的美麗轉身。葉圣陶先生說“課文只是“例子”,語文課應該是用課文教學生如何閱讀,如何寫作”;第二,語文課應該圍繞本體性教學內容為主要目標,教學生如何閱讀、如何寫作等語文知識、技能和方法,弱化“非本體性內容教學”;第三,要從“理解語言”轉變為“運用語言”,應該強調小學生在語言實踐中模仿運用;第四,語文課應該從“教過”轉向“教會”。語文課堂里,老師應避免把語文課上成語文知識課和文章分析解讀課。最后,語文教學要從“課內”走向“課外”。鼓勵學生多進行“課外閱讀”,把學生讀書落到實處。
2.加強邊遠山區農村小學教育資金的投入。農村相對貧窮,但農村小學的教育不應該貧窮,要實施上述課程改革中所提到的幾點,離不開充足的教學設備作保證,因此,各級政府要加大對邊遠農村小學教育的投入,逐步改善農村辦學條件,直接為學校增加教學設施和儀器,努力改善教學手段;同時,應大力擴充農村小學的圖書資源,讓邊遠地區農村學生“有書可讀”。
3.提高農村小學語文教育師資力量。首先應加強對邊遠地區農村小學語文教師的培訓,一方面政府和學校應提高小學教師待遇,加強對小學環境的完善,吸引具有高素質的人才到農村去,另一方面現有農村教師的應自己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加強自身的學習,只有豐富的知識,才能將小學語文課堂變得豐富多彩,吸引學生的注意。其次加強城鄉教師的交流以及各學校之間的教學交流,為邊遠地區農村小學語文教學提供聽取優質課的經驗,盡量縮小城鄉學校之間的師資水平差距。最后加強師德建設,培養教師敬業精神,增強責任意識。
總之,我國邊遠山區農村小學語文教育還存在很多不足,要解決這些問題,不僅需要時間,還需要政府和社會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同時也需要通過我們山區語文教師自己的行動來探索農村語文課程改革的正確方向,共同為提高農村小學語文教學效果而努力。
(作者單位:湖北利川市謀道鎮德勝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