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亮
摘要:羊鼻蠅蛆病是一種典型的寄生蟲病,其發病機理是,羊鼻蠅幼蟲寄生在羊的鼻腔或額突內部并引發慢性鼻炎,導致羊出現運動失調、痙攣麻痹、視聽困難、痙攣抽搐等現象。本文重點研究了羊鼻蠅蛆病的病原、癥狀和危害,并在此基礎上提出相應地防治策略,以供廣大養殖人員參考借鑒。
關鍵詞:羊鼻蠅蛆病;慢性鼻炎;危害分析;策略研究
羊鼻蠅蛆病多發生在我國北方地區,不同種類的羊在感染幾率上也有差異,總體上說綿陽高于山羊。羊鼻蠅蛆病的病原是羊鼻蠅,雌蠅交配之后鉆入羊的鼻孔產卵,幼蟲孵化之后鉆入羊的鼻腔或竇內完成繁育,這一過程中幼蟲的鉤刺會不斷地刺進和破壞鼻腔、額竇粘膜,導致炎癥的出現,鼻腔內出現的大量的分泌物,阻塞鼻孔,導致呼吸困難,可視粘膜淡紅等,隨著病情加重,羊的精神萎靡、頭彎轉向一側或發生痙攣、麻痹,無法正常飲食,影響生長發育,最終在極度痛苦中死亡;一旦羊鼻蠅幼蟲鉆入羊腦,死亡幾率就大幅度提升,對于我國的羊養殖業是巨大的損害。因此上,積極的探究羊鼻蠅蛆病的防治工作是十分必要的。
一、羊鼻蠅蛆病概述
羊鼻蠅又稱之為“羊狂蠅”、“羊蠅”,屬于狂蠅科昆蟲,成蟲大小有10-12毫米左右,由于口器退化所以不會叮咬羊,成蟲羊鼻蠅的雄性在交配之后很快死掉,雌蠅則專門接近羊鼻部位,伺機向鼻孔中產卵,隨后很快死亡。
從生理習性上來說,羊鼻蠅通常在每年的2-4月份大量出現,進入夏季后尤為活躍,其成蟲的生命周期通常只有3-6天,因此上,羊鼻蠅的全部生命周期中時間最長的就是幼蟲階段,最長可達十個月左右,這期間幼蟲也會經歷不同的進化階段。在這一前提下,羊鼻蠅的生存基本決定于其是否能夠寄生成功,對于羊而言,對羊鼻蠅有天生的抵厭性,在夏季羊鼻蠅圍繞羊群飛舞尋求產卵機會,羊會將鼻腔保護起來躲避侵害。
但羊鼻蠅一旦產卵成功,其幼蟲就會逐漸向鼻孔深處遷移,最終進入到羊的頭骨額腔內,進而蔓延到眼睛、耳朵、大腦、氣管支氣管等組織,隨著幼蟲的不斷長大,寄生所產生的負面影響也就越大。
二、羊鼻蠅蛆病癥狀及危害分析
羊鼻蠅蛆病的癥狀主要有兩種表現:1.產卵期。羊鼻蠅大量繁殖且進行交配之后,雌蠅就會不斷地干擾羊群以獲得繁殖機會。產卵的過程中,大量羊鼻蠅圍繞在羊的鼻腔周圍,這導致羊無法正常的進食,精神恍惚,影響生長;2.幼蟲期。幼蟲期的危害十分嚴重,由于幼蟲身體有鉤刺,不斷地刺激柔弱的鼻腔黏膜,導致發炎感染,幼蟲在羊的鼻腔、竇內活動,也會造成大量的血管損傷。在這種情況下,羊自身的防疫系統會大量分泌鼻涕,增加了細菌的感染幾率,甚至出現血液混合的情況。更可怕的是,幼蟲不斷地生長會無休止地刺激羊的內部組織,鼻孔周圍不斷地被破壞、結痂,導致羊呼吸困難,幼蟲進入腦體之后引發腦膜炎,出現“瘋羊病”的現象,進一步導致運動失調、精神奔潰和器官衰竭,直到死亡。
羊鼻蠅蛆病的危害是很明顯的,如果忽略了防治,輕則造成養殖產業的效益降低,重則可能導致大量死亡。本質上說,羊鼻蠅蛆病就是由于羊鼻蠅幼蟲寄生所帶來的一系列病害,以慢性鼻炎為主要癥狀。羊鼻蠅的宿主特異性很強,通常只會作用于羊科動物身上,如果人感染了以后,主要表現為眼蠅蛆病,主要表現為結膜炎,呈現怕光、流淚等問題,嚴重地會導致使命。但是,羊鼻蠅幼蟲在人體中并不能發育,通過治療可以徹底清除。同時,羊鼻蠅蛆病在冬季基本不會發作,進入夏季之后才會大規模爆發,病羊由于缺乏食欲、精神萎靡,導致無法正常的生長發育,嚴重影響了養殖業的經濟效益。
三、羊鼻蠅蛆病的防治策略研究
從羊鼻蠅的寄生特點來說,最有效地方式是阻斷雌蠅的產卵環節,形成幼蟲斷代,這樣可以實現根治的效果。但在具體操作層面,目前還沒有有效地模式,從防治角度人手,應該以預防為主、積極治療。
1.提前預防。結合我國北方的氣候特點來說,從每年的二月到四月間,應提前做好消滅羊鼻蠅的準備工作,為夏季預防奠定基礎。一方面做好養殖環境的清潔工作,清掃羊鼻蠅的蛆蛹,對存在羊鼻蠅幼蟲寄生的進行隔離圈養。
2.毒殺幼蟲。進入夏季之后,羊鼻蠅幼蟲的活躍度逐漸提升,可以用3%的蘇爾溶液噴灑到羊鼻腔內,可以有效地殺滅寄生的幼蟲。也可以用1%的敵敵畏溶劑涂抹在羊的鼻孔部分,保持定期的涂抹,有效地防止成蟲的產卵;此外,對于1-2期的羊鼻蠅幼蟲,由于已經寄生的較深,可以采取熏蒸的方式毒殺。將80%敵敵畏乳油加熱霧化,每立方米用藥l毫升,持續吸入煙霧10-15分鐘,可以達到100%的驅蟲效果,這種方法對于大規模的羊鼻蠅蛆病治療十分便利。
3.清除成蟲。羊鼻蠅成蟲大多集中在羊舍附近,可采用噴霧方式定期噴灑5%的敵敵畏溶液,噴灑時間選在清晨或傍晚,此時羊鼻蠅活動性最弱。
總體來說,盡管羊鼻蠅蛆病存在難以根除的特點,但只要掌握羊鼻蠅的活動規律,還是可以很好地進行規避。例如,羊鼻蠅的活躍期是中午,可以采取清晨和晚間放牧的形式,來避開雌蠅產卵的侵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