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雪紅++趙碩++宋華
摘要:在建設小康社會的過程中,大家最關注的就是農民問題、農村問題以及農業問題,“三農”問題直接關系到黨工作的進程。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過程中,農民是真正的主體,建設工作是否能夠順利進行,關鍵點是農民工的素質。想要提高農民工的整體素質,就要對他們進行專項訓練。加強河北省農民工的素質培訓進程,使農民工的素質得到整體提高,能夠充分調動農民工的積極性,發揮他們的主體作用,進一步促進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進程。
關鍵詞:農民工;培訓;現狀;主要問題;建議和對策
中圖分類號:G72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6)11-0043-01
一、河北省農民工培訓的現狀
最近幾年來,河北省都相繼出臺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規,使勞動力得到一定程度的轉移,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農民工的就業環境。但是,勞動力的轉移仍然是剛剛萌芽,其中存在著諸多需要改進的地方,具體表現如下:
1.不重視農民工的培訓工作,相關部門沒有給予充足的資金支持。政府部門都一心追求經濟的提升,沒有意識到農民工培訓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雖然最近幾年各地政府都逐漸加大了對于農業的資金投入,但是,大多數資金都用到了其他方面,只有及其一小部分資金被用來開展農民工培訓工作,除此之外,由于財政實力受限,導致許多農民工工作根本沒有辦法順利進行,致使工作沒有取得預計的成效。相關部門推出的相關政策表明:對于農民工進行培訓的資金應該由農民工本人、用人單位以及政府三方共同承擔,而用人單位和政府給予的資金卻遠遠不足。培訓農民工的費用少說也得有幾百塊,有時會達到上千塊,對于本就不富裕的農民工而言,這筆費用實在是太多了,所以,很多農民工都被自己拒之門外了。
2.管理體制不健全。當前,農民工的培訓工作不僅與農業息息相關,同事還與畜牧業、教育、林果等行業有著密切的聯系,但是,這些 行業都不對其負責,所以,農民工的培訓工作則沒有辦法凝聚一股力量。再加上很多部門職責不明,培訓的場地受限,造成培訓工作沒有辦法順利開展。
3.農民思想觀念落后,科技意識不強。自古以來的“小農”意識已經扎根在很多農民工的腦海,當前,很多農民依然被傳統的觀念束縛,他們面對新事物的時候,總是抱有一種排斥或者恐懼的心理,大多數的農民工都認為只要自給自足就可以了。他們嚴重缺乏接受培訓的意識,對于培訓工作缺乏主動性。
4.培訓缺乏長效機制。開展農民工培訓工作一般都是與某個項目、某個企業緊密結合在一起的,但是,這些項目和工程一般都是在短時間內進行的,黨工程或者項目一旦完成,農民工的培訓工作就會停止。這些工程對于農民工的培訓一般都是指追求數量上的達標,根本不會計算培訓的實際效果。而且,這種培訓會隨著人事的變更而變動,致使農民工的培訓不能持久進行。
5.培訓存在走過場現象。近幾年來,國家越來越重視農民工的培訓工作,相關政府部門也在積極響應黨組織的號召,但是農民工的工作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而且其中魚龍混雜,很多管理機構都會出現諸多違規行為。這些培訓機構為了追求自身的利益,隨意拉攏一些群眾作為培訓的對象,培訓的師資不專業,培訓的內容缺乏 重點,這樣的現象嚴重阻礙了農民工工作的進程。
二、河北省農民工培訓的建議和對策
農民工的培訓工作并不是能夠立竿見影的,這注定是一項需要長期堅持,很久之后才能夠見證效果的工作。要想把農民工的培訓工作做好,必須要嚴格按照教育的客觀規律開展。要把農民工的真正需求放在首位,要充分認識到這項工作的實質是為農民工服務,使他們的收徒進一步增加,整體素質進一步提高。
1.明確培訓重點,實施分類培訓。外出就業技能培訓指的是對于一些在非農產業工作的農村勞動者進行培訓。技能培訓指的是對于與企業簽訂勞動合同的農民工進行高技能的培訓。勞動預備培訓指的是對于農村一些即將要步入分農業產業的人員進行技能培訓。創業培訓指的是 對于一些具有創業條件并且有意愿進行創業的農民工進行培訓。這些培訓主要集中在農產品加工以及手工培訓方面。
2.提高各級黨政機關對加強農民工職業技能培訓的認識。要想使農民工的工作能力得到進一步提高,使勞動力能夠有效轉移,就必須有針對性地對農民工開展職業培訓。在今后的農民工培訓工作中,應該著重抓住農村的富余勞動力,要全力做好農村富余勞動力的培訓工作。要充分認識到農民工培訓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尋找更佳的解決措施和方法。
3.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增強培訓針對性。建立一種長效機制,把培訓與就業 緊密結合在一起,不僅要滿足企業的要求,更應該與經濟的調整方向保持一致,培訓的內容要與時俱進,不斷更新。像一些具有非常大的市場容量,同時又需要高能力的工農工作人員的行業要重點加強工作力度。在培訓的時候,應該結合企業的實際情況 對農民工進行針對訓練,這樣能夠大大提高訓練的實效性。應該順應經濟發展的趨勢,對農民工進行培訓,使農村的勞動力能夠得到有效轉移。
4.政府應加大資金投入,將農民工培訓工作納入政府公共服務范疇。政府應該依據農民工培訓的實際需求,把城鄉之間的屏障打破,取消對于農民工進城工作的諸多限制,而且,政府應該把農民工培訓加入到 財政開支里,為農民工培訓提供充足的資金支持,逐步加大對于農業院校的資金投入,不斷更新這些學校的教學設備和教學資源。
5.創新農民工培訓機制。相關部門應該建立長期有效的農民工培訓管理制度,要不斷完善與之相關的各種機制。用平等的眼光看待不同的裴谞機構,給予他們同等的支持和幫助,這樣,培訓的質量才能夠進一步提高。如果一些地區的條件比較好,可以鼓勵他們推行培訓券,這樣可以得到更多關于培訓地點、培訓方式等與培訓息息相關的情況,而且能夠充分調動農民工參與的熱情和積極性,提高培訓工作的實效性。對于一些中等職業教育,國家應該落實它的助學金和免學費制度,針對一些初中畢業或者高中畢業之后進行中等職業教育的學生,應該開展及時有效的培訓。
三、結語
農民工的培訓工作是一個巨大的工程,近幾年來,我國的城鎮化水平在不斷提高,很多農村的勞動力將向城市流動,其中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面對這樣的情況和局面,我們必須積極探索、勇于創新,尋找更多更有效地轉移農村勞動力的措施和方法。要樹立科學的理念和為農民工服務的意識,抓好培訓工作的每一個環節,不斷完善相關的機制,只有這樣,才能夠提高農民工培訓工作的實效性,更好地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
參考文獻:
[1]韓秋黎,石偉平,王家祥.農民工培訓問題調查[J]. 中國職業技術教育. 2007(3)
[2]柳娥.農民工培訓機制淺探[J]. 農村經濟. 2007(3)
本文為2016年人力資源社會保障科研合作項目課題名稱河北省農民工培訓現狀及對策研究;課題編號;JRSHZ-2016-01007